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古代名人:关龙逄

长垣古代名人:关龙逄

关龙逄像

关龙逄(生卒年不详),夏朝末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死谏君的忠臣,故里在今长垣恼里镇龙相村。龙相村古时称龙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松柏遮荫,庄严肃穆,即是关龙逄的陵墓。可惜后来连年战乱,加上黄河淤积,至清末墓祠已荡然无存。

夏王朝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国,至公元前十六世纪,到了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夏桀荒淫暴虐,凶残无道,诸侯有不朝者即伐之。伐有施氏,有施氏进献一美女,名叫妹喜。夏桀很是喜爱,妹喜得宠,说话皆言听计从。他竭尽民财,修琼宫饰瑶台。将肉砌于糟堤,将脯悬于林间。酒池可以行船,糟堤可望十里。将宫女千人,尽去其衣,一会击鼓,头倒池上饮酒,一会又击鼓,就林中一足踏树上食脯,如此往来,纷纷忙乱。桀与妹喜边喝酒边观看,大笑取乐,有谏者皆杀之。又张灯夜饮,使男女裸体杂处,观之交接之势,夏桀与妹喜大以为乐,从此更加不理朝政。

夏桀的所作所为,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夏桀却不以为然,还十分狂妄地把自己比作永远不落的太阳。老百姓看他如此厚颜无耻,就咒骂说:“你这个太阳还不快点完蛋!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长垣古代名人:关龙逄

夏桀王

古代有善养龙者,称有豢龙氏,关龙逄为古豢龙氏的后代,也称豢龙。对于夏桀的暴行,作为夏朝的大夫、贤臣,关龙逄实在看不下去,多次向夏桀进谏,要他关心百姓疾苦和国家安危,说:“作为人君,你要谦恭待人,对人臣要互相敬信,要爱护人才。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庙才会稳固。像你这样,赶走自己的宗族,辱没自己的旧臣,轻其贤良,丢弃礼义,用财无度,杀人无数,老百姓都想让你早点灭亡。人心已去,老天也不会保佑你,这样很快会亡国的。”但夏桀根本听不进去。

经过长期思考,关龙逄决定献黄图,进行死谏。黄图,是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借此说明当前有亡国的可能,形势甚是危急。他到夏桀居住的王宫,夏桀正不知廉耻地和妹喜寻欢作乐,准备作长夜之饮。关龙逄献了黄图,说明来意,故意立而不去。夏桀看到关龙逄的样子,不耐烦地说:“你又在这里妖言惑众,快下去吧!”关龙逄怒目而视,站着一动不动。夏桀早就对这个絮絮叨叨,净说不中听话的关龙逄厌烦极了,便什么也不说拿起黄图烧毁了。接着喊来兵士把关龙逄囚禁起来,不久就把他杀了。

夏桀杀害了关龙逄,更加肆无忌惮,再也没人敢犯颜进谏了。这时居住在东方的商族日益兴盛起来,首领商汤在谋臣伊尹的辅佐下,率师讨伐夏桀。夏桀的军队不堪一击,在鸣条(今长垣县西南境)一战便彻底溃败了。夏桀逃奔安徽南巢,死于亭山,夏就此灭亡了。

夏朝灭亡以后,后人把关龙逢的尸骨安葬于家乡龙城。因关龙逄官居相位,后改龙城为龙相。明代龙相人掘地得一石碑,长约三尺,宽一尺六寸,字径六寸,碑中有四个古篆字曰“一片忠肝”,不知为何代所刻。明朝时期,人们十分敬仰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因进谏而遭屠戳的忠臣,便将他和商末因进谏被商纣王剖心杀害的比干一同纪念。长垣城南关修建“双忠祠”。明代中期,著名文学家,号称“明代十才子”之一的李梦阳,撰写了碑文。李梦阳在碑中对夏商两代以死谏君的两位忠臣表现了无限的哀思和敬仰。因为李梦阳文章写得好,字又写得好,双忠祠碑堪称一绝,再加上两位忠臣品德高尚,故人们合称此碑为长垣“三绝”。

长垣古代名人:关龙逄

双忠祠和兴文塔

到清代,双忠祠经多次重修,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再加上祠内有高耸入云的兴文古塔,实为长垣一盛景。人们又将“一片忠肝”石刻移于神坐前,整天香烟缭绕,游人不断。号称江北七才子之一的邑人郜焕元,曾赋诗赞颂。诗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劲草堂前的古柏哀思低垂,两位忠臣的事迹又使人感到可悲。要想用率直的行为匡正前代更需要读一读屹立在中原的三绝碑。

关龙逢的墓祠及双忠祠,虽然不存在了,但关龙逄爱国家、爱人民、不怕死的忠直精神和高尚情操,却永远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后人。

附:古代歌颂关龙逄诗词:

清代许鹏扶诗一首:

肝胆空披死谏君,

黄河曲里有孤坟。

末绵夏祚终余恨,

但殒微躯岂足云。

吊古三杯田横酒,

诔芳一部屈原文。

慎无说坏天王圣,

知是忠魂不忍闻。


民国元方诗一首:

死谏开先第一人,

千秋从此解批鳞。

空言盛世能旌善,

坯土何曾表直臣。

录自宋广民主编 《长垣古代名人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