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機“芯”之痛

車機“芯”之痛

【編者按】智能汽車的核心硬件之一就是芯片,但侷限於汽車產品特性、使用要求以及商業模式的困擾,暫時無法很好的匹配雙方的需求。

本文轉載自汽車公社,原作者崔力文;由億歐汽車整理轉載,供行業內人士參考。

北京時間3月26日晚,在疫情位於歐洲逐漸蔓延,對於其各個細分市場形成巨大沖擊的背景之下,華為正式位於法國巴黎發佈它們2020上半年的全新一代旗艦手機:P40 系列,即P40/P40 Pro/P40 Pro+。而這次發佈會也可視中國手機市場新一輪大戰的開始。

至於華為P40系列最大的產品亮點,除硬件堆砌到頂的攝像模組之外,莫過於華為自研的新一代芯片麒麟990 5G。不過稍感遺憾的是,這塊芯片早在去年就已在華為Mate 30 Pro上使用,新鮮感略微不足。

同時,相比今年春季小米、OPPO、三星所使用的高通新一代手機芯片驍龍865,麒麟990 5G好似在某些方面相對落後,亦如並未趕上Arm新一代核心A77 ,也未達到新一代圖像處理器Mali-76的算力,並且無法使用新一代的 LPDDR5內存。所以僅從上述幾點來看,麒麟990 5G好似“落後一代”。但是前者相比後者,優勢仍然集中於人工智能計算和續航能力方面。

所以相對看來,二者“互有勝負”。而在手機芯片行業之中,除麒麟與驍龍系列之外,蘋果自研的手機芯片A系列,實力同樣不容小確。至此,對於手機芯片市場而言,一場競爭愈發激烈的“亂戰江湖”已然形成。那麼將視線拉回至汽車行業之中,隨著全球各家車企“電動化”轉型的節奏愈發加速,與手機芯片極度類似的智能車機芯片領域,現狀與未來好似更加充滿“未知”。

並且隨著電動汽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逐漸被普及,其車機系統的卡頓問題愈發凸顯,該問題也會引發部分用戶對於電動汽車好感度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至於造成這種卡頓的本質,或許還是由於當下車輛所匹配的車規級芯片的“能力”不足。

因此,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目前車機芯片存在諸多“痛點”?究竟誰來為電動汽車車機系統的卡頓“買單”?未來車機芯片領域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化與發展?一個個問題接踵而至。

“落後五年”的難言之隱

首先,在分析車機芯片卡頓原因之前,先用一張彙總圖來顯示當下主流電動車型正在使用的具體車機芯片型號及其參數規格。從圖中可以看出,驍龍820A已然成為除特斯拉、蔚來外,大多新勢力車企的首選目標,也成為行業之中的主流產品。

车机“芯”之痛

那麼就已驍龍820A進行舉例,相比十年之前汽車車機芯片的40 nm製程、1.5 GHz 主頻、2G RAM運存,驍龍820A升級到今天的14nm製程、2.1Ghz主頻、8G RAM運存,看似已經進步顯著。但是我們必須知曉,這僅僅是與其自身對比來看,而將對標對象拉回至手機芯片之中,以目前最新的驍龍865為例,其參數規格已達到7 nm 製程、主頻 2.42 GHz、最大可支持16G RAM。所以僅從技術參數上來看,車機芯片相比後者整整落後“五年”已久。

而這“五年”,或許就是當下無論電動汽車還是傳統燃油車車機系統使用體驗遠沒有旗艦手機“順滑”的主要原因。那麼為何車機芯片不能像手機芯片一般,利用一年為期的快速技術迭代,解決對應用戶日益趨多的功能需求?在這背後或許有著屬於其自身的難言之隱。

首先,“試錯成本過高”成為首要原因。同樣以驍龍820A為例,這款目前最為“先進”的車機芯片上市時間為2016年Q1季度,但真正搭載它的首款車型理想one上市時間則推遲到了2019年Q4季度。而這“失去”的三年之中,選擇搭載它的車企一直都在做的工作,就是驗證這款芯片的穩定性與可行性,提高其裝車後與整車的匹配成熟度。

因為智能汽車相比手機的換代週期與單品成本都要高出許多,所以對於車企而言,選擇並使用一款車機芯片必須確保其裝車後的“萬無一失”,因為它們無法承受例如手機行業中“驍龍810”失敗案例所帶來的影響,也無法實現該案例出現後部分手機廠家的快速糾錯。

此外,假設一部智能汽車的換車週期為六年,在這段時間之中,車機芯片面對整車OTA後車輛不斷實現的全新功能,對於算力需求的不斷增長,卡頓幾乎已經發展成無法避免的問題。換言之,即使許多車企採用了現階段性能最好的車機芯片,仍然無法滿足產品交付後幾年時間內不斷的“算力需求”。這樣的尷尬境地,已然成為它們必須面對的“痛點”。

車企“推新”,車主“買單”?

當技術陷入瓶頸,各家主機廠又必須面對產品推出已久、搭載車機芯片算力慢慢不足導致卡頓的問題,那麼現階段“車企推新,車主買單”則成為了解決該“痛點”最好且唯一的方法。

在此背景之下,2020年3月2日,美國新能源車企特斯拉針對信息娛樂系統的車機芯片終於推出了官方升級方案,即將驅動中控大屏的芯片從英偉達Tegra 3 升級為英特爾Atom A3950,而本次涉及的升級對象為2018年3月之前所生產的Model S與Model X車型,升級價格2,500美金。

同時,據瞭解本次升級範圍內,涉及的最早一批搭載英偉達Tegra 3的 Model S車型交付於2012年。如果本次車主選擇更新,得到的將是與目前在售Model 3相同的流暢體驗,而不是相對卡頓的老舊車機系統。但是必須承認,芯片升級過程中帶來的較高成本與繁瑣的安裝流程不可忽視,且必須由車企與車主共同承擔。

而就在特斯拉宣佈提供車機芯片升級服務之後,身為國產新勢力品牌的小鵬汽車也宣佈,將在今年4月針對小鵬G3再次推出三款新增車型,具體型號分別為460、460i和520i,其中460i和520i車型將搭載小鵬汽車全新智能網聯硬件和智能生態系統。

本質上相較老款車型的變化,則是其車機芯片正式升級為驍龍820A,升級後運算能力將提升700%,流暢度提升30%,存儲能力提升33%。不過芯片換新隨之而來的代價,則是新款G3的終端售價呈現一定幅度的增長。

不可否認,無論是特斯拉針對搭載老款車機芯片的車輛提供直接升級服務,還是小鵬選擇在年度改款車型上迅速迭代新一代主流車機芯片,無不體現出它們想要解決車機卡頓、用戶使用體驗不佳的“決心”。

但是問題在於,在芯片本質無法突破技術“瓶頸”的背景下,如此“車企推新,車主買單”模式帶來的用車及購車成本的提升,究竟會有多少用戶選擇買單?同時,對於其它國產新勢力及傳統新能源車企而言,在其車型逐步投入市場3-4年之後,車機卡頓的問題的也會變得愈發突出,所以採用何種方式應對車機芯片“換新”,已然成為它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而就在一月之前,國產特斯拉爆發減配風波的風口之下,突然給予我了一個關於車機芯片換新的新靈感。換言之,也就是車機芯片之後的換新是否能夠採取與特斯拉自動駕駛芯片HW 2.0升級為HW 3.0過程中的“可插拔”設計,或許這樣的技術路線也會成為未來各家車企的研發方向之一。

至於車機芯片的未來,或許不用過多擔心,因為在其供應商方面,除了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傳統巨頭,正在窺探這一利潤與前景逐漸變大的細分市場之外,亦如華為、地平線、寒武紀等互聯網企業也已開始大力佈局車機芯片研發領域。此外,吉利、零跑、奧迪等不同身份的傳統主機廠,對於該行業同樣也在加大投入。

種種現象均在證明,車機芯片領域的“藍海”就目前來看依然存在。而當下出現的種種痛點與技術瓶頸,仍需各家主機廠與供應商共同突破。最終,究竟誰能成為使該細分市場實現本質突破的“主角”,我們仍將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