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垣古代名人:關龍逄

長垣古代名人:關龍逄

關龍逄像

關龍逄(生卒年不詳),夏朝末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以死諫君的忠臣,故里在今長垣惱裡鎮龍相村。龍相村古時稱龍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松柏遮蔭,莊嚴肅穆,即是關龍逄的陵墓。可惜後來連年戰亂,加上黃河淤積,至清末墓祠已蕩然無存。

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建國,至公元前十六世紀,到了最後一個君王夏桀。夏桀荒淫暴虐,兇殘無道,諸侯有不朝者即伐之。伐有施氏,有施氏進獻一美女,名叫妹喜。夏桀很是喜愛,妹喜得寵,說話皆言聽計從。他竭盡民財,修瓊宮飾瑤臺。將肉砌於糟堤,將脯懸於林間。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將宮女千人,盡去其衣,一會擊鼓,頭倒池上飲酒,一會又擊鼓,就林中一足踏樹上食脯,如此往來,紛紛忙亂。桀與妹喜邊喝酒邊觀看,大笑取樂,有諫者皆殺之。又張燈夜飲,使男女裸體雜處,觀之交接之勢,夏桀與妹喜大以為樂,從此更加不理朝政。

夏桀的所作所為,遭到民眾的強烈反對,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夏桀卻不以為然,還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遠不落的太陽。老百姓看他如此厚顏無恥,就咒罵說:“你這個太陽還不快點完蛋!我們願意和你同歸於盡。”

長垣古代名人:關龍逄

夏桀王

古代有善養龍者,稱有豢龍氏,關龍逄為古豢龍氏的後代,也稱豢龍。對於夏桀的暴行,作為夏朝的大夫、賢臣,關龍逄實在看不下去,多次向夏桀進諫,要他關心百姓疾苦和國家安危,說:“作為人君,你要謙恭待人,對人臣要互相敬信,要愛護人才。只有這樣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廟才會穩固。像你這樣,趕走自己的宗族,辱沒自己的舊臣,輕其賢良,丟棄禮義,用財無度,殺人無數,老百姓都想讓你早點滅亡。人心已去,老天也不會保佑你,這樣很快會亡國的。”但夏桀根本聽不進去。

經過長期思考,關龍逄決定獻黃圖,進行死諫。黃圖,是一種關於地輿、陵廟、宮觀、明堂等事的圖畫,藉此說明當前有亡國的可能,形勢甚是危急。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宮,夏桀正不知廉恥地和妹喜尋歡作樂,準備作長夜之飲。關龍逄獻了黃圖,說明來意,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關龍逄的樣子,不耐煩地說:“你又在這裡妖言惑眾,快下去吧!”關龍逄怒目而視,站著一動不動。夏桀早就對這個絮絮叨叨,淨說不中聽話的關龍逄厭煩極了,便什麼也不說拿起黃圖燒燬了。接著喊來兵士把關龍逄囚禁起來,不久就把他殺了。

夏桀殺害了關龍逄,更加肆無忌憚,再也沒人敢犯顏進諫了。這時居住在東方的商族日益興盛起來,首領商湯在謀臣伊尹的輔佐下,率師討伐夏桀。夏桀的軍隊不堪一擊,在鳴條(今長垣縣西南境)一戰便徹底潰敗了。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於亭山,夏就此滅亡了。

夏朝滅亡以後,後人把關龍逢的屍骨安葬於家鄉龍城。因關龍逄官居相位,後改龍城為龍相。明代龍相人掘地得一石碑,長約三尺,寬一尺六寸,字徑六寸,碑中有四個古篆字曰“一片忠肝”,不知為何代所刻。明朝時期,人們十分敬仰這位有史以來第一位因進諫而遭屠戳的忠臣,便將他和商末因進諫被商紂王剖心殺害的比干一同紀念。長垣城南關修建“雙忠祠”。明代中期,著名文學家,號稱“明代十才子”之一的李夢陽,撰寫了碑文。李夢陽在碑中對夏商兩代以死諫君的兩位忠臣表現了無限的哀思和敬仰。因為李夢陽文章寫得好,字又寫得好,雙忠祠碑堪稱一絕,再加上兩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們合稱此碑為長垣“三絕”。

長垣古代名人:關龍逄

雙忠祠和興文塔

到清代,雙忠祠經多次重修,規模宏大,香火旺盛,再加上祠內有高聳入雲的興文古塔,實為長垣一盛景。人們又將“一片忠肝”石刻移於神坐前,整天香菸繚繞,遊人不斷。號稱江北七才子之一的邑人郜煥元,曾賦詩讚頌。詩曰:“勁草堂前古柏垂,雙忠遺留使人悲。欲知直節匡前代,更讀中原三絕碑。”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勁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兩位忠臣的事蹟又使人感到可悲。要想用率直的行為匡正前代更需要讀一讀屹立在中原的三絕碑。

關龍逢的墓祠及雙忠祠,雖然不存在了,但關龍逄愛國家、愛人民、不怕死的忠直精神和高尚情操,卻永遠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後人。

附:古代歌頌關龍逄詩詞:

清代許鵬扶詩一首:

肝膽空披死諫君,

黃河曲裡有孤墳。

末綿夏祚終餘恨,

但殞微軀豈足雲。

弔古三杯田橫酒,

誄芳一部屈原文。

慎無說壞天王聖,

知是忠魂不忍聞。


民國元方詩一首:

死諫開先第一人,

千秋從此解批鱗。

空言盛世能旌善,

坯土何曾表直臣。

錄自宋廣民主編 《長垣古代名人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