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最怕的是回自己的家

小時候最怕回自己家。因為我心裡的家不是自己家,是外婆家。

媽媽剛把我放外婆家養時,外婆怕我回家再接走哭鬧,將近一年沒讓我回自己的家。等到外婆再帶我回去時,我已不肯在那個家吃飯了,而是拉著外婆哭著說:“走,回咱家吧。”聽說很少能吃了飯再回外婆家的時候。

後來,稍大一點回去。我們村的人就故意逗我問:“妮兒,去哪哩?”“去俺媽家哩”我一本正經的回答。然後就是一片鬨笑。記的有一次回家媽媽不在,我就去領居家找問:“小玲她媽在這嗎?”(小玲是我姐的名字)就這一句玲她媽足足讓鄰居們說七八年,直到我懂事。

所以,長大懂事後。一是我最怕進那個村,害怕在村裡碰見鄰居說:“妮兒又來你媽家了,玲她媽在呢。”再是我在自己家倍感拘束,就像去了親戚家。但又比去親戚家還多一層彆扭,因面對的是自己的陌生又熟悉的爸媽姊妹。可那種外人的感覺一直都在心裡。

記得小學二年級學校在我們村,我仍然還是住外婆家,上學放學我從不走村裡,都是順著村外的寨牆走田間小道。中午飯也是跑回外婆家吃。遇見下雨天,姐姐在路上截住我讓回家吃飯,我都不去。

那時,大家都說的我的那個家,我從來沒當過自己的家。每次回那個家我都要鼓起很大的勇氣。從進村子那一刻即膽戰心驚,又掩蓋得若無其事。那緊繃的神經只有到再回到去外婆家的路上才會放鬆。那種滋味對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來說,根本無法表達。

所以,我小時候最怕回自己的家。這種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明白。 那種滋味至今不 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