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中心議題,標誌著黨的工作重心和戰略發展目標非常明確和堅定。這為鄉村治理打開一個全新境界。不過,目前我國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雖取得一定成績,但離現代化水平還有很大距離,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面臨的問題多,可謂任重道遠。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注意的問題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非輕易可以達成,它需要較長時間做更加艱辛的努力。因此,如何做到胸有成竹、謀定思動、立足高遠、注重實效,達到最終目標,這是需要認真思考和反覆研討的重要重大問題。

(一)樹立全國一盤棋的理念與思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它決非任何一方能獨立完成,要避免單兵作戰、各自為陣、互相消耗的做法。因此,應從戰略高度重視鄉村,看到其現代化程度具有關鍵樞紐作用,也是難點和要點所在。

(二)將探索、創新、發展作為核心追求目標。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的實現當然離不開多方支援,但歸根結底還要靠廣大幹群自己探索創新。沒有這一點,再好的外部環境都不可能對廣大鄉村起決定性作用。要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廣大鄉村幹群還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探索創新上繼續努力,以改變被動落後局面。

(三)在發展經濟前提下,實現德治、法治、自治結合。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定要避免空談,尤其是避免不顧經濟發展的無謂爭執。應將自治、德治、法治結合起來,這樣鄉村治理才能更加合理、健全、可持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得到充分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得到確立。

(四)現代農民是鄉村治理的重中之重。

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是村民,是具有現代觀念和能力水平的農民。因此,黨和國家多次發文倡導要讓現在的農民成為新型農民。要做到這一點,最關鍵需的加強培訓工作。目前,鄉鎮培訓主要集中在有限的幹部,有的只是主要幹部,而讓農民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今後可在這方面加大力度,除了請進來專家學者給農民授課,通過網絡給農民上課,還要讓農民走出去,到大學等處直接授受培訓,這是打開農民視野、豐富知識、改變思維觀念的有效途徑。

協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海盟鄉村治理服務平臺為現代化鄉村建設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一)統一管理平臺

建設統一的鄉村綜合治理服務平臺,全面整合村民綜合服務與部門業務管理,進行統一的界面整合、功能整合、流程整合、數據整合、表單整合,農村、鄉鎮、部門在同一平臺上互聯互通、交流共享,使村民訴求能夠快速通達辦理,提高政府機關的整體管理效能,避免業務系統重複建設帶來的資源浪費,構建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網格化管理

平臺將轄區所有管理對象納入網格,在網格設置、人員配備、信息管理上突出網的覆蓋和聯動作用,在任務分解、責任追究、事務處理上實現格的屬地和責任管理,使管理更加高效化,服務更加精細化。

根據地域、資源、人口等情況,進行網格化管理,實行統一編號管理,實現格與格、點與點的聯防聯動、互通管理,夯實鄉村治理的根基。

(三)基層黨建統管平臺

為適應多變的工作環境以及基層黨委黨支部不同的使用人群,建設基層黨建統管平臺。平臺以“走進基層、扁平操作、聯動化解、限時辦結、反饋評價、監督考核”為目的,通過信息系統全方位的收集、共享、互通和掌控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實現對各項工作進度隨時查看、問題及時反饋、重大事項、重點工作進行及時提醒、督辦。

(四)法治鄉村建設

大力推廣“法律進鄉村”活動,開闢法治宣傳教育窗口,基於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媒體,一切以基層為出發點,認真開展法治實踐,促進村委會依法管理、依法履責,提升鄉村幹部、村民法律意識、維權監督意識及法律素質,完善規範“村規民約”、推進村民自治,提升村級事務決策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

(五)村務事項監管

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在村務決策和公開、財產管理、工程項目建設、惠農政策措施落實等事項上的監督作用。系統通過對集體資產、集體資源開發、服務集體成員等日常鄉村工作內容的登記與管理,實現村級重要事項、重大問題的村黨組織研究討論機制,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

建立健全小微權力監督制度,形成群眾監督、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上級部門監督和會計核算監督、審計監督等全程實時、多方聯網的監督體系。通過建立廉政監督、科學預警的平臺,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各項任務落實到位,充分發揮廉政監督小組的職能,並運用智能化手段科學預警提醒,將腐敗苗頭及時遏制,使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

(六)便民服務平臺

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便民服務體系,採集轄區幫扶的各類需求,並對鄉村服務活動進行登記管理。主要是為用戶提供辦事指南、服務商信息、便民查詢等服務。建立覆蓋城鄉的服務體系,群眾通過多種渠道網上辦理,平臺統一受理一站式服務。

對貧困戶、貧困村信息全面採集管理,並通過地圖對其分佈直觀展示。通過基礎信息管理,獲取並瞭解各個貧困戶、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便於各級組織進行精準扶貧幫助。

開通“微鄉村”公眾號,打造基層服務與管理的“微窗口”。將鄉村建設信息、黨務公開等內容快速傳遞,同時建設“村民微信群”,增加幹部與群眾間的溝通交流,推進村級事務即時公開,加強群眾對村級權力有效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