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作者:毛振明 北京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張媛媛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第二分校

葉玲 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體育雖然源於追求樂趣的運動文化,但它已同這個文化漸行漸遠。原因是當運動變成體育教育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運動自發性和自主性、失去小群體的體育親友集體、失去了激烈的比賽、失去了深入系統的訓練、失去了競爭與表現的機會、失去了運動的非功利性等等。體育學習喪失運動樂趣的背後,還有體育課程教學的非科學化因素、體育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偏誤的因素以及學校體育發展條件制約等負面因素的影響。體育教育人為了實現有魅力和充滿樂趣的體育課程教學,做出了各種努力。

一、體育學習喪失運動樂趣的因素

(一)體育課程教學科學化的因素

體育課堂教學中樂趣的喪失當然也與體育課程教學的科學化有著密切的關係。前些年,一直就有對中國體育課的“大中小學生都在學蹲踞式起跑,從小學到大學前滾翻一滾到底”的批評就是典型的體育課程設計及其科學性的質疑,近年來對體育課程整體設計的研究探索不少,但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

體育課程在各個學段依然是“蜻蜓點水、低級重複、淺嘗輒止、半途而廢”,體育課程整體設計的“原理不在、目標林立、內容雜亂、學段不接”,最終使得學生們在經歷了12年乃至14年的體育學習後依然是“學不懂、學不會、學不樂”。


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二)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風格的因素

體育課堂教學中樂趣的喪失當然也與體育教 師的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於中國體育學科和體 育教師培養的歷史較短,加上中國學校體育教育規 模巨大,因此高水平體育教師的培養是一個艱鉅的工作。當前體育教師隊伍依舊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在各方面影響著運動樂趣的逐漸丟失。

這些問題有:(1)專職教師隊伍數量嚴重不足,兼職體育教師佔很大比例,這些教師來自各個學科,自身運動技能不行,對體育的瞭解和理解不深,只能勉強上“體育放羊課”,當然難以讓體育的課堂充滿運動的樂趣;(2)專職體育教師的“一專多能”在“低級重複”的體育課堂教學中逐漸受到侵蝕,許多體育教師成了運動技能的“萬金油”,運動技能難以教深教透,當然競爭和表現的樂趣難以成立;(3)許多教師把體育課片面地理解為“苦練”,忽略學生對運動樂趣的享受,對快樂的體育產生偏見和誤解,認為那不符合刻苦精神的培養;

(4)另一部分體育教師把“運動樂趣”理解為“簡單的玩”“做著遊戲玩”甚至是“幼稚地玩”“放羊式的玩”“舒服地玩”“賠 笑臉哄著玩”“講著故事玩”,於是運動的樂趣在被庸俗化以後更加遠離了學生。

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三)學校體育發展條件制約因素

當然,在中國這種發展中國家裡,學校體育的條件也是使課堂樂趣喪失的重要因素,如“80 個學生一個班一起上課當然難以進行充分的比賽”“場地不夠當然比賽的分組及其激烈的程度就會受到嚴重的限制”“運動器材的絕對數量不足當然影響 同學們的充分練習和對技能的掌握”等等。有些條件的問題,雖然可以在體育教師的努力下、在對運動項目的合理安排下、在對教學與比賽方法的創新中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當條件差到一定程度後,運動樂趣難以為學生們所體驗是不可避免的。

二、創建樂趣實現快樂體育

(一)以體育遊樂化和方法溫情化為主線的快樂體育實踐與侷限

這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方法論,20世紀80年代,中國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代表人物重慶教育學院的包昌明) 、20世紀90年的“和樂體育”理論與實踐( 代表人物山東濟寧教研室的陳德俊)以及21 世紀初伴隨著新課改的一些實踐,這種快樂體育的理論通常會認為: 運動學習的過於困難和苦於枯燥是學生不喜歡體育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實現快樂的體育課堂教學,就要把體育教“簡單化和趣味化”,而各個理論對“簡單化和趣味化”的方法不盡相同,大概有如下三大類的方法體系:


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1)遊戲化教學 這裡的遊戲基本不是指的為學習某種技能的專項性遊戲,而是用各種具有一定身體鍛鍊的遊戲填充在體育課中代替運動技術教學內容。

(2)故事化和情景化教學 比較典型的70年代故事化教學和80年代末90年代的情景化教學以及新課改時的主題性教學,都是依靠故事情景和各種場景的模擬,激發學生邊想象邊運動增加學習積極34性的方法。

(3)溫情化教學 強調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以學生為本,是依靠教師的溫情的表揚性語言和在相當 程度上放鬆要求,用所謂“童心童語”和“相對評價”來比較柔和地對待學生以克服體育教學的生硬感,以增加學生對體育的良好感受並以此激發體育學習積極性的方法。

這種以體育遊樂化和方法溫情化為主線的快樂體育實踐的侷限表現在:(1)只是強調在方法層面的改變,無法解決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喪失的本源性問題;

(2)各種雜亂的遊戲更加破壞了運動技能的系統性學習,實質是加深了體育教學的非體系性和非階梯性;(3)情景化、故事化教學本質上是在體育學習上“加糖衣”的思路,對小學低年級尚且適可,但隨著年級的增長非但無益而且有害,主題性教學若朝探究學習方向發展,則不全是快樂體育的指向,如朝故事化情景化教學發展則失去本身的意義;(4)溫情化教學在基本方略上存在問題,具有弱化體育鍛煉要求、弱化運動技能學習,盲目遷就學生興趣、教學方法幼稚化、教學內容虛無化等明顯弊病。

(二)以保障學習自主性和創設各種挑戰情景為主線的快樂體育實踐與侷限


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這是一個以“遊戲( Play) 論”和“運動論”為基礎理論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方法,典型的是日本的“快樂體育理論”以及 20 世紀該理論傳入國內後的零星實踐(國內主要的介紹人物是本文作者毛振明)。這種快樂體育的理論認為: 學生們厭惡體育是因為體育缺乏了學生自發和自主的挑戰性,缺乏了挑戰的目標的體育脫離了運動的本質,這個本質是鏈接終身運動參與的本源性的動機與能力。以保障學習自主性和創設各種挑戰情景為主線的快樂體育實踐有豐富內容與諸多的演變,但大體歸納起來有以下的幾個實踐探索:

(1) 強調學生的“學習”:把教師的教學( 日語稱為教授)改稱為“學習指導”,強調在教學的開始階段要把“教學的目標”轉化(日語稱為轉移)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並通過學生自己學習目標的建立把教學過程儘可能地轉化為學生的學習過程。

(2) 創設小群體學習法( Group study):試圖通過學生小組的建立和相互幫助的學習促進學習的自發性和自主性學習,在單元開始階段,學生在教師對學習內容的啟發下,自主設立各個小組的學習目標,然後按照小組的學習節奏進行自主性的學習,以此通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並增加體育學習的樂趣。

(3)建立“目標學習單元”的教程: 創設目標 1:讓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盡情地運動享受運動的樂趣;目標2:讓學生挑戰新的教學內容享受學習的樂趣”的“運動——學習”遞進性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不斷的運動、學習、再運動、再學習的循環中享受運動技能提高和挑戰勝利所帶來的樂趣。


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以保障學習自主性和創設各種挑戰情景為主線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也存在著侷限和不足。因此日本的快樂體育在日本即便是官方性的主流理論派系,也一直受到其他學派的質疑,這些質疑 就是其侷限性所在:(1) 有降低教師作用之嫌,如只說“學習指導”而不說“教授”(傳授) 就是明顯的例子;(2) 提倡小組學習(Group study) 只是強調教學形態的改變,而缺乏對“集體教育”和“集體思考”以 及“社會性教育”的功能作用作深刻的闡釋,因此小 組學習後來有被“學習集團論”所壓制的趨勢;(3)在教學方法論上缺乏教師容易理解的“優秀教學案例”以供效仿,教學方法理論過於抽象之感;(4)快樂體育一詞被批其意涵容易被誤解,容易造成體育 教育的矮化。

(三)以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為主線的快樂體育實踐與侷限

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為主線的快樂體育理論和實踐的代表是中國的“成功體育”理論(代表人物是本文作者之一的毛振明教授) 和日本的“TROPS”理論與實踐(代表人物是日本愛智教育大學的影山健教授)以及“運動文化論”的某些理論與實踐(代表人物是出原泰明教授),

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為主線的快樂體育理論源於不同的理論體系,各自有其專著為支撐,背後有著比較深刻的思想理念,其實踐的內容和方法也相對豐富多樣,但概括來說,幾種觀點都有以下主張是趨同的:

(1)認為學生在體育中體驗到樂趣是學習和挑戰的成功,成功有苦有樂,而不是簡單淺顯的快樂,也希望用成功的含義來區別淺顯的“快樂”和認為 有偏誤的各種“快樂體育”。

(2)認為在現實中有很多學生因為種種原因, 在統一標準的教學要求和比賽規則中難以體驗到 成功,甚至一直都在失敗,這樣的學生是體驗不到運動的樂趣,因此希望用“讓位性比賽”和“差異性比賽”(八秒鐘跑、目標跳遠、五分手籃球、反向 50 米跑) “去競爭的協同遊戲”(“TROPS”的百餘種協同遊戲)來促進弱勢同學們的成功體驗。

(3)各個理論和實踐都十分注重體育教學和比賽中的集體思考和集體互相以幫助全體同學享受運動的成功,體驗體育學習的樂趣。

以體育遊樂化和方法溫情化為主線的快樂體育實踐也有其侷限性,表現在: (1)“讓位性比賽”和“差異性比賽”與體育運動的“公平”有衝突,不能多用濫用;(2)“去競爭的協同遊戲”與體育運動的“競爭”特性有衝突,也必須合理地善用;(3)此類理論在因材施教的理念和方法上具有創意和獨特的指導性,但在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方面的構建明顯不足,因此難以全面影響體育課程教學的改變。

(四)以還原運動競賽制度和樂趣為主線的快樂體育實踐與侷限


運動樂趣在體育課堂中的迷失與迴歸(二)

還原運動競賽制度和樂趣為主線的快樂體育 理論與實踐的典型是美國的“運動教育”理論與實踐(代表人物為美國的西登託普)。運動教育論有著對傳統教學“低級重複”和“因學不會而學不樂”的深刻反思,有其清晰的教學指導思想和方法論,因而有著其豐富的理論內涵,運動教育論有著較多的實踐檢驗,在我國的影響也比較深入。該理論實踐的主要方法論和突出的實踐特色是:

(1)模仿競技體育比賽的賽季將學期乃至學年的體育教學過程改造成某個項目的“運動( 比賽) 季”,既保證了大單元的教學過程,又將體育教學過程引向運動競賽過程;

(2)用系列的比賽帶動著體育教學的深入,以讓學生在系列的比賽中,能更加有效地、應用地、實用性地學習和掌握運動的技戰術;

(3)在學習的最後階段,根據系列比賽的結果,模仿正規競技體育比賽的褒獎方式和頒獎儀式用以學生求勝的動機和努力拼搏的精神。

這種以還原運動競賽制度和樂趣為主線的快 樂體育理論與實踐也有侷限性,表現為: (1) 需要有相對小班的班額人數條件和有較好場地器材條件作為前提;(2)需要有大單元體育教學的理念和專項化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為前提;(3)需要學生們有較好的技戰術基礎和進行比賽的知識能力;(4)更多地適用於球類項目的教學,而在表現類的體操、舞蹈、武術武道類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很少見。

學校體育界的研究者為了讓魅力和樂趣迴歸體育課堂做出了各種努力,這些努力可歸納為 4個思想方法體系: 以教材遊樂化和方法溫情化為主線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以保障學習自主性和創設各種挑戰情景為主線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以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為主線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以及還原運動競賽制度和樂趣為主線的快樂體育理論與實踐,而四個方法論各有長處,但也有侷限。所以大家在借鑑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