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歡迎“歸隊”

武漢“解封”,歡迎“歸隊”

——武漢市民防辦文翔支援社區“防疫”日記

【4月8日】晴

武漢“解封”,歡迎“歸隊”

今天武漢“解封”。

1月23日10時—4月8日0時,76天,從冬到春,如果有什麼字詞能概括武漢人的心理,“憋”——我的選擇。

昨晚今晨朋友圈看到“人民日報”——“發條微信一起點亮武漢”,開始預熱武漢“重啟”。

習慣晚睡,以為轉鍾後會聽到什麼聲響,但一片靜寂。看到“湖北日報”這樣報道——4月8日零時,……江漢關鐘聲響起,伴隨著鏗鏘有力的音樂,“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專題長江燈光秀開演。/兩江四岸,絢爛的燈光璀璨夜空。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用最美的燈火,迎來城市重啟這一刻。

今天的朋友圈被武漢“重啟”刷屏。據說,當江漢關的鐘聲響起,很多人都流淚了。我倒是平靜得很,畢竟下沉社區的工作還在進行中。正如這張網格員的“感謝信”,一週前4月1日就送給我了。

武漢“解封”,歡迎“歸隊”

陽光暖暖的,似乎也懂得迎合今天的武漢人。

很多人心心念念熱乾麵。地道武漢人的我,從來沒覺得熱乾麵好吃,最想的是面窩、豆皮、糊米酒。但刷拉過個早,還要等等。

昨日,武漢研究部署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有關工作——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繼續強化小區管控,嚴格執行人員進出小區“身份必問、信息必錄、體溫必測、口罩必戴”,加大對無症狀感染者管理力度,完善發熱門診閉環管理,嚴格商超、公園等公共區域出入管控,確保既管得住,又管得有序、有效。

“管”與“放”,如何把握度,既檢驗管理者的能力與擔當,也是對個體市民擺正權利與義務的考驗。

今天的地鐵明顯人更多了,江漢路上了一個20上下小夥子,看著車廂來了句“MD,不是說一排只坐3個人?這是坐了多少”?靠著最近的兩排座位,一排坐了5人,一排坐了4人。其中有4個人都帶著行李箱,年紀偏大,估計是外地返漢人員。而擠進座位的明顯是年輕人,感覺他們應該瞭解並會自覺執行相關規定,看來是我估計錯了。

社區的居民尤其是車輛出入,在某時段詢問、掃碼、登記、測體溫,因工作人員、進出通道有限,一時出現聚集。隨著交管部門整治路邊停車力度,車輛進出的矛盾出現。特別是要求外出開證明的人總有“不約而同”,雖然要求“非必要不外出”,但何謂“必要”目前未見明確規定,看病,取錢……算不算?大概不能不算。如果按照防疫指揮部的規定,“外出堅持戴口罩,儘量不扎堆不聚集,出入小區、進入公共場所配合做好信息登記、掃健康碼和體溫檢測”,確保做到做好這幾條,既然針對的是“進入”,沒有“出”怎麼“進”?

武漢“解封”,歡迎“歸隊”

主要面對高齡困難等“四類人員”的十元愛心蔬菜,晚到了個把小時。搬運分發,一共200份。給昨天拍生日照的老人送上門,顫巍巍掏出錢包,跳出一個詞,“癟癟的”錢包。要給他拎到廚房,叫我就放在門口,自己來收拾。

下午和易姐姐碰到3月18日遇到的張難先老前輩的侄孫女,老伴鼻出血,買了幾根香蕉,還有想吃的萵苣等。老太太又遇到剛從女兒家回到小區的牌友,疫情以來,老人們不僅極少出門,相互的消息也幾乎“不通”,現在路遇倒是可以好好聊聊。老太太回家時,注意到右腳看得出受過傷。

前幾天有人來社區反映有人群聚打麻將,今天兩位老太太又是疫情耽誤了的牌友。我們的城市,也離開“小賭怡情”。

有朋友今天回來,老家待了80天,“在家是呆不住了”。本來還想回來做志願者的,沒想到差點進不了小區。好在解決了。

兩個半月的長假到今天應該結束了。

等不及了,

還來得及……

生活就是日常

要往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