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改回中国籍是养老,但你可知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2017年,95岁高龄的杨振宁将国籍从美国改回中国,成为中科院院士,终于落叶归根。然而这样一位在国外声名赫赫,被认为是理论物理学界排名前五的大科学家,杨振宁回国之际却遭到了不少人的谩骂。

相比钱学森等人不顾艰难,冲破重重阻碍回国发展新中国,杨振宁没有选择回国,反而加入了美国国籍,如今垂垂老矣的时候才回到中国养老,因此在很多人眼中,杨振宁是个数典忘祖的人。然而这些不明真相的人们,只抓着杨老的国籍问题说事,却从未关注过杨老这么多年来对中国做出的贡献。

杨振宁改回中国籍是养老,但你可知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

02

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中美关系都相当冷淡,正常情况下,美国人很难前往中国。1971年,杨振宁在发现中国从美国的禁止前往名单中消失之后,立刻就动身前往中国。这次回国他冒了很大风险,美国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第一时间就打来电话询问,后继又多次盘查,甚至直接出言威胁。但杨振宁不为所动,1971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要回国一两个月。

这期间,杨振宁多次和我国高层会面。在当时,我国对美国的情况两眼一摸黑,也没有和西方国家交流的渠道,而这时杨振宁回来了,对中央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沟通桥梁。通过和杨振宁交流,中国政府对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有了全面了解。与此同时,美国方面也对这位大科学家非常重视。于是杨振宁成为双方隔空交流的传话筒,为后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打下坚实基础。

杨振宁改回中国籍是养老,但你可知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青年时期的杨振宁

另一方面,杨振宁在美国也积极宣扬中国文化,以改变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固有认知。虽然清朝已经被推翻了半个多世纪,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还停留在19世纪,以为中国人都梳着辫子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杨振宁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美国多地进行演讲,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扭转了很多人眼中传统的中国印象。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他就是以中国人的身份登台领奖的。

03

推动中国教育事业

虽然身在国外,杨振宁却一直默默支持着中国的教育发展。凭借着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他在和中央的多次对话交流中,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国的国情,杨振宁提出先加强基础学科的教育,然后建议翻译一批国外的科研杂志,了解和学习国外的科研进度,这些谈话都深刻影响了中央的决策。为了帮助中国的教育发展,杨振宁自己牵头建立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杨振宁改回中国籍是养老,但你可知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为了筹措资金,他甚至将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卖掉,还说动了美国著名金融大亨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大学捐钱。同时,他在清华大学的百万年薪分文不取,尽数捐给了高等研究所。据不完全统计,杨振宁为中国的高校累计筹措了约20亿科研资金,帮助建立的一流物理实验室超过60所,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高等人才的培养能力。

除了财物之外,杨振宁还充分利用自己的声望,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前来。像计算机科学家姚期智,物理学家聂华桐,数学家张寿武等等,都是相关领域的顶级科学家,被杨振宁的影响力吸引过来,汇聚在一起。这些顶级学者带来的智慧火花的碰撞,无不推动着中国在科研领域的进步。

杨振宁改回中国籍是养老,但你可知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指导青年学者

自杨振宁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以来,他以清华大学的名义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令中国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度向前推进了三十年。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帮助推荐了一千多名中国青年学者去国外知名学府或研究机构交流学习,为年轻人们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04

为中国的科研方向提出建议

每次回到中国,杨振宁都会抓紧机会在全国各大高校举行演讲,和国内的同行们交流学术知识,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在科研领域对政府提出过不少珍贵建议,连邓稼先也曾受过他的帮助。在这些建议中,最知名也最具争议的便是关于高能粒子加速器的建设。早在1972年,杨振宁刚刚回国不久,就有人提出在国内建造高能粒子加速器。

杨振宁改回中国籍是养老,但你可知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与丘成桐

经过一番讨论,当时与会的许多科学家都认同了这一想法。作为相关领域的权威,自然有人询问杨振宁的看法,然而杨振宁却一反常态地反对建造粒子加速器。杨振宁的表态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后来中国的顶级数学家丘成桐公开表示支持建造粒子加速器,两位顶级科学家的针锋相对将这一争论推向高潮。

高能粒子加器在理论物理和微观物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微观粒子都是通过粒子加速器发现的。而中国在理论物理和微观物理这类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非常薄弱,远逊于国外,如果国内能有一台自己的粒子加速器,将会极大促进相关领域的进步。那么为什么杨振宁反对这一提议呢?这是因为得不偿失。

杨振宁改回中国籍是养老,但你可知他对我国的贡献有多大


杨振宁于妻子翁帆

现在大多数常见的微观粒子都已经被发现,剩下的少数罕见的粒子需要更先进的设备才能找到,这些设备造价高昂,即使是美国这样实力雄厚的国家也难以支持。而在上世纪70年代,国内的发展状况根本不支持这方面的研究,而且理论物理在短时间内无法应用到社会发展上,与其在这方面空耗国力,不如将资金投入到更需要的领域。

05

结语

在杨振宁的坚持下,国家推后了粒子加速器的建造,直到1984年才重启这一议案,而且投入资金也缩减了80%。一直以来,杨振宁都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更别提他这么多年对中国的帮助,我们这些后辈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