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記》┃陳近南: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生不逢時

"為人不識陳近南,縱稱英雄也枉然" 這句話出自金庸先生的《鹿鼎記》。

雖然《鹿鼎記》是部武俠小說,不能當真,但歷史上的確有陳近南一人,乃清初民間反清復明的一位志士,天地會的首領,臺灣割據勢力鄭成功家族的家臣。

小說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極為豐滿的人物,飽讀詩書,文采武藝樣樣精通,文能提筆定天下,武能治國安邊疆,集重情、重義、孝忠於一身的正面人物形象。

就是這樣一個積極正面的大英雄,最終的下場卻是如此淒涼,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怎樣的人才能長存於世。

《鹿鼎記》┃陳近南: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生不逢時

平生當識陳近南

  • 英雄出處

陳近南,他是《鹿鼎記》中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一個關鍵人物,他是天地會的總舵主,同時也是主人公韋小寶的師父。

韋小寶的這位師父不僅練就了一身的絕世武功,而且為人仗義,重情重義,正義凜然,陳近南雖然在《鹿鼎記》中的出場並不算多,但他的為人處事、人品、性格卻引來了許多江湖人士對他的敬重和歎服。

陳近南,原名陳永華,父親陳鼎是明朝的一位舉人,出生書香門第;後來清廷入關後,陳鼎自殺,陳近南自認為是因為清朝政權的建立害死了父親陳鼎,於是便發誓與清廷勢不兩立。

自此之後,勤奮習武,終投靠臺灣鄭成功,與鄭家一起反清復明,得到鄭王爺的賞識,因而加入了天地會開啟了反清復明的一生。

《鹿鼎記》┃陳近南: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生不逢時

  • 展露江湖

陳近南第一次現身於小說第一章結尾:

有人出手殺了潛入皇宮內院清廷的密探,救出了黃宗羲、顧炎武等人,待黃宗羲、顧炎武他們出船看時,船舵門呼的一聲向兩旁飛開,映入眼簾的竟是一位面紅齒白,文質彬彬的一介書生,說道:"賤名適才承蒙黃先生齒及,在下姓陳,草字近南。"

由此,一個有血有肉,聲名遠播的陳近南陳總舵主便躍然紙上。

陳近南是臺灣鄭成功的軍師,在清朝建國初期,漢人不甘於被滿族人統治,反清的情緒高漲,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陳近南打著"反清復明"的口號擁立朱五太子,在鄭成功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個反清復明的團體天地會。

陳近南雖然是天地會的總舵主,但卻絲毫沒有影響到來自江湖人士對他的追捧的歎服,江湖上有這樣的說法"眾人提及陳近南,就連英雄也敬嘆",在《鹿鼎記》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江湖人士茅十八這樣說過,此生若能有幸見到天地會的陳近南陳總舵主,就算立刻死去,那也此生了無遺憾了。


《鹿鼎記》┃陳近南: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生不逢時

縱成英雄也枉然

提起陳近南,人們想到的可能都是閃閃發光的優點,這些優點促成了他大英雄的稱號,可最終卻落得一個慘死的結局,縱成英雄也枉然。

  • 陳近南優點
  • 重情義

重情義是陳近南身上最令人敬佩的一個特點,陳近南對臺灣鄭家重情義,鄭王府因對陳近南有知遇之恩,而陳近南卻以自己的畢生來回報鄭王爺,他始終念念不忘自己忠於鄭王府,忠於明朝,忠於朱五太子,以至於為了報恩喪失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陳近南被馮錫範和鄭克塽偷襲,被鄭克塽所殺,臨終前卻還這樣說:"國姓爺待我有知遇之恩,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以殺他的後人。"

  • 忠於朝廷,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陳近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為朝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將"精忠報國"作為自己畢生的責任和追求,一心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

他對臺灣鄭王府的忠心更是日月可鑑,即便自己是天地會的總舵主,也依然對臺灣國姓爺自始自終都保持著應有的尊敬,無論任何時候天地會召開眾人大會時,陳近南都會把自己的上首空出一張椅子,用來昭示自己對臺灣國姓爺的敬畏。

  • 待人誠懇,光明磊落

在《鹿鼎記》中,陳近南用毒誤傷了李西華,當他了解情況後,立即告訴解毒方法並祈求原諒。

當歸心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的兄弟深感內疚正準備自刎時,陳近南拼命奪下歸心樹夫婦手中的兵器。

他的待人誠懇、光明磊落一直被江湖眾人所稱頌,有著極高的江湖威望。

《鹿鼎記》┃陳近南: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生不逢時

  • 陳近南致命的一面

陳近南可以說是金庸先生的《鹿鼎記》中的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一生行事光明磊落,為國為民,最後卻遭了奸人的毒手,含恨而終,導致了反清復明的大業也隨之付諸於東流

  • 缺乏政治才能

雖然陳近南居位於天地會的總舵主,並且以自己的努力在江湖上取得了極高的社會地位,受到了來自各路江湖豪傑的讚譽和敬嘆。

但他的一生所接觸的、以及他的為人處事都是光明磊落,不會勾心鬥角攻於心計,但殊不知陳近南在江湖上的那套為人處事方針與官場上的那些為官之道是有衝突的。

所以陳近南在政治上的思想太過於簡單和頑固,他固執的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對鄭家盡忠,只要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帶領天地會反清復明,匡復大明的江山就指日可待,但這種想法是天真的。

反清復明需要的不僅僅是他一個人的努力,也並不是說只要自己對國姓爺忠心就可以完成復辟大業,要匡復明朝必須要有一定的政治才能,而這又正是陳近南所欠缺的。

《鹿鼎記》┃陳近南: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生不逢時

  • 陳近南不懂的為人處事應有的圓滑

他為人處事永遠都是光明磊落,長期接觸打交道的也都是正義感十足的英雄好漢,以至於絲毫不懂得防人之心不可無,不懂得與小人的相處之道,這才導致通吃島上被馮錫範、鄭克塽、風際中等人陷害偷襲,最終死於自己人之手,陳近南的死讓他一生為國姓爺盡忠淪為了笑話 。

  • 統治者過於昏庸無能,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辯是非

陳近南一生的悲劇命運與統治者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說陳近南的死與統治者是有一定責任的。

陳近南所效忠的主上鄭經,過於缺乏政治頭腦,實在無法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明君,而且鄭氏之後為了爭奪繼承權而相互殘殺,陳近南不幸則成了他們鬥爭的犧牲品。

《鹿鼎記》┃陳近南:不是你不夠優秀,而是你生不逢時

有人說陳近南忠愚且懦弱,不敢於反抗,我不置可否;但倘若這樣的人都不能算是英雄,那什麼樣的人物才能算是英雄呢?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是陳近南的勇敢;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是陳近南的悲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陳近南的赤膽忠心。終極一生,走到生命的盡頭,臨死之際居然能說出無愧於天地,無疑這便是對一個真英雄最好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