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百日祭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人死後的百日左右,各地通常都有做百日的祭奠儀式,具體是什麼樣的祭祀儀式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百日祭的傳統習俗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人死後的百日左右,各地通常都有做百日的祭奠儀式。做百日祭在北方多為到墓地供祭與哭奠,而在南方地區,做百日祭則有比較多的儀節。

農村百日祭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主人率眾先哭於几筵前,奉亡者之主如寢,諸子以下哭從。及寢門止哭,陳主於東南案上,眾序立,焚香進饌,讀告辭如常薦儀。祝焚告文,奉神主復室,徹。主人奉亡者之主復寢,哭隨。至几筵前,納櫝訖,哭止眾退。

百日祭哭後,易素服,遍謝鄰里、親友吊賻者,稍遠者則寫信致謝。遼寧的喪家如在49天內已安葬妥當,那麼,百日祭時,他們應到墓上燒紙哭奠,此俗稱燒百日。這以後,男剃髮,女除首絰。百日祭後,喪主踵謝於戚友之門。但如果停柩暫厝至百日後還未入土,則百日祭時, 在家中柩前祭祀。

百日祭做祭時,祭堂正面供著3 - 5個裝紙錢的包裹和其他祭品,有的還要懸影。富戶於該日白天就延請僧道做道場,哮誦《普門三品》。這天也稱謝大孝,因為在此之前,孝子身穿重孝,不能到親友家去道謝,所以常藉此祭日,預備酒饌答謝來祭祀的親友。但中小戶人家一般不請朋友,只請近親來參加祭祀。

祭日下午三點到天黑之間是祭送船橋的時間。白天請僧道唸經者,這時在祭堂祭拜後,由僧道為船橋加持,然後由長子捧聖(託著黃表)打頭,僧道隨後,將船橋送到附近的廣場焚化。

百日祭時,一般人家只在家裡設奠,燒幾個裝有冥錢的包裹即可。富戶辦的百日祭則比較繁複,門前設有官鼓大樂,門上、棚口掛上藍白兩色的彩子,或在門外搭建素花牌樓。院內高搭大棚,設祭堂懸影,擺上豐盛的供品,供奉褸庫、墩箱、金山、銀山、綢緞等紙活,並請僧道唪 經做道場、送庫。然後辦宴席請親友。當然,也有人家只念經和送庫,而不請親友。

百日祭做完後,喪家就不再從事每日兩餐為死者供孝飯和哭祭的朝夕奠 了。因為上述這些油、鹽、米、柴等,就是喪家為死者獨立處理自己的伙食而準備的,所以百日祭儀式和這些祭品象徵殮期與葬期中每日的朝夕奠的結束。

但在除靈之前,每逢初一、十五,喪家仍需備孝飯供奉死者,並哭祭一下,做古禮所說的朔祭。

百日祭做完,象徵葬期的結束,閩臺多數地方均要換孝,即從重孝換為輕孝。此外,由於朝家在殮期與葬期中有接受親友的奠儀與挽軸等,因此在百日祭後,喪家需要還禮,此俗稱答銀紙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