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的世界》:人生如戲,一個主角,一群配角

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應該是進入所謂的青春期吧,有一段時間,我經常萌發奇思妙想:認為自己是另一個世界的人,因為自己做錯了某件事,作為懲罰,我被抹去了記憶,送到了這個世界,只要我經受住了考驗,總會有回去的一天;當然,回不回去的選擇權在我手上,即我所要走的路是被安排好的,如果我打破了這個安排,我就能回去了。譬如早上本是安排我七點起床的,我碰巧這個點起了就沒事,如果我慢了幾分鐘,我可能就會回到那個世界(事實上,我對那個世界毫無概念)。我相信我的命運被一股神秘力量操控著,但我並沒有完全喪失主導權。

我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實際上是主角(只是我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已),我的日常生活就是一部戲,有許許多多的觀眾在看,我周圍所有的人都是這部戲的配角或群眾演員,我們所謂努力的生活,在觀眾看來都是虛假的,而且觀眾是無處不在的。他們看我們,就如同我們看待小螞蟻一樣。

現在想來,我那時應該是對現實很不滿的,想要逃離它,無時無刻都想,我也不相信它,覺得一切都是虛假的。後來,我也忘了什麼時候起,我不再有這樣的想法,直至漸漸淡忘這樣的想法。

《楚門的世界》:人生如戲,一個主角,一群配角

如今看了《楚門的世界》,我才知道,原來有這想法的,不止我一個人。

從楚門出生開始,到現在他三十歲,他的日常生活一直被現場直播,全國人民都在關注著他,他一直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攝影棚中,而他自己卻不自知,每天出現在他周圍的人,都是配合他的演員,甚至於他的母親、妻子和最好的朋友,都是參加這個節目的演員,他們是生活在兩個世界中——節目裡和現實裡,但在楚門,只有一個世界,即是整個劇組為他創造的虛擬世界,他以為那是真實的。

楚門沒有一點點的隱私,像他打開密碼箱的時候,室友說:“全國觀眾都知道他的密碼,他認為屬於他自己一個人的秘密,事實上是大家都知道的,這確實會讓人不舒服。”然而,這在楚門和觀眾的眼裡都是常態,糊塗的人糊塗地生活著,而清楚的人並不覺得有任何不妥。

其實,破綻是很多的,死而復生的父親,沒有廂壁的電梯,無意中搜到的“電臺”,還有那個可笑的“客機墜落事件”,甚至羅蘭走前曾明確地告訴過他:都是假的,他周圍的一切,都不是真實的。可是,要一個人懷疑周圍所有的人和事物,得拿出多大的勇氣啊!當然最終他懷疑了,並且勇敢逃離了,可他是花了三十年的時間才認清這個事實,幾乎就是半輩子啊!

其實,換個角度想,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界限明顯嗎?不管是配角還是那些群演,他們得天天和楚門配戲,或者僅僅是裝作路人甲乙丙,他們也犧牲了自己的時間,比如馬龍,他們一樣活在戲裡,只是一個知道一個不知道而已,還有觀眾,同樣一路陪著他,生活沒有不同,只是旁觀者和當局者的區別而已。

影片中,現實世界很少出現(除了那些堅守在電視機前的觀眾),他們的生活和楚門的生活有區別嗎?一樣的上班睡覺看電視,甚至,楚門的生活要更好,因為在這個攝影棚中,他是主角,儘管他並未意識到這一點,所有的一切都圍繞他而存在,他的生活不會像現實生活中一樣,出現一些變故,如果他自己不去探究,或許一直到他老死在桃源島,他也不不會知道,他也不會知道自己的世界是被人為製造出來的。

影片前半部,我覺得很可憐,周圍所有人都在欺騙他,而他像個傻子一樣把自己扒得乾乾淨淨,供觀眾參觀,導演有權利這樣去支配一個人的生活嗎?把一個正常人當猴一樣耍。可是,看到後面,我卻覺得,也許楚門一直沒有發現這個秘密,在桃源島上會更加幸福。

楚門憤怒地說:一切都是假的!

導演平靜地告訴他:你是真實的。

《楚門的世界》:人生如戲,一個主角,一群配角

到底我們該怎樣活著?保持清醒,或是難得糊塗?

我們每個人都像楚門一樣,面的生活,我們有兩個選擇:一是稀裡糊塗的當局者,像傻瓜一樣幸福地活著;二是跳出來做個旁觀者,冷靜而清醒的活著,或許幸福,或許痛苦。

楚門到達了攝影棚的邊緣,藍天白雲,無限美好。導演以上帝的姿態出現,讓他做出選擇,楚門放棄了桃源島的生活。這時,象徵著現實生活的美好與殘酷都出現了,美好,是指他心心念唸的羅蘭姑娘,已經迫不及待地向他奔來;而殘酷,則是通往現實世界的那扇門,我們都注意到,門裡是一片漆黑,楚門走進去,立刻就被吞噬掉了。

楚門來到現實世界後的生活會怎樣呢?

我們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