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大開的城市大腦:惠民、利企、服政、保安全

這幾年,城市大腦無處不在,全國宣佈要做”城市大腦”的大概有500多個城市,幾乎涵蓋了所有副省級以上和地級市。各種論壇各種峰會各種簽約現場,騰訊WECITY,阿里ET城市大腦,華為EI城市智能體,百度AI智慧城市,東華城市超級大腦,你方唱罷我登場,無比熱鬧,而今,區塊鏈+城市大腦又閃亮登場大放異彩,讓人目不暇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也很無奈。

我們要堅守技術創新賦能城市發展,堅守實在務實地為人民服務,堅持做人誠信做事負責的態度,在這個概念紛飛信息爆炸光怪陸離的世界裡,我們真是太難了。

城市大腦是什麼?

顧名思義,大腦是會運算、會思考、會決策的,每一個人有一個大腦,它在運轉在判斷在決策,每一個城市也應該有一個大腦,就好像人一那樣,可以說城市大腦是新技術發展的產物,也是城市發展的產物。之所以這些年大腦流行起來了,可能是因為城市的問題太多,疑難雜症太多,比如停車難,看病難、上學難、買房難,出行難、環境汙染、秩序混亂、供水不足、能源緊缺等等,之前的無腦運行無腦決策帶來太多的不公平不公正。

那麼城市大腦是什麼呢?就是運用AI、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為城市構建一個智能運算智慧決策的後臺系統,將城市各個板塊各個行業的平臺與數據互聯互通起來,通過分析和整合各領域中產生的大量數據,對城市進行全域的及時分析、指揮、調動和管理,最終實現對城市的精準分析、整體研判、協同指揮。

城市大腦有什麼用?

我看了很多城市大腦的文章,特別贊同以下對城市大腦用途的概括。“城市大腦是支撐未來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基礎設施,其核心是利用實時全量的城市數據資源全局優化城市公共資源,即時修正城市運行缺陷,主要實現以下三個突破:

城市治理模式突破: 提升政府管理能力,解決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實現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約化、人性化;

城市服務模式突破:更精準地隨時隨地服務企業和個人,城市的公共服務更加高效,公共資源更加節約;

城市產業發展突破:開放的城市數據資源是重要的基礎資源,對產業發展發揮催生帶動作用,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城市大腦總體架構


腦洞大開的城市大腦:惠民、利企、服政、保安全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總體架構,搞智慧城市的人基本上一看就懂。

城市大腦有哪些功能?

(1)讓城市治理變成“城市智理”

有了城市大腦之後,很多的“城市病”,比如交通問題、空氣汙染問題、能源問題等會被城市大腦自動免疫,城市如同被賦予了新的生命,能夠更快、更主動地發現運行中存在的隱患,甚至預判可能將出現的突發情況,並給出正確的解決之道。

(2)實現城市數據的互聯互通

城市大腦對城市進行全局的即時分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3)改變城市服務模式

城市大腦形成了方便快捷、公平普惠、優質高效的政務、產業、民生服務信息體系,是真正意義上的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單一服務向綜合服務的轉變。

(4)激活城市產業活力,提高產業集群協作水平

城市大腦為區域產業集群和產業活力分析畫像,利用已經建成的城市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輔助政府決策,使產業集群效應不斷釋放,激活產業活力。

城市大腦是城市的數據引擎,大數據裡有民心民意,人民城市為人民。

當下,中國城市的各種城市大腦其實剛剛起步,需要不斷地探索前行,也正面臨許多挑戰,作為智慧城市設計者、建設者和運營者的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進取,勇往直前,讓城市大腦真正地賦能城市發展,達到惠民、利企、服政、保安全的美好願景。


腦洞大開的城市大腦:惠民、利企、服政、保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