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2018年新國家標準背後的小貓膩

點擊上方“糧食帝國”關注我們 ↑

食用油2018年新國家標準背後的小貓膩

(餘盛新作《金龍魚背後的糧油帝國》,大陸版188元,香港版268港幣,如需作者簽名本,請聯繫微信號eyu2007或QQ804374797)

2018年,已執行了長達15年的《玉米油》、《大豆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等國家標準在完成修訂後相繼出臺。這可是食用油行業的一件大事。要知道,2003年的那一撥食用油國家標準出來後,天下大亂,轉基因原料食用油成眾矢之的,浸出加工工藝成過街老鼠(詳見本人新作《金龍魚背後的糧油帝國》中的相關描述)。所謂“一流企業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能通過影響國家標準來參與制定遊戲規則,那可是企業競爭力的最高體現。每次國家標準的修訂,背後都是各廠家在明槍暗刀、真金白銀的激烈較量。果不其然,細看這一撥新出臺的國家標準,其中亦大有貓膩。

早在兩年前的2016年6月18日,花生油葵花籽油系列國家標準制修訂研討會在山東煙臺召開,就已開始了相關國家標準的討論、起草和修訂工作。在那次會議上,全國糧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油料及油脂分技術委員會授予魯花集團為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系列國家標準制修訂基地。魯花獲得了這兩個油種的國家標準修訂主導權,曾經長期主導和參與中國花生油標準制定的青島花生油生產廠家未免失落。

魯花做為中國花生油第一品牌,參與制定花生油國家標準的制訂還說得過去。值得注意的是,魯花並非葵花籽油的領導品牌,它的葵花籽油銷量低過多力和金龍魚這兩個隸屬於外資的品牌。葵花籽油是全球第四大植物油,年產量高達1800多萬噸,超過花生油產量的3倍。所以,葵花籽油是魯花市場拓展的重要方向。魯花主導了葵花籽油的國家標準修訂工作,就掌握了制定葵花籽油市場競爭遊戲規劃的權力。

魯花的努力沒有白費。在這一輪的食用油國家標準修訂工作中,壓榨花生油和壓榨葵花籽油受到了特別優待,詳見下表中各油種各等級的酸值標準可知。同樣是一級油,壓榨花生油和壓榨葵花籽油的品質可不如其它的食用油產品。

食用油2018年新國家標準背後的小貓膩

同時,對各油品的酸值要求,與2003年版國標相比普遍下降。以壓榨一級花生油為例,原來的酸值要求是<=1.0mg/g,如今下降到<=1.5mg/g。據說是因為氣候條件差異,導致各地花生仁酸值差異較大。新的花生油國家標準調整了相應的特徵指標和質量指標,可以充分利用花生資源,適應我國植物油加工技術的發展。

另外,制訂國標的專家是這麼解釋的。“目前食用植物油產業普遍存在過度加工現象,導致了植物油營養伴隨物中的植物甾醇流失約為35%-40%,生育酚被去除70%,角鯊烯被去除80%。在過度加工過程中不僅會損失營養伴隨物,也可能引入或產生新的汙染物,如反式脂肪酸、多環芳烴等危害物。3項植物油產品國家標準修訂從我國油料、油脂的實際情況出發,既考慮了國內油料生產和植物油加工業水平的實際情況,又借鑑國際標準;特別要符合我國適度加工、節能減排、最大化保留營養成分、減少加工過程危害物產生等新要求。”

簡單地說,食用油的精煉工藝是柄雙刃劍。它既能提高食用油的品質,降低食用油的酸值和過氧化值等對健康不利的物質,又把食用油中的一些營養物質給去掉了。

近年來,糧油產品的“適度加工”已成行業主流意見,這幾項食用油產品的國家標準修訂,則是順應了這一潮流。

但是,如此一來,消費者的知情權其實是受到傷害的。筆者傾向於食用油產品需告訴消費者是否經過精煉工藝。喜歡營養多的消費者可選擇未精煉的食用油,喜歡健康多的消費者可選擇精煉過的食用油。這才是真正給予消費者知情權。至於壓榨法和浸出法,其實都是安全可靠的食用油加工方法。浸出法是主流也是趨勢。所謂要讓消費者獲得食用油是否採用浸出加工工藝的知情權,其實是偽科學,除了對消費者造成困擾並敗壞食用油行業聲譽外,並無好處。

食用油2018年新國家標準背後的小貓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的葵花籽油國標中增加了對葵花仁油的定義:“全部剝殼脫皮、色選的葵花仁經焙炒、蒸炒等處理後,採用壓榨法制取的油品可稱為葵花仁油。”然而國標中並未對葵花仁油的各項質量指標進行單列。也就是說,葵花仁油的品質與葵花籽油是一樣的,兩者並無區別。實際上,葵花殼並不含油,葵花籽都要經過剝殼這一工序後才能拿去壓榨。將葵花殼百分之百去除,在技術上很難做到,也沒有必要。所以,葵花仁油和葵花籽油的區別僅在於前者的剝殼率要高一些。“色選”是去除雜質的工藝之一,並無特殊之處。“脫皮”或指去掉殼內那層類似花生仁衣的種皮?

如果葵花籽油可以有葵花仁油,那花生油能否分花生仁油、核桃油能否分為核桃仁油、棉籽油能否分為棉籽仁油?

魯花是目前市場上幾大主要品牌中,獨家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著葵花仁油的銷售推廣,如今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葵花仁油從此名正言順,自然對魯花葵花仁油的銷售有很大的好處。在京東商城上,魯花5L裝葵花籽油售價75.9元,葵花仁油售價卻高達89.9元。由於新國標規定“應標識產品的原產國”,不再要求“註明產品原料的生產國名”,我們也無從知道魯花葵花仁油用的是國產原料,還是和魯花葵花籽油一樣用的是歐洲進口原料?總之,

一字之差,每桶油就差了14元的價格(5L裝),全國銷量累計起來是個不小的數字,真可謂“一字千金”。

舊國標要求“註明產品原料的生產國名”,是為了讓中國的消費者知道產品原料是否國產,從而支持使用國產原料的產品。新國標很奇怪地更改成了“應標識產品的原產國”,除非是原裝進口,其它所有葵花籽油自然都是在中國生產,消費者也很容易從產品標籤上的廠家信息知道是否國產,這一規定對消費者來說純屬畫蛇添足,但有利於那些將國產原料更改為進口原料的食用油品牌和廠家。

在葵花籽油新國標出臺後,金龍魚也從中覓得商機,快馬加鞭於2019年3月推出“陽光葵花仁油”,在京東商城上的售價高達99.9元(5L裝),比同等容量的金龍魚葵花籽油足足高出30元。

食用油2018年新國家標準背後的小貓膩

食用油行業對轉基因說法的轉變,也反映到了國家標準的修訂上。

早些年,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會長王瑞元等專家還是稱:“食用油脂中是幾乎不含轉基因成分的。”科學家說話嚴謹,億分之一也是有的啊,不能“絕對用語”不是?但消費者不明白什麼是“幾乎不含”,只知道那還是有的,對轉基因原料食用油唯恐避之不及。事態的發展越來越嚴重,以至於近年來,食用油行業專家對轉基因的說法已經變成了“由於轉基因大豆中的轉基因成分是以蛋白質為載體的,不與脂肪相結合,所以用轉基因油料生產的食用油中是不含轉基因成分的。”

於是,在2018年版的大豆油新國標中,刪去了老國標中類似“轉基因大豆油”、“轉基因玉米油”之類的提法,僅有一句“採用轉基因原料生產的大豆油/玉米油應按國家有關規定標識”。

由於食用油及以它為原料的產品(如罐頭),幾乎是超市裡唯一可見的進行了轉基因標識的食品。所以中國老百姓對轉基因的認識主要是從食用油產品上得來的,既不科學、也很片面。中國老百姓對轉基因的負面認知不僅影響了食用油行業的聲譽,還影響到中國農業未來的科技競爭力,極不利於中國的國家糧食安全。這個話題很大,另文詳述,就不在本文展開了。

參考文獻:

《3項植物油國家標準7月1日正式實施》,2018年7月2日,《中國消費者報》。

《請教:葵花仁油是怎樣的油?》,“油脂工程師之家”公眾號,2018-06-07。

《食用油基本不含轉基因》,2011年11月02日,新華網。

《油脂業泰斗王瑞元解食用油疑惑,號召行業自律》,2015年1月17日,光明網。

【更多分享】更多有料、有趣的乾貨文章,以及更多直接交流,可訂閱“糧食帝國”頭條號。

【合夥人招募】“糧食帝國”頭條號為開放平臺,歡迎原創作者加入併成為合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