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暴病身亡,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为何会让人觉得疑点重重呢?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凌晨,24岁的顺治皇帝,在养心殿撒手人寰。

皇帝身体不适,暴病身亡,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顺治帝的死因疑点重重,以至于被列入了清宫几大疑案之中,甚至还传出了他并没有真死,而是出家当和尚的说法。

顺治暴病身亡,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为何会让人觉得疑点重重呢?

顺治画像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清史记载上过于简略造成的。

根据《清世祖实录》中的记载:

“顺治十八年,辛丑,春正月,辛亥朔,上不视朝。......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从这个记载可以看到,顺治是在正月初二患病,初七凌晨在养心殿暴病身亡,从生病到去世,前后不过五天时间。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社会里,顺治是一国之君,权倾天下,当时又正值24岁的人生大好年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暴病身亡,难免会让人产生猜疑。再加上宫中名医荟萃,奇珍药品数不胜数,在皇帝重病之时,竟然全都手足无措,眼看着九五之尊在几天之内魂归故里,这也让人有点难以置信。

而最让人感到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清世祖实录》里面的记载。作为一部官方正式记录,对顺治的病情只字未提,死因也没有明确说明,皇帝驾崩这样的大事,只有寥寥几句一笔带过。

这就更使得顺治的死因疑点重重,也就难怪后世会对顺治的死,有诸多的猜测和流言蜚语了。

顺治暴病身亡,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为何会让人觉得疑点重重呢?

顺治和董鄂妃剧照

难道顺治帝的暴病身亡,真的有什么隐情,连正史都不敢记载吗?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顺治朝的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王熙所撰写的《年谱》中窥探究竟:

“初六日,三鼓,奉诏入养心殿,谕:‘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祥听朕言,速撰诏书,即就榻前书写’......至夜,圣驾宾天,血泣哀恸。”

这其中的“朕痘势将不起”,说明顺治得的是当时极为恶毒的“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花”

这件事在当时的兵部督捕主事张宸,撰写的《青集》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辛丑正月,世祖章皇帝宾天......传谕民间勿炒豆,毋燃灯,毋泼水,始知上疾为出痘。”

这里的“始知上疾为出痘”也指出了,顺治得的就是“痘症”。

王熙和张宸这两个人,都是顺治生前的心腹。他们亲身经历、目睹了顺治病逝前后的整个过程,所以他们说的话可信度也极高,这也就是说:顺治是得了“天花”最后不治身亡的。

顺治暴病身亡,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为何会让人觉得疑点重重呢?

顺治剧照

​顺治得了天花,是不是正史中没有记载的隐情呢?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医学家、中科院院士陈可冀先生,深入研究了清宫医案,撰写了《清宫医案研究》。由于这本著作是文言文,所以后来由屈维英先生,根据《清宫医案研究》译写了《皇家医事》

书中根据清宫太医们的记载,清顺治时期,天花这种疾病确实在我国大范围爆发,顺治得的也确实是天花。这种病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在皇宫这种名医云集的地方,得病的皇亲贵戚都没有办法治愈,更别说民间的平民百姓了。根据清朝的皇室族谱《玉蝶》中记载:顺治的十四个儿女中,十人得了天花,除皇三子玄烨外,九人病亡。

当时全国上下是谈“痘”色变,而清朝又刚入关不久,根基还没有牢固。为了稳固人心,避免引起恐慌,所以顺治死后,他的病情也被隐匿了下来。

后来史学者们为了避讳,在正史上没有记载顺治的病情,这就是为什么,一件很正常的事,会让人们觉得疑点重重的原因。

对此你有 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