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唐朝詩人,當官50年一點曲折都沒有,有人說他太會“拍馬屁”

這個唐朝詩人,當官50年一點曲折都沒有,有人說他太會“拍馬屁”


賀知章作為古代最長壽的詩人,是個出了名的“好人”。長壽也就算了,偏偏他的運氣啊,一輩子都好得出奇。好到什麼程度?好到作為朝廷高官,別人是伴君如伴虎,他始終在皇帝身邊如魚得水,順順當當做了五十年的官。皇帝什麼事都要問過他,就連他去世以後,還要給他封個更大的官,感覺唯有這樣才對得起老賀。

人比人氣死人,相比很多官員朝不保夕的境況,賀知章的“好命”讓人羨慕之極,可是誰也學不來啊,畢竟性格是從孃胎裡帶出來的。賀知章的性格中,除了樂觀向上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會夸人”。

夸人,那不就是拍馬屁嗎?錯了,都是夸人,就看你怎麼誇了。不管天高地厚,不顧實際猛誇,管你肉麻不肉麻,目的是為了取悅對方,那是拍馬屁。賀知章的夸人可不是這樣,人家是真心實意地誇,誇得恰到好處,不顯山露水,不單純為了取悅對方。說到底,“夸人”成全了賀知章一馬平川的傳奇一生,也成全了他留在唐詩史上“詩狂”的地位。

誇張九齡

這個唐朝詩人,當官50年一點曲折都沒有,有人說他太會“拍馬屁”


張九齡被罷相,怎麼說都是鬱悶的事情,更何況是為小人所害。

張九齡為人正直,朋友眾多,被貶的時候大家都對他說表示同情的話,安慰他。千篇一律的話聽多了,自然無感。

賀知章專門設了一個酒宴送別張九齡。酒過三巡,賀知章流著淚,動情地對張九齡說:“這些年啊,多虧了您的庇護,我自是感激不盡啊。”

張九齡有點發愣,說:“言重了,很慚愧,我並沒有給你什麼特別的照顧的,都是該做的而已,你何必客氣?”

“不不不”,賀知章連連擺手,“您在的時候他們都不敢叫我‘獠’,您說我沾了您多少年的光呀!”

“獠”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古民族的稱呼,把一個人稱作“獠”,是當時北方人對南方人不尊重的稱呼。張九齡是廣東韶關人,因為他的威望,官員們才不敢不尊重同為南方人的賀知章。那麼小的事,賀知章都感恩在心,由此可見他情商有多高。

誇皇帝

誰都想誇皇帝不是嗎?這可是很值得斟酌的事,誇什麼?怎麼誇?尺度怎麼拿捏才合適?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賀知章可沒那麼戰戰兢兢,他誇皇帝啊,直接讓皇帝聽得通體舒暢呢。

725年,國力昌盛,唐玄宗準備舉行泰山封禪,祈求天下太平,祈求大唐江山永固、百姓安居樂業。對皇帝來說,這是非常慎重的祭祀,擇時很關鍵,偏偏當時負責擇時的團隊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清明封禪,一派主張開國之日封禪。究竟選擇哪個時辰呢?這讓朝廷費勁了腦筋,唐玄宗也拿不定主意。

這時候賀知章來了,他只說了一句話,一切紛爭就此停歇,封禪的日期也立馬敲定了。

賀知章說:“你們別吵了,封禪之事貴在一顆為民之心,何必拘泥於時間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唐玄宗非常高興,當即決定擇日不如撞日,三天後就去泰山封禪!

正是賀知章一句樸實無華的話,既狠狠誇了唐玄宗,說他一心為民,又解決了時辰的問題,可謂是一舉兩得。

也許是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解決了問題,這更證明了賀知章深厚的積累,當然也證明賀知章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要是別人絕對不敢這麼說,就算說了,唐玄宗也不會當一回事。

這個唐朝詩人,當官50年一點曲折都沒有,有人說他太會“拍馬屁”

誇李白

我們說李白是詩仙,這個“詩仙”的名號是誰給的?賀知章給的。

742年,賀知章到終南山找人談道。老賀對道教很感興趣,閒來無事經常爬上終南山逛逛。

這個83歲的老人,走走停停就上了半山腰。這時,一個矯健的身影從山上下來,擦肩而過的時候,兩個人對看了一眼。賀知章看到的是一箇中年男子,只見他腰佩寶劍、目如寒星、仙風道骨,氣度不凡。老賀看人自有一套,一瞥之間,讓他覺得眼前的男人不是一般人;而中年人眼裡的賀知章讓他驚歎,都那麼年老的人了,身體硬朗沒得說,而且看起來仙風道骨。

這樣,兩個人就坐在石板路邊,交談了起來。

一開口,中年人才知道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賀知章大詩人。這可是明星啊,偶像啊。中年男人趕緊打開布囊,取出自己剛寫不久的一首作品,遞給賀知章:“賀老前輩,請指教。”

這首詩的開頭一下子就吸引住了他:“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這氣勢!這用語!一般人誰能寫得出來!賀知章的心一下子被抓住了,沒看幾句就連拍了三下大腿。

他迫不及待地讀完了整首詩,再看落款:李太白。

老賀頭激動地拍著李白的肩膀,誇道:“你就是天上貶謫下來的仙人哪!走,我們喝酒去!”

“謫仙人”,就是賀知章的一句話,李白“詩仙”的稱號就此流傳。誇一個人,一誇誇千年,誰能做到?

誇李泌

李泌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個神童。

在李泌還是個乳臭味乾的小孩時,老賀頭就斷言:“這小兒目若秋水,智力過人,將來一定能做卿相!”

唐玄宗也聽說李泌厲害,七歲就會寫辭賦寫詩,才思敏捷得很,非常感興趣。有一天,唐玄宗特意將李泌召入宮內,試一試他究竟是不是真的神童。

李泌來的時候,唐玄宗和張說正在下棋呢。一代名相張說執掌文壇三十年,是開元前期一代文宗,與許國公蘇頲齊名,號稱“燕許大手筆”,文學功底自然很高。唐玄宗當場讓張說試一試他的才能。

張說看看前面的棋子,脫口而出:“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李泌聽完,連想都沒想就當即回應:“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才,靜若得意。”

張說所做的賦,句句見棋字,將圍棋的特徵說出來了;而李泌所做的賦,沒有寫一個“棋”字,卻句句離不開圍棋,生動表現出了下棋者的種種活動和神態。

李泌的表現讓唐玄宗大為讚賞,不久便讓他進入太子府,專門給太子當伴讀。賀知章正好是他們的老師,這為李泌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他最後成為中唐一代名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個唐朝詩人,當官50年一點曲折都沒有,有人說他太會“拍馬屁”

前無古人的“超級黑”

在賀知章的為官生涯中有一件事特別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這件事不是誇誰,而是一場前無古人的“高級黑”。

726年4月19日,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李範去世。

葬禮自然非常隆重,各種排場啊,只有帝王之家才能有的規格。葬禮中有一個環節,出殯的時候要一批十四五歲的小鮮肉牽引靈柩、唱誦輓歌,做這項任務的少年有個名字叫“挽郎”。挽郎可不是隨便報名的,必須是貴族子弟才有資格做。而且做挽郎可是個美差,喪禮完畢以後,挽郎的個人檔案立刻被移交到吏部,給這些小鮮肉分配具體工作,提拔使用。

這肥差誰不看著流口水啊。可即使只限於貴族子弟,競爭也很大。這樣一來,達官貴人們就施展各自能力,找負責選拔挽郎的負責人。這負責人是誰啊?賀知章呀。

賀知章特別為難,就算他徹夜不眠,權衡每個人的利益關係還是難以照顧到每個人,那可是得罪人的活啊。

這一次,落選的一幫少年自然不服,大家都是貴族後代,憑什麼別人能去我不能?大家一番憤憤不平的牢騷後,決定一起去找老賀頭鬧,讓他給個說法。

於是,一夥年輕人連跑帶走,吆喝著湧向賀知章的侍郎府。

賀知章知道了,說實話有點害怕,年輕人火氣爆,一言不合說不定就大打出手,他這身老骨頭可招架不住。

大門緊閉也不是辦法啊,他們一直在門口鬧影響不好,弄不好撞開門就更不得了。

賀知章讓人往牆上架起梯子,他自己顫巍巍地爬上牆頭,往下一看,吵吵嚷嚷一片,鬧事的年輕人群情激奮,大喊“賀大人出來,賀大人出來。”

“你們都別吵,都別吵。”賀知章擺手勸道,情急之下突然冒出一句,“聽說寧王李憲也快不行了,機會馬上輪到你們羅!”

少年們先是一愣,而後立馬興奮起來,呼啦一聲往寧王的居所跑去。

李憲是唐玄宗的老哥啊,他的葬禮和李範一樣的規格,豈不是好機會?

“李憲將死”的傳言風一樣傳開了——這還了得嗎?拿唐玄宗最敬重的哥哥來開國際玩笑,不想要命了?

可是劇情並非如此,唐玄宗竟然沒有錯怪賀知章,反而體諒到了他的難處,最後給他換了一個工作,官位比原來的還要高。

這說明了什麼?只能說明賀知章平時的為人太好,已經深入皇帝內心,他很清楚老賀大大咧咧的個性,所以他的“信口開河”並沒有惹怒唐玄宗。如果是別的人,隨便一個別人說出這樣話,死一百次都有了。

看賀知章的“夸人”,你應該能明白他“命好”的緣故了吧。夸人很容易,“會夸人”卻很難。賀知章的情商智商並存,夸人的藝術爐火純青,難怪他得到那麼多人的好感。朝廷為官,人人自危,能一路順暢的沒幾個,賀知章算是奇蹟了。當然,單純的“會夸人”也不行,必須要以好人品做基礎。人品不好,“夸人”難免就會變得動機不純,變得萎縮。

賀知章的智慧,值得我們學一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