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边境线上的故事

豪迈大气一直是东北的基调,而大小兴安岭遮天蔽日的浩瀚林海,则是其基调的体现。列车在森林中缓缓前行,蜿蜒其中,在茫茫林海中看不到尽头,而在这条漫长的边境线上星罗云布着漠河、抚远、图们、珲春、等大大小小的城市。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 边境线上的漠河是我国陆地的最北端,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光是体验极昼、极夜的地方。

每年的冬季,都有一位来自芬兰的圣诞老人在这里常住,也是在这里坐着驯鹿雪橇驶进中国的圣诞节,在夜晚把礼物悄悄的放进小朋友床头的袜子中。而在漠河这里不只有圣诞老人,还有着童话世界、白雪公主、驯鹿等等。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极光交错

  • 而在边境线上的最东端则是由中俄两国共同开发的黑瞎子岛,可以见到我国最早的第一缕 阳光。

在这里有我们的“”——乌苏镇哨所,被称作我国“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每天战士们都会在这里把太阳迎进祖国。还有只有一户人家的乌苏镇,和观看东极极标的太阳广场,隔江眺望俄罗斯边境小镇卡扎科维茨沃。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黑瞎子岛风景

  • 在这条边境线上还有一个是中国唯一一个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城市——珲春

在这里有着我国最窄的领土——洋馆坪大堤,其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堤”,它就像一条纽带一样把我国一直孤悬海外的防川与中国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在防川有着”东方第一村”即防川村。在这里可以“鸡鸣闻三国,犬吠惊三疆,花开香四邻,笑语传三邦”。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防川龙虎阁

旺盛的黑土地

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五十二个民族的东北。在东北这152万平方千米的黑土上养育着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蒙古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五十二个民族。各民族大杂居,小居居的分布格局,使东北呈现出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东北绝唱萨满舞

  • 黑龙江的白银纳和十八站都是鄂伦春族的聚居地。

元朝时,鄂伦春人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布极为广阔,在辽阳行省的管辖之中。明朝时黑龙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北山野人”,就是指游猎于贝加尔湖以东、黑龙江以北的“使鹿部”,也就是鄂伦春人。其以狩猫为主要生活方式,其神话、传说和艺术均带有浓厚的狩猎文化色彩。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鄂伦春族

  •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满族人主要聚居在辽宁的满族自治县。

虽然旗袍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装,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几平见不到满族女人如此穿着。他们在生活中对狗呵护有加,绝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的皮毛制作的取暖的衣物。若你在满族同胞的面前不尊重狗,或者当着主人的面打狗,那么你就不会被他们当做好朋友。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满族颁金节

  • 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在延边地区狗肉就成了一道传统的美食,当然还有打糕、泡菜等。可以穿上朝鮮族的服装,和他们一起跳一段长鼓舞,或者荡一荡秋千,一定会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在民族风情浓郁的地区旅行,满眼皆是新鲜的风景,无论是风格独特的服装、滋味各异的美食、造型别致的建筑,还是独一无二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会紧紧吸引我们好奇的视线。

东北指南针之初识东北(二)

朝鲜族

笔者言:碍于文笔有限,手中资料有限,也许会有些不对,不符实时的东西,如果你喜欢请多多关注。不喜勿喷,欢迎跟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