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3000畝雷竹拓寬致富路 荒地變身“綠色銀行”

當前,雷竹採摘季已接近尾聲。昨(10)日,筆者在重慶市江津區石蟆鎮楊柳村看到,40多名村民正搶抓晴好天氣採摘新鮮雷竹筍,鬱鬱蔥蔥的雷竹林裡充滿歡聲笑語。

“這裡本是低產地,許多村民進城務工後,不少土地撂荒。”該鎮農林分管領導介紹說。據瞭解,石蟆鎮積極踐行生態產業發展理念,堅持綠色發展,成功將楊柳村的荒坡地改造成雷竹種植基地,由於石蟆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較適合雷竹得生長,通過八年的時間,該鎮雷竹基地已由最初的30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多畝,同時實施分級培優打造,其中包括了雷竹核心種植基地、高產示範雷竹林、優質雷竹種苗圃等。

江津:3000亩雷竹拓宽致富路 荒地变身“绿色银行”

近年來,石蟆鎮加大生態富民工程建設,除了集中引導種植大戶做好相關產業外,還鼓勵村民通過種植、入股、務工的方式發展雷竹筍產業,以“公司+基地+農場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輻射帶動周邊農戶380餘戶,覆蓋該鎮楊柳、登雲、大同3個行政村,促進村民群眾增收致富。同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做好做強雷竹加工。截至目前,該鎮已建成年加工規模達5000噸的竹筍加工及收儲、分級篩選場地,開發有竹筍系列、竹蓀系列及竹鼠系列等產品,產品遠銷上海、江蘇、成都等大都市,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今年已有3200畝投產,產量可達200萬斤,產值估計在1000萬元以上,明年盛產期產量可以增加兩到三倍。”石蟆雷竹種植基地負責人李祥說道。

不僅是雷竹,石蟆鎮還利用荒地大力發展了香蕉1000畝、桑葚1200畝、花椒1200畝、甘蔗5000畝、葛根5000畝等等,進一步盤活了鄉村荒地資源,既能達到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又實現了產業興旺,促進了農民增收,巧將荒地變成村民的“綠色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