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博愛:“小蚯蚓”產業做大了,群眾“錢袋子”鼓了

鍾莊村位於金城鄉中部,過去以鞭炮製作為主,由此衍生的汙染、信訪問題突出。近年來,鍾莊村有效整合土地資源,探索新型種養殖模式,走出一條“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特色產業發展路子,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30餘萬元,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國家級優秀村規民約村”“省級優秀基層黨組織”“全省‘五個好’村黨組織”等榮譽。

焦作博愛:“小蚯蚓”產業做大了,群眾“錢袋子”鼓了


理念更新,讓“小塊地”化身“大金田”

“咱們村只有巴掌大的地方,耕地面積還不如隔壁村的一個生產小隊,要錢沒錢、要地沒地,現如今鞭炮也不讓生產了,以後村裡還能幹啥?”在接到鍾莊村所有鞭炮生產企業要停產拆除的通知後,鍾莊村已退休的老幹部們苦惱地說道。

90年代,鞭炮生產一直都是鍾莊村的支柱產業,但由於生產技術落後,環境汙染嚴重,安全事故頻發,被迫關停,村集體經濟收入陷入困境。

窮則變,變則通。鍾莊村黨支部不甘現狀,積極謀劃發展思路,並積極引導在外經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能人”,利用在春節、中秋等回家探親的時間,召開“能人”座談會共同協商議事,為鍾莊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投資大,見效慢;林果業種植我們沒有太多的種植面積,形不成規模;家禽、牲畜類養殖,風險又太大。我們整村只有400餘畝的土地資源,傳統的農業種養髮展模式不適合我村的實際情況,我們需要轉變思想,創新模式,這樣我們才有新的機遇。”在能人座談會上,長期在外經商的經濟能人門紅軍建議到。

2016年,鍾莊村黨支部書記鍾寨在安徽蚌埠考察蚯蚓立體養殖項目時眼前一亮。外出考察一結束,他就召集村民一起討論這個項目的可行性。蚯蚓養殖投資小,見效快,無汙染,周邊村有大量牛糞可作為肥料,而且養殖場地佔地面積小,正好彌補無地可用的短板。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方論證,蚯蚓養殖切合本村實際,符合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理念,是最好不過的集體經濟發展項目。


支部引領,讓“小蚯蚓”變成“大財富”

有了“好點子”沒有“真金子”,怎麼辦?2016年9月,博愛縣通過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等部門的評審,成為河南省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首批試點縣。作為全縣第一批集體經濟試點項目,鍾莊村爭取到了150萬元的項目啟動資金,由村“兩委”牽頭成立了博愛縣興中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採取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模式,實現了產、供、銷、加工一條龍體系。這樣一來,土地流轉成為繞不過去的門檻。


焦作博愛:“小蚯蚓”產業做大了,群眾“錢袋子”鼓了


為了打破這種僵局,鍾寨帶領村“兩委”幹部到山東學習,實地調研土地流轉的效果。隨後,他和村“兩委”幹部開始拿著小賬本,挨家挨戶幫忙算起了賬。蚯蚓苗種屬於一次性投資,只需日常提供肥料管護就可長期收益。按照正常的市場價,每畝蚯蚓收益可比傳統的農產品種植高出5000元收入,通過和經銷商簽訂購銷合同,還可以解決銷售難的風險,一下子贏得了全村老百姓的大力支持。養殖蚯蚓的第一年,蚯蚓產量達到了6萬餘斤,銷售額達到了35萬餘元。在為周邊群眾提供長期就業崗位100多個的同時,實現了集體與群眾“雙贏共富”的目標。

“村裡流轉了我家的土地,我不用再下地勞作,現在還能在蚯蚓養殖基地上班,每月可以有3000元的收入,在家門口還能賺這麼多錢,我知足了!”鍾莊村的村民郭秋霞高興地說道。

焦作博愛:“小蚯蚓”產業做大了,群眾“錢袋子”鼓了


“真沒想到,咱村養蚯蚓還能賺這麼多錢。村集體有收入了,不僅每月給我們老年人發30元的生活保障金,年底還給群眾發福利,我們群眾的收入也高了!”已74歲高齡的老支部書記鍾玉喜在領導生活保障金後,臉上露出笑容,幸福的說到。

多種經營,讓“小村莊”煥發“大生機”

功夫不負有心人。蚯蚓特色養殖項目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按照村集體經濟管理制度,每年拿出利潤的20%用於分紅,拿出利潤的30%用於擴大再生產,養殖產業有望進一步做大做強。鍾莊村在現有70畝養殖基地的基礎上,又投資了200萬元,流轉30餘畝土地用於貯存發酵牛糞、建設辦公用房,擴大養殖面積50餘畝,養殖基地總面積達到150餘畝。


焦作博愛:“小蚯蚓”產業做大了,群眾“錢袋子”鼓了


為了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鍾莊村引來種植藥材、無公害瓜果蔬菜的專業種植大戶,在蚯蚓養殖的行間種植經濟林、花卉等經濟作物,實現全程綠色化可持續經營發展。建立深加工體系,通過建設或租用冷庫,對成熟產品進行冷藏,擴大銷量,擇機銷售,增加經濟收入。與此同時,鍾莊村“兩委”不斷擴寬致富思路,共落地招商引資企業7家,年產值達到3000餘萬元,提供了200餘個的就業崗位,使村民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如今的鐘莊村正煥發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