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力推黃芩變“黃金”

初入4月,萬物復甦,天氣也變得愈加晴朗,高平市原村鄉鳳翅山上董峰村的村民們邁著輕快的步伐,趁著這好時節,在致富帶頭人張永新的帶領下種植著黃芩。

“黃芩根可入藥,莖葉可製茶,黃芩茶源於‘神農嘗百草’,現如今是我們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黃金’茶。”一邊指導著村民種植技巧,張永新一邊說道。

上董峰村位於高平西部林區,氣候土壤條件獨特,山林資源豐富,僅野生中藥材就有76種,尤以黃芩居多。2008年,張永新和妻子喬紅梅籌資承包了100畝荒地引種黃芩,邀請專家技術指導,引進優質種苗,用了近3年的時間逐步解決了黃芩成活率不高的問題。種植問題解決了,製茶工藝又成了張永新的心頭事兒。“傳統方式製成的茶條外形參差不齊,茶湯的色澤、口感‘賣相’不好,很難拿到市場上去銷售。”為此,張永新多次前往南方學習製茶工藝,“土洋結合”後逐漸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採茶、鮮葉、殺青、揉捻、炒茶、烘焙、提香等工序,做出的黃芩茶湯色金黃明亮,口感爽滑,獨具特色。

“過去茶文化是南方的天下,北方的黃芩茶很難打開市場。”憶及初期黃芩茶推廣的艱難,喬紅梅不無感慨道,“特別是黃芩茶作為藥茶,很難被市場接受,我們就一家一家送,請大家品鑑。”經過8年多的市場營銷,現在黃芩茶在太原、鄭州、北京等地已經有了穩定的市場,也通過多個電子商務平臺拓展了銷售渠道,黃芩茶逐漸作為“山西特產”被大眾接受。

“自己富不算富,帶領昔日‘莊稼漢’變茶農,大家一起富。”黃芩茶見了效益,張永新就想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特別是到了每年的5月至10月的採摘期,上董峰村和附近的村民就來到黃芩種植基地,幫著採摘、運輸、篩選。“現在靠著這基地,我們每天能掙五六十塊錢嘞。”見記者來訪,村民們你一句我一句地說道,“不用出遠門就能掙上工資,美著哩,咱村的黃芩茶真是我們的‘黃金’茶。”

鳳翅山山環水繞,七莊河林泉秀美,是絕佳的避暑納涼地。每年七八月間,漫山遍野的黃芩開出連片的紫花,像極了“薰衣草莊園”。看著這美如畫的景色,張永新的目標更大了,他不僅收集了與茶文化有關的民俗藏品,開闢黃芩茶歷史文化展室,還準備籌建黃芩茶體驗中心、農家樂及民宿等配套設施,謀劃著做強做大黃芩茶,讓藥茶產業帶動鄉村振興。

“今年,黃芩茶被列入山西藥茶系列,這對我們是極大的鼓舞,下一步,我計劃發展黃芩種植2000畝,改擴建生產廠房,申請黃芩茶地方食品標準,做精做細黃芩茶產業,將我們高平的神農藥茶文化傳承下去,打造黃芩茶第一品牌。”談及未來,張永新信心滿滿。(記者鄭璐 通訊員郭躍飛 趙汗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