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中知味,常裡識英

淡中知味,常裡識英

濃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淡中知味,常裡識英

濃酒肥肉,辣味甜品並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應該是清淡的;異乎尋常,與眾不同的人,並不是真正德行完美的人,真正德行完美的人往往是平凡的人。

淡中知味,常裡識英

人生智慧有三個境界,一是知,認識世界,瞭解世界;二是智,運用技能,改造世界,掌握世界;三是志,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同壽,明然不知有世俗之功名與利祿。如果按照這個標準衡量,孔子儒學尚在第二個境界,因為儒學強調入世治世。老莊哲學才可入第三境界。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道家的這一思想後來為佛教禪宗借用發揮,形成了“飢來吃飯倦來眠”的簡便修行方法。

淡中知味,常裡識英

在熱鬧場中,有多少英雄豪傑虛度了時光而一天天衰老。閒淡滋味,只有聖賢才能品嚐出來。到了熱鬧的時候,也以這閒淡心去應付,天下萬事萬物的道理都是從閒淡中體悟到的,而在熱鬧的時候才使用它。

淡中知味,常裡識英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

——陳繼儒《小窗幽記》

淡中知味,常裡識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