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居歲月:掃墓祭祀

如果說,冬天裡還有最後一件事,那肯定是掃墓祭祀。

山裡的人們一般會選擇除夕當日去掃墓祭祀,有時也提前幾天。我家老宅之後的幾百米,有一座墳場,人們習慣叫作“龍家墳”。龍家墳散亂分佈著不少墳墓。我的祖父祖母靜靜躺在那裡。從我記事起,父親就帶著我去龍家墳掃墓。父親會嚴肅地告訴我,哪座墳是祖父,哪座墳是祖母,然後我就很虔誠地點點頭。除了墳墓,這些逝去的先輩,沒有留下任何圖像資料。雜草叢生的墳墓,除了幾分敬畏感,再沒有其他想法。

鄉居歲月:掃墓祭祀


除夕,故鄉的家家戶戶都會忙碌一上午,準備濃重的飯菜。燉豬腳、殺雞……到中午,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而這個時候,並不能立即就餐。父親會擺上幾個碗,均盛上小半碗米飯。然後鄭重而虔誠地說道:“各位死去的親人,先輩,你們都來團聚吧!上桌吃飯吧”那時候,我心裡嘀咕,父親太迷信太封建。長大後,我開始理解了。那樣的儀式無關乎封建迷信,僅僅表達對先輩們的一份追思和敬畏,就像儺戲一樣。這一切結束後,父親出去放鞭炮,我們就可以開飯了。這期間,說話會有不少忌諱。但孩子們天真無邪,偶爾犯忌諱,免不了受到父母的訓斥。


那時候,我們還是一群頑皮的孩子。吃完團年飯,我們立即奔跑在山間。穿梭於各個墳墓中,看哪座墳墓剛掃完墓,我們去撿拾沒有響的鞭炮。調皮總會付出代價,個別的孩子,放鞭炮時將手指砸傷的情況時有發生。但扮酷的魅力阻擋不了,點燃一支菸,然後瀟灑地點鞭炮。誰敢做就代表誰勇敢,其他夥伴就會佩服,尊其為大哥。


我一向是比較膽大,出了名的敢獨自走夜路。我記得有一年冬天,族裡的一位長輩和我去山的那一邊參加一場葬禮,故鄉叫“坐夜”。吃完坐夜飯,已經是夜裡九點多了。山裡一片漆黑,我喊這位長輩一起回家。他說,就我們兩個,比較害怕,還是第二天再回吧。於是,我一個人回去。打著手電筒,穿越一片森林。森林裡,各種聲音夾雜著,比如貓頭鷹、比如野豬竄動的聲音……確實恐怖。我高聲唱著電視劇裡用毛澤東詩詞改編的歌曲,大步前進。但我也有害怕的時候。 念初中那會,山下有家姓曹的鄰居。家中有兄妹三人,因為拌嘴吵架,大哥賭氣,偷偷拿著一根繩子跑到山間的一顆桐子樹,上吊自殺。死相恐怖,尤其後來被鄰居越說越嚇人,越說越玄乎。我們夥伴幾個,一個個變得老實多了,幾乎在夜裡不敢出門。


長大後,我對掃墓祭祀,內心多了一份敬畏和虔誠。
山間的墳墓,越來越多。中考那年,祖父的兄弟去世。 對於他,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正是在他老人家的指導下,我在初一的時候學會了打麻將。還有今年五月去世的姑爺爺,他邀請我們一起度過了最難忘的一個春節。因為種種原因,我也錯過了給一些親人送行。


鄉居歲月:掃墓祭祀

這二十多年來,曾經埋怨自己為什麼沒有出生在富貴之家。但後來陸續瞭解到父親的一些經歷,才覺得他的艱難:父親在年輕的時候,親手埋葬了祖父祖母,爺爺奶奶。甚至於,父親在四十歲之前,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兩位妻子、以及自己的一位親妹妹!這世上,還有如此悲慘的人生嗎?


掃墓祭祀,是為了追思逝去的先輩。而珍惜活著的人,更重要。
大前天,給父親寄回了三千塊錢。當然,這些錢還是遠遠不夠,而且每次寄錢的時間也不固定。這在某種程度上,讓父親產生憂慮,可能會擔心兒女哪天就不給自己寄錢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和姐姐給父親辦理了養老保險。


不過,回顧當年的困窘,回顧那段三月不知肉味的歲月,再反觀如今生活的日益好轉,我滿懷信心。

好人一生幸福,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