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變“專家”,另闢蹊徑,買春茶!

大家好,4月的春茶開始上市了,不懂茶的"小白"們,開始躍躍欲試購茶了,從網上9.9元包郵、99包郵到下線100、200、300......各種價格,琳琅滿目,無所適從,通常他們會從價格、包裝、品相和有故事的茶等幾個方面去選擇,還有專家支招,說通過以下幾點辨就能別春茶的好壞:

小白變“專家”,另闢蹊徑,買春茶!

(1)觀外形: 春茶葉子一般裹得較緊,肥壯厚實,有的還有較多毫毛,色澤鮮潤;

(2)茶湯色:春茶顏色清亮,沖泡時茶葉下沉較快,香氣濃烈持久,滋味醇厚;

(3)聞氣味:春茶氣味清新沒有異味,濃郁而新鮮。如果混入了陳茶,氣溫較淡;

(4)看茶底:春茶茶底綠中帶黃,顯鮮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黃,沒有鮮嫩感;

這些對於懂茶的人來說不是難事,但對沒有經驗的“小白”來說,很難進行判斷,難道真的就買不到好茶了嗎?

當然可以,今天就另闢蹊徑,冒充一下”專家“,“小白”自己來買茶。

首先要明確想買什麼品種的茶。這個茶去年新茶的價格是多少,今年的產量如何。重點是要問清楚產區是哪裡的,最好能問清楚這是哪座山上,海拔多高,周邊有哪些村落或者公路,當然,大部分他們不會說的太清楚,但你這樣問的時候,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懾的作用,讓對方覺得你是個“專家”,很懂茶的。能夠讓他對你產生“重視”,不敢隨便胡侃。

其次一定要問清楚採茶的時間。“這是明前茶嗎?是頭採還是次採?如果都不是,那是第幾採呢?”要知道每一採的品質都會比前一採有所下降,滋味香氣也是遞減的。“這裡再一次成為“專家”,當然,如果你能惡補一下各品種春茶的上市時間,就可以以此來進行討價還價。

小白變“專家”,另闢蹊徑,買春茶!

最後瞭解這批茶是手工綠茶還是機制綠茶。一般情況下,同一種茶手工的價格會比機制要貴,而且手工茶的產量遠遠低於機制茶。當然,在購買期間,你也能夠自己判斷出來。首先觀察外形,手工茶整體外形一般,並且每個茶芽茶葉都是不勻整的,葉形相對緊緻,幹茶色澤偏暗,而機制茶整體外形勻整,葉形緊緻平滑,色澤翠綠。總的來說,美麗的外表不一定是貴的,看起來不起眼的價格反而不低。其次通過泡茶的方式也能區分。關於沖泡的區分,昨天《手工炒茶更勝一籌,不同工藝,品鑑不同!》一文中已經說過,這裡不在贅述。

小白變“專家”,另闢蹊徑,買春茶!

好了,通過另闢蹊徑的方法,不懂茶的“小白”們應該可以買到自己喜歡的和適合自己的茶。

如果你覺得有幫助,請加關注、點贊、收藏,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