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1409年的藏曆正月初一,當酥油燈又一次在大昭寺中庭點燃,當誦經聲再一次響徹雪域高原,神聖莊嚴的首屆傳召法會揭開了序幕。大昭寺為何需要拯救?宗喀巴大師又為何選擇破敗不堪的大昭寺,今天我就為大家一一揭秘。

大昭寺的中庭是一個天井式的院落,日復一日地接受著來自雪域高原陽光的洗禮。而這裡就是宗喀巴大師召開傳召大法會的地方。

在大昭寺舉行的傳召大法會,也被人稱為“默朗欽波”,“ 默朗”在藏語裡是祈願、嚮往的意思,是對幸福、和平、健康的渴望。

若問為什麼宗喀巴大師會選擇大昭寺?不如說是大昭寺與宗喀巴大師的互相選擇。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宗喀巴師徒三尊唐卡

當時,在拉薩舉行規模宏大的法會並不是容易之事,這座美麗的古城歷經戰火劫難,已經殘破不堪,大昭寺不少經堂佛殿都已坍塌。

大昭寺雖是一片破壁殘垣,但畢竟,佛法從印度傳入西藏的之後,是以大昭寺為起點,擴散到各地。衍化到現在,多麼殊勝的法和著作都緣起自大昭寺!所以,宗喀巴大師也必然選擇大昭寺。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長年爭奪權力的戰爭,導致各地寺廟組織渙散,戒律鬆弛,僧人無人約束,不念經,不修法,反娶妻生子,放蕩自恣。人們對藏傳佛教只有了懼怕,而沒有了信仰。所以,戴上黃帽子,提出改革口號的宗喀巴大師,自然是大昭寺的最好選擇。

所以,這一切都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但不管如何,正是這一次次的歷史抉擇,才塑造瞭如今的西藏。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默朗大法會的另一重要內容是通過辯經評定“拉然巴”格西。辯經是藏傳佛教獨特的教育制度與考試製度,通過層層的辯經考核,學僧就可以申請不同的“格西”了。

所以格西就相當於是漢族的學位。最低等級的格西,叫“多然巴”,相當於學士學位,最高等級的格西,叫“拉然巴”,相當於是博士。正是這樣的教育制度,才保證了藏傳佛教一直以來高僧輩出,興盛不衰。

每年的大法會,拉然巴要錄取16名,獲得學位的拉然巴格西們,由甘丹寺“赤哇”(總法臺,象徵宗喀巴大師)率領,從大昭寺出來繞行大昭寺一週,以示榮耀。信徒們尾隨圍觀,表示祝福。家中親人的亢奮歡欣就更不用說了。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辯經時雙手大力拍擊,是為震懾對手

在過去,傳召期間會有哲蚌寺的轄俄(也稱為“鐵棒喇嘛”,主管戒律的僧官)接管拉薩市政大權,巡視各處市場、街道,命令拉薩的保護神和地方神忠於職守,命令各處供應僧人飲水的神井不得枯竭和髒渾。

充當轄俄的重要條件之一是體格魁梧。他還在衣袍裡面塞進層層毛棉,使身軀幾乎膨脹一倍。同時,轄俄還會頒佈很多特別的禁令,例如:小偷偷的東西,一律歸轄俄,不能物歸原主。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威嚴的鐵棒喇嘛拿著木棍維持秩序

到了夜晚,大昭寺莊嚴神聖的之感褪去,在大昭寺附近的八廓街,都要舉行酥油彩塑展。當夜幕降臨,各個地段酥油燈依次點燃,映照出千姿百態的酥油彩塑,古老的八角街霎時變成一片神話般的世界。

這時候,成千上萬的人高舉著火炬,口裡發出“哦!哦!”的叫喊,像潮水一樣在燈光和彩色瀰漫的八角街湧動。年輕男女開始追逐、調笑,民間藝人表演各種歌舞、藏戲、曲藝,農人和市民隨意找一塊曠地,互不相讓地賽舞對歌。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酥油彩塑展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酥油彩塑展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酥油彩塑展

一場拯救了大昭寺的法會,傳承七百年未曾斷絕

酥油彩塑展

每年的傳召大法會,正好也是藏曆新年,這是拉薩最熱鬧的時候,更多的奇妙與神奇之處,各位朋友可以自己來體會。下一篇,就將走進大昭寺的核心——覺康佛殿,我們下期再見。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或者評論區留言,您的支持是我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