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岳飛是南宋朝抗金名將,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是南宋的中興四將之一。在北宋末年,岳飛開始參軍作戰,並獲得屢屢戰功。在公元一一四二年,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班師回朝,由秦檜捏造事實,毀謗岳飛造反,並害死於獄中。但是,韓世忠元帥責問秦檜,岳飛所犯何罪,秦檜說

:“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但縱觀歷史及野史的記載,岳飛最終的死因成謎。有的人認為岳飛是冤死,而有的人認為岳飛死有餘辜。

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認為岳飛是冤死的說法,大家都比較能夠理解,因為秦檜妒忌岳飛屢建奇功,讓自己在趙構面前的地位有所下降,同時,秦檜與金王勾結,所以岳飛才死於非命。而岳飛死有餘辜又是怎麼回事呢?

岳飛與趙構之間的矛盾

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如果你仔細觀察,可以看出岳飛與漢朝名將韓信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皆可以“集結百萬之兵,攻必取,戰必勝”來形容在軍事上的過人之處,是其他人遙不可及的。

而身為朝廷重臣,勢必要在政治上要有所見地,要為人圓滑,要懂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奈何岳飛十足屬於“政治白痴”,無法圓滑的處理這些事情,也成為岳飛被賜死的一個因素。

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趙構對於江山社稷的理念就只有一個“穩定”,不想有過多的是非。他和趙構是主和派,因此,於公元一一三八年,宋金第一次進行和談談判,但岳飛卻與趙構背向而行,認為應該以武力方式解決後金的問題。岳飛的進言雖然有道理,從岳飛多次大敗金兵的戰績來看岳飛是有能力抗擊金朝的。但趙構身為一國之君,怎麼可能因岳飛的反對,而善罷甘休。他還是堅持自己的想法,進行和談,岳飛也因此主動辭職不幹,這讓宋高宗感覺到自己被岳飛“炒了魷魚”,面子全無。但南宋的發展,還需要岳飛這樣的人才,趙構不得不低頭,再邀其回來。從此,趙構在心裡就有種下了岳飛不忠於他的種子。

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岳飛不僅在宋高宗立太子之事上,也插足了一腳。還毫不忌諱地說宋高宗的生育能力不好,只有倆娃。趙構本來就看岳飛不順眼,現在岳飛還毫無顧忌地插手立太子這件事情。立誰為太子,那是趙構自己的家事,岳飛作為一個臣子只能,而且還是一個趙構看不順眼的臣子,就沒有必要冒大不韙去做這樣一件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因為岳飛又不姓“趙”,他沒有權利去幹涉趙家的家事。再加上宋高宗身體如何,是否有恙,那也不能當著他的面直接就給他說出來,那宋高宗得多沒面子。所以,宋高宗是對岳飛越看越不順眼。

因為,這些事情都被趙構看上眼裡,促進兩人之間的感情、做事方式不合,岳飛又撂檔子不幹呢。岳飛再次不給趙構任何面子,三番五次去觸碰趙構的心理底線。

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在宋朝開始建立的時候,當時,趙匡胤在穩定中原局面之後,為了不讓自己的地位受影響,便有杯酒釋兵權的事故產生,從而關於“兵變”就成為了宋朝歷代君王的恐怖代名詞,為了防止“兵變”的事情發生,宋朝就設立了樞密院,將掌兵權和調兵權分開來,不能讓一家享有絕對的兵權。但是對於岳飛來說就是個例外。因為岳飛驍勇善戰,在將領中的威望及其至高,在對金抗爭之後,是屢戰屢勝,彰顯了英雄氣概,更是成為軍隊的靈魂,建立了一支“岳家軍”。

岳飛在軍中的威信是人人都可以看到,這對趙構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岳飛得知如此,主動交出兵權。雖然岳飛交出了兵權,但是對趙構來說仍是寢食難安。

岳飛或許不是死於“莫須有”,趙構為自己平反:岳飛死有餘辜

再有的是,趙構主張穩定,這有兩個方面:一是內部的穩定,二是外部的穩定。而對於岳飛來說仍想出徵後金,救出宋欽宗趙恆。如果宋欽宗一旦被救出來,有可能再度登基為帝,這對於趙構來說顯然是不想看到的。這也說明了岳飛雖然愛國,但忠心的對象卻是趙恆而非趙構。最後,在秦檜的慫恿之下,賜死了岳飛。連同他的義子趙雲也被軍法處置,死於刀下。所以,

若站在趙構的角度加以分析,岳飛以前對趙構的種種做法,早讓趙構認為岳飛對自己並不是忠心的,所以死有餘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