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長培養善於學習的孩子

好家長培養善於學習的孩子


在今天這個"應試教育"的學習環境裡,我們很難完全忽視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殊不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也面臨很大壓力,我們要體諒他們,不要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太重,只要他們盡了力就好;不必總要求孩子考第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就可以了。因為對孩子來說,打好基礎和真正掌握學習方法遠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除了掌握課本知識,更要注重課外知識的學習。學習有以下幾種境界:

境界一:熟能生巧。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熟練掌握課本上的內容,知道問題的答案;

境界二:舉一反三。具備獨立思考的習慣,有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做對一道題,也能做對一類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境界三:主動學習。會預習、複習課堂所學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心,在課餘時間多讀課外書,積累自己感興趣的知識;

境界四:學以致用。引導孩子將學到的知識和生活結合起來,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懂得做事與做人的道理。

作為父母,我們要能夠把握每一個機會,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境界,幫他們從死記硬背昇華到學以致用,讓孩子善於學習。怎麼做呢?

家長應鼓勵孩子去學校圖書館和書店獲取知識,並會適當利用網絡來學習。現在的網絡是不折不扣的知識海洋,其中有學習英語的互動工具,也有網上課堂學習,對孩子們的成長很有幫助。不過,網絡中也有很多負面的誘惑,所以,家長要告訴孩子在網絡上可以學習什麼,鎖定網站,控制好網絡學習時間。

家長應鼓勵孩子為了學習而學習,而不只是為了分數而學習。比如,有一次我女兒考試時,有一道題她認為做對了一半,但卻被判全錯。當時,我要她去問老師,但她不願意去,因為老師肯定不會給她加分。我就利用這個機會告訴她,去問老師的目的是學習知識,和老師討論解題的正確方法,而不是為了加分,因為分數並沒有那麼重要。

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鼓勵他們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他們知道學習是有用的,而不只是為了考試。家長朋友們在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的前提下,要和孩子們一起做一些"實踐中的學習"。有一句格言說:"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句話真的非常有效。

最重要的,是要啟發孩子主動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在我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會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設定學習的目標,引導孩子自發地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以前我女兒比較害羞,課堂上有些問題沒有聽懂也不敢發問,後來她在我的幫助下訂了一個目標:每天上課時一定要發問,把不懂的問題搞清楚,每天下課時衡量自己是否做到。後來,她每天都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但她發現,除了提問題以外,自己上課不愛參加大家的討論。於是,在設定下一個目標時,她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參加一次討論。這樣,慢慢地,孩子自己知道為自己提目標,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作者:李開復)

【編輯小語】

培養善於學習的孩子,家長的引導很重要,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也很重要。五年級善於學習的孩子要做到以下幾點:

★會計劃。恩格斯說:"沒有計劃的學習,簡直就是荒唐的。"學習是孩子的主要事情,孩子要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當家作主",要有明確的計劃。父母可提出一些建議,並適當幫助、提醒和監督孩子。

★會預習。預習就是在老師教授之前先進行學習。很多孩子視預習為學習過程中可有可無的一環,事實上,有預習習慣的孩子學習起來會事半功倍。

★會聽講。優秀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特點--會聽講。他們在課堂上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維能跟著老師的講解走,能抓住重點,會記要點。並且,他們能積極發言,善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課堂聽講要力求做到"五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和手到。

★會時間管理。真正的學習應該是有效率的學習,而不是耗時間。這就需要讓孩子學會時間管理,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效率和經驗,恰當分配學習、生活及娛樂的時間。

您孩子做到了嗎?

:本文是"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編轉。"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以宣傳先進的家庭教育理念、免費公益的家庭教育指導演講、家庭教育諮詢、傳遞正能量、傳播優秀文化為己任。更多精彩,敬請收藏和關注王仁元家庭教育工作室。相關視頻,您可在優酷網搜索"教師教育培訓演講王仁元"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