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在激烈残酷的战场上经常会出现战士把刺刀都拼弯了的情况,可是刺刀还是不会掉,可见刺刀的固定方式还是非常可靠的。在前装枪时代,各国普遍使用套筒式刺刀,这种刺刀通过带镂空的沟槽与枪管固定,并完全依靠枪管的准星进行限位和固定。这种限位并不牢固,在肉搏战时经常有脱落的情况存在。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前装枪时代的socket bayonet,固定方式简单粗暴,但已经比填塞式刺刀进步了很多

但到了后装步枪时代,随着机械加工精度的增加,套筒式刺刀被迅速淘汰。刺刀开始采用通过刀柄末端的T型槽与步枪上的凸起的卡榫来进行配合方式。配合到位后,刀柄尾部带有弹簧的锁扣会将刺刀锁住,安装到位后刺刀的套环也会套到枪口的位置增加限位作用。安装到位后刺刀非常牢固,除非按压刺刀柄上的按钮解锁,否则是无法取下刺刀的。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美军制式步枪(春田、M1、M1卡宾枪)的几种刺刀,绿圈处即枪管上刺刀卡榫和刺刀凹槽配合的地方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刺刀的按钮和步枪上的刺刀卡榫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这张图更为直观,可以看到刺刀尾部的T型槽和解锁按钮的结构

所以尽管刺刀属于冷兵器,造起来还真的不那么简单。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为啥抗战时期中国很多地方军阀/杂牌军造的出大刀片子,却连像样的刺刀都造不出来了吧。因为刺刀上用来限位和固定的零部件的确对加工精度要求很高,手工作坊根本搞不定,机器和熟练技术工人又是当时的中国所缺乏的。而如果精度不够就会造成固定不牢,关键时刻掉链子,所以还不如拿大刀片凑合用。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各国设计出的绝大多数刺刀都逃不出这个原理,不过也有特殊的例子。有一种奇葩叫莫辛纳甘,作为19世纪末面世的步枪,它的刺刀居然不是采用卡榫固定的,而是采用类似前装滑膛枪时代普遍使用的套筒式刺刀(当然只是像,不完全一样),将刺刀套在通过枪口上,再旋转固定的。沙俄时期的M1891是不带弹簧固定的,固定不够牢;到了苏俄时期,M1891/30的刺刀增加了弹簧,可以实现较为可靠的闭锁,但仍然是一种套筒式刺刀的变体。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早期莫辛纳甘的刺刀式非常简单的套筒式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莫辛纳甘1891/30在套筒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弹簧,可以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莫辛纳甘刺刀的安装方式

虽然刺刀卡榫已经成为主流,不同国家搞出来的刺刀安装位置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的刺刀是固定在枪管下方的,我们熟悉的三八式、M1、98K、李恩菲尔德等等都是安装到下方,有的刺刀卡榫布置在套筒上,有的则直接布置在枪管下方。还有一种安装方式是侧面安装,比如德国的M1888式步枪(汉阳造)和莫辛纳甘的1981/30和M1944。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

三八式、M1加兰德,大家耳熟能详的步枪绝大多数都是在下方安装的刺刀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M1888/汉阳造采用侧面安装刺刀的方式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莫辛纳甘M1944卡宾型,刺刀安装在右侧

二战后的刺刀,在固定原理上倒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主要变化就是短小和朝多功能化方向发展了。因为二战经验表明刺刀战越来越少,而士兵在工程和野外生存的需要又长又重的刺刀反而没法满足。所以从AKM开始,苏联率先开发出了多功能刺刀,美国在越战期间跟进开发了M9多功能刺刀,从此世界刺刀发展进入了多功能时代。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苏联在AKM刺刀上的设计开启了刺刀的多功能时代

不过现代的刺刀仍然有两个奇葩,那就是英国和比利时,因为这俩国家用的刺刀居然还是套筒式的。而且由于这时候的步枪都有枪口消焰器,所以这刺刀刀柄不光要设计成圆柱形中空的,还要在刀柄侧面做条形镂空来导走火焰和燃气。这俩刺刀虽然满足了刺刀的一切功能而且也很可靠,但是设计真是有点匪夷所思了。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这个刀把,当生存匕首用的时候握感真的好么?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L85A1步枪上的刺刀,我就想问问摘下来的时候不嫌烫么。。。

刺刀:拼弯了都不脱落,到底是怎么固定的?

比利时FN FNL 步枪的刺刀,路数和L85A1的刺刀一样,而且简陋得跟二战刺刀没啥区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