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暴病身亡,本來是件很正常的事,為何會讓人覺得疑點重重呢?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凌晨,24歲的順治皇帝,在養心殿撒手人寰。

皇帝身體不適,暴病身亡,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為什麼人們會覺得,順治帝的死因疑點重重,以至於被列入了清宮幾大疑案之中,甚至還傳出了他並沒有真死,而是出家當和尚的說法。

順治暴病身亡,本來是件很正常的事,為何會讓人覺得疑點重重呢?

順治畫像

其實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清史記載上過於簡略造成的。

根據《清世祖實錄》中的記載:

“順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視朝。......丁巳,夜,子刻,上崩於養心殿。”

從這個記載可以看到,順治是在正月初二患病,初七凌晨在養心殿暴病身亡,從生病到去世,前後不過五天時間。

在皇權至上的古代社會里,順治是一國之君,權傾天下,當時又正值24歲的人生大好年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暴病身亡,難免會讓人產生猜疑。再加上宮中名醫薈萃,奇珍藥品數不勝數,在皇帝重病之時,竟然全都手足無措,眼看著九五之尊在幾天之內魂歸故里,這也讓人有點難以置信。

而最讓人感到最不可思議的,就是《清世祖實錄》裡面的記載。作為一部官方正式記錄,對順治的病情隻字未提,死因也沒有明確說明,皇帝駕崩這樣的大事,只有寥寥幾句一筆帶過。

這就更使得順治的死因疑點重重,也就難怪後世會對順治的死,有諸多的猜測和流言蜚語了。

順治暴病身亡,本來是件很正常的事,為何會讓人覺得疑點重重呢?

順治和董鄂妃劇照

難道順治帝的暴病身亡,真的有什麼隱情,連正史都不敢記載嗎?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順治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王熙所撰寫的《年譜》中窺探究竟:

“初六日,三鼓,奉詔入養心殿,諭:‘朕患痘勢將不起,爾可祥聽朕言,速撰詔書,即就榻前書寫’......至夜,聖駕賓天,血泣哀慟。”

這其中的“朕痘勢將不起”,說明順治得的是當時極為惡毒的“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花”

這件事在當時的兵部督捕主事張宸,撰寫的《青集》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賓天......傳諭民間勿炒豆,毋燃燈,毋潑水,始知上疾為出痘。”

這裡的“始知上疾為出痘”也指出了,順治得的就是“痘症”。

王熙和張宸這兩個人,都是順治生前的心腹。他們親身經歷、目睹了順治病逝前後的整個過程,所以他們說的話可信度也極高,這也就是說:順治是得了“天花”最後不治身亡的。

順治暴病身亡,本來是件很正常的事,為何會讓人覺得疑點重重呢?

順治劇照

​順治得了天花,是不是正史中沒有記載的隱情呢?

上世紀80年代,我國著名醫學家、中科院院士陳可冀先生,深入研究了清宮醫案,撰寫了《清宮醫案研究》。由於這本著作是文言文,所以後來由屈維英先生,根據《清宮醫案研究》譯寫了《皇家醫事》

書中根據清宮太醫們的記載,清順治時期,天花這種疾病確實在我國大範圍爆發,順治得的也確實是天花。這種病在當時幾乎是不治之症,在皇宮這種名醫雲集的地方,得病的皇親貴戚都沒有辦法治癒,更別說民間的平民百姓了。根據清朝的皇室族譜《玉蝶》中記載:順治的十四個兒女中,十人得了天花,除皇三子玄燁外,九人病亡。

當時全國上下是談“痘”色變,而清朝又剛入關不久,根基還沒有牢固。為了穩固人心,避免引起恐慌,所以順治死後,他的病情也被隱匿了下來。

後來史學者們為了避諱,在正史上沒有記載順治的病情,這就是為什麼,一件很正常的事,會讓人們覺得疑點重重的原因。

對此你有 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