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邊境線上的故事

豪邁大氣一直是東北的基調,而大小興安嶺遮天蔽日的浩瀚林海,則是其基調的體現。列車在森林中緩緩前行,蜿蜒其中,在茫茫林海中看不到盡頭,而在這條漫長的邊境線上星羅雲佈著漠河、撫遠、圖們、琿春、等大大小小的城市。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 邊境線上的漠河是我國陸地的最北端,在這裡可以看到北極光是體驗極晝、極夜的地方。

每年的冬季,都有一位來自芬蘭的聖誕老人在這裡常住,也是在這裡坐著馴鹿雪橇駛進中國的聖誕節,在夜晚把禮物悄悄的放進小朋友床頭的襪子中。而在漠河這裡不只有聖誕老人,還有著童話世界、白雪公主、馴鹿等等。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極光交錯

  • 而在邊境線上的最東端則是由中俄兩國共同開發的黑瞎子島,可以見到我國最早的第一縷 陽光。

在這裡有我們的“”——烏蘇鎮哨所,被稱作我國“太陽最先升起的地方”,每天戰士們都會在這裡把太陽迎進祖國。還有隻有一戶人家的烏蘇鎮,和觀看東極極標的太陽廣場,隔江眺望俄羅斯邊境小鎮卡扎科維茨沃。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黑瞎子島風景

  • 在這條邊境線上還有一個是中國唯一一個地處中、朝、俄三國交界的邊境城市——琿春

在這裡有著我國最窄的領土——洋館坪大堤,其也被譽為“天下第一堤”,它就像一條紐帶一樣把我國一直孤懸海外的防川與中國緊緊的連接在一起。在防川有著”東方第一村”即防川村。在這裡可以“雞鳴聞三國,犬吠驚三疆,花開香四鄰,笑語傳三邦”。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防川龍虎閣

旺盛的黑土地

五十六個民族的中國,五十二個民族的東北。在東北這152萬平方千米的黑土上養育著朝鮮族、滿族、達斡爾族、蒙古族、俄羅斯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五十二個民族。各民族大雜居,小居居的分佈格局,使東北呈現出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東北絕唱薩滿舞

  • 黑龍江的白銀納和十八站都是鄂倫春族的聚居地。

元朝時,鄂倫春人被稱為“林木中百姓”和“北山野人”,分佈極為廣闊,在遼陽行省的管轄之中。明朝時黑龍江以北有“乘鹿以出入”的“北山野人”,就是指遊獵於貝加爾湖以東、黑龍江以北的“使鹿部”,也就是鄂倫春人。其以狩貓為主要生活方式,其神話、傳說和藝術均帶有濃厚的狩獵文化色彩。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鄂倫春族

  • 遼寧是滿族的發祥地,滿族人主要聚居在遼寧的滿族自治縣。

雖然旗袍是滿族女性的傳統服裝,但在日常生活中卻幾平見不到滿族女人如此穿著。他們在生活中對狗呵護有加,絕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的皮毛製作的取暖的衣物。若你在滿族同胞的面前不尊重狗,或者當著主人的面打狗,那麼你就不會被他們當做好朋友。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滿族頒金節

  • 朝鮮族最大的聚居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在延邊地區狗肉就成了一道傳統的美食,當然還有打糕、泡菜等。可以穿上朝鮮族的服裝,和他們一起跳一段長鼓舞,或者蕩一盪鞦韆,一定會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記憶。在民族風情濃郁的地區旅行,滿眼皆是新鮮的風景,無論是風格獨特的服裝、滋味各異的美食、造型別致的建築,還是獨一無二的生產生活方式,都會緊緊吸引我們好奇的視線。

東北指南針之初識東北(二)

朝鮮族

筆者言:礙於文筆有限,手中資料有限,也許會有些不對,不符實時的東西,如果你喜歡請多多關注。不喜勿噴,歡迎跟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