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卻總是不及格,老師一番話讓家長恍然大悟

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卻出現了不及格的困境,該如何解決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當代小孩的學習環境可以說是如溫室一般,有趣的學習用具、溫馨寬慰的話語總相伴在孩子的身邊。但這樣的環境對於孩子而言真的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嗎?現代家庭,通過父母的奮鬥打拼,幾乎為每個孩子的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孩子也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些優異的條件。但卻忘卻了一句名句“居安思危”。

正是由於孩子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也就意味著孩子在享受這些殷實的條件時,漸漸形成了慵懶、脆弱的特徵。就教育而言,這樣的特徵一旦形成,在小學階段或許影響不大,但一進入初中,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學習起來變得消極被動,不愛與人溝通交流。慵懶、脆弱使得孩子在難度較高的課程上很容易失去學習信心與興趣。

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卻總是不及格,老師一番話讓家長恍然大悟

小學,雖是人生中較為平穩的階段。但也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學習中只要一定程度上遵循老師和家長的話,付出相應較少的努力,想要取得好的成績並不算難事。但到了初中,也就意味著學習任務的加重和學習難度的加強。

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卻總是不及格,老師一番話讓家長恍然大悟

如果一味用小學的學習思維去學習初中內容肯定是事倍功半的。小學成績好,初中不及格,並不代表著孩子不夠聰明。或許是小學階段,在家長與老師的合力監督下,所完成的作業都能打上對勾。卻在一定程度缺少了對於學習精神的培養和對成長心態的養成。對於學習,只是一味為了完成任務,卻缺少了對自己精神深處的訴求的探索。

策略:

1.提升自主學習意識,學習要有興趣

當代老師在教學上很容易只重視“教”,卻忽視了“育”。只為完成學生的學習課程任務,卻忽視影響學生一生的是其學習心態和思想的養成。學生很容易出現你教什麼我學什麼,其他知識的輻射卻沒有心思去了解。

如果通過誘導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心態,提升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保證孩子在陌生知識面前不膽怯,也就意味著這樣的孩子進入初中不再那麼被動。

主動的學習永遠比被動接受知識來得高效。學習並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學習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博學。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坦然心悅接受學習,那麼將收穫匪淺。

孩子小學成績好,初中卻總是不及格,老師一番話讓家長恍然大悟

2. 提升學習幸福感

現階段的應試教育,重點往往很容易被放在做題上。所以知識的積累就顯得尤為重要,除了老師在課堂的傳輸的知識外。作為進入初中的學生,也應當有著相應多的課外知識積累。

要好好把握課外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創造課外學習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消除孩子學習的疲累感,化被動為主動。主動接受外界知識,提高孩子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在實踐中檢驗知識並獲取新的生活知識。

這樣一來,知識得到運用,縮短孩子與知識間的距離,減少陌生感。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孩子的學習幸福感,學習起來便是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