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導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清明節是我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現在我國在清明節的時候會放三天的小長假假,這時人們都會利用這個時間去掃墓祭祖,緬懷先烈。現在清明節已過,許多人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不過,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掃墓祭祖的儀式許多地方都不太一樣。廣西北海掃墓的方式就很有地方特色。

掃墓的別樣叫法

在北海,他們把“掃墓”叫做“拜山”(當然不止北海,廣西其他地方也這麼叫)。那你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麼叫“拜山”呢?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在廣大的農村,墳墓並不是像城裡一樣建在公墓裡的,農村大部分實行的都是土葬,他們會把棺材埋在山上、嶺頭或是土坡上,北海這地方的很多墳墓是不留墓碑的,而是將墳墓建成一個小山包的樣式,形似一座小山,真正將墳墓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人們掃墓的時候,不僅掃墓還會進行祭拜,這樣一來,“拜山”這個叫法可以說是非常貼切形象的了。

北海的特色民俗——做清明

北海的清明習俗有點複雜,北海當地比較注重傳統,至今還是會沿襲古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在北海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對待清明都是非常重視的,這與北海人重情義、不忘祖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北海這邊關於過清明節有另外一個叫法,叫“做清明”,是不是有點意想不到?那北海做清明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北海農村人做清明

清明節前一天,當地人就會準備好祭祖用的一些物品,雞、鴨、鵝(燒鵝,這個只有在清明祭祖的時候才使用的)、金豬(燒乳豬,由於外表金黃且為吉利好聽而取)、魷魚或墨魚(這個在海濱城市的北海是比較常見的)、飯碗(當地祭祀專用,用兩個碗將米飯合起來,打開後呈)生菜和蔥(這是這邊的一個特色,這是祭品中必備的,生菜有生財之意,蔥有聰明伶俐之意)、碗頭(祭祀用食品,用小碗裝的肉、花生米、肉丸,等。一般會有六碗菜,六碗飯,六雙筷子組成)、茶酒、發籺(籺,北海當地對糕點的稱呼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53581915053228556/?app=news_article×tamp=1586422318&req_id=202004091651580100140470351C08EE62&group_id=6753581915053228556)、蝦兒籺(蝦餅)、蘋果、香燭紙錢、炮仗,等等。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清明節當天當地人會先拜社皇(社皇,就是土地廟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789981098349691407/?app=news_article×tamp=1586396641&req_id=2020040909440101013107519851510D6E&group_id=6789981098349691407),然後才從家出發去拜山。“拜山”並不像在公墓裡祭拜那麼方便,一般都得開好遠的車,走好遠的路,有的甚至要爬山。雖然有點累,但這是家族的大事,無論在何處,子女都會回老家一起祭拜祖先。大家扛著鏟子、拿著各種除草工具(鋤頭,鐮刀等),帶著祭祀用品上山。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廣西這邊的墳很少有立墓碑的,所以一般都是憑記憶來找的,在找到墓地之後,大家就會分工合作一起給墓地除草修整,有的給墳周圍除草,有的給墳添新土鋪草皮,有的挖草垛(這個應該也是北海當地獨有的,人們會挖三個草垛分別放在墳墓三個突出的地方)。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但我發現其他地方的墳都是一個土堆而已,但北海這邊的很奇特,他們不僅有墳墓還有一個后土,這個我還專門問了當地的老人。后土呢,用當地人的話來說就是“進面前”,其實就是廚房。感覺還是很形象的,既然有了房子怎能沒有廚房呢?查閱了嶺南地區的一些民俗報告後得知,原來兩廣地區以前的墳墓也是有立后土這樣的習俗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地方已經沒有這樣的習俗了,但北海至今仍保留著,實屬難得。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一切準備就緒後,就開始上香,插根蠟燭,告訴先人兒女孫兒來了,這個倒與其他地方無異。然後大家就開始擺弄貢品,倒茶倒酒(北海當地祭祀是要有茶、酒這兩樣的,三杯茶,三杯酒)。然後大家祭拜,後續就是燒紙錢了,不過現在祭祀用的東西好像也是與時俱進了,除了除了金銀元寶以外,現在還有別墅、手機、名牌包了。老人說燒這些過去,先人們在下面的世界就可以用了,一邊燒紙一邊向墓地說道什麼,好像在陪先人嘮嗑。紙錢燒完之後就會敬茶酒,然後再拜作別,禮畢,當地人會拿金銀紙錢和一小節鵝喉壓在墳頭上,這叫“壓墳頭紙”,最後點燃鞭炮就算是完成這個祭祀流程了。

聊一聊|廣西北海的特色民俗 清明“拜山”

祭祀完畢後,大家就聚在一起開始忙活著做飯燒菜,吃飯完後嘮嗑的嘮嗑,分一些祭品,才各自回家。

家人團聚

我們掃墓祭拜先祖其實也不是迷信、封建守舊,我們只是在緬懷先烈,追思先人,教育我們的後代不能忘祖。而且清明祭祖也是一個難得的家人團聚的日子,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了,一年裡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打拼,大家也趁清明這個空檔回家和親人們好好聚一聚。

你們的清明節是怎麼過的?和北海的習俗有什麼不同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