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華鎣市實施天池湖溼地修復與保護工程紀實

天池湖,被譽為“川東小西湖”“人間瑤池”。由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湖畔相繼建起了一批高汙染企業,再加上週邊畜禽養殖場逐年增多,導致湖水汙染嚴重,環境日趨惡化。近年來,廣安華鎣市以“用雙腳丈量河流”行動為契機,態度堅決地關停各類畜禽養殖場、礦山汙染源,大力度實施天池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用心用情守護天池湖的青山綠水。

水清岸綠

天池湖變了“模樣”

為讓天池湖恢復往日的模樣,華鎣市強力實施一系列舉措,打響天池湖水環境保衛戰——相繼關閉湖泊周邊30多家紙廠、洗選煤廠、煤窯及石灰窯等汙染企業,關閉2家農家樂,關停搬遷200多家養殖場(戶),建成了日處理能力達1500噸的天池鎮汙水處理廠,並配套建設天池場鎮及天池湖沿線汙水管網,有效解決了天池場鎮及天池湖周邊3000餘名群眾生產生活汙水處理問題。

同時,為有效保護天池湖這塊重要的溼地資源,華鎣市以生態修復、環境整治為第一要素,著力實施天池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持天池湖溼地生態特徵和自然風貌,維持溼地生物多樣性,以達到保護天池湖生態環境的目的。

天池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主要是針對消落帶。“所謂的消落帶是指由於季節性水位漲落,使被水淹沒的土地週期性出露水面,成為水—陸交替的特殊區域。”華鎣市林業發展中心負責人伍文龍介紹說。

李家臺半島是該工程重點打造區域之一。在治理中,該市採用喬木、灌木、草三層植物搭配,在上層選擇了耐淹性能較強的喬木——池杉,作為主要樹種進行栽培,中層成片栽植花葉蘆竹等溼地植物,下層組團栽植了美人蕉、旱傘草、千屈菜、鳶尾等水生植物。

“通過這樣的搭配,即使枯水季節退水後庫岸坡面也能快速返綠,恢復消落帶生態景觀。”伍文龍說。

在工程實施過程中,華鎣市儘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不做大的開挖,維持生物多樣性,不破壞生態系統;針對天池湖消落帶水位變動特點、生態環境現狀,通過基塘工程、林澤工程、複合結構緩衝工程,修復並構建健康的消落帶溼地生態系統,增強消落帶溼地的自我調節和維持功能,實現消落帶生態友好型利用。

“經過堅持不懈地治理,天池湖水變清了、岸變綠了,不管是湖岸的村民,還是外地遊客,都紛紛讚歎‘天池湖變了模樣’。”天池鎮黨委書記唐莉介紹說。

彩化美化

“生態畫卷”入眼來

“我們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採用大面積組團的方式,如栽植紫色的鳶尾花,紅色、黃色的美人蕉,通過這樣的搭配栽植,整個半島呈現的色彩比較豐富,景觀效果非常明顯。”伍文龍介紹說。

天池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一期共栽植池杉、水杉、蘆葦、花葉蘆竹、美人蕉、鳶尾等水生植物和水陸兩生植物以及銀杏、紅楓、紫薇、紅葉石楠等彩葉樹種達100餘萬株(叢)。

從去年底至今年初,華鎣市又實施了天池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二期工程。主要是在月亮島以及天池湖周邊的碼頭村、仁和村、王家壩村、伍家坳村等地補栽補植池杉、銀杏、紫薇、美人蕉、紅葉石楠、春鵑、花葉蘆竹等20多個品種50餘萬株(叢)植物,治理消落帶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

“同時,我們還對天池湖一號橋附近的夏家坪200畝荒山實施增綠治理,種植枇杷、紫薇等,達到既綠化了荒山又為當地增加收入的目的。”伍文龍說。

伍文龍介紹,天池湖溼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立足實際,以溼地修復為基礎,以增強生態功能為切入點,將溼地修復與周邊荒山治理作為重點,把溼地修復與溼地景觀培育有機結合,充分發揮溼地在涵養水源、調節氣候、蓄洪減災等方面的生態功能,將消落帶景觀整治、產業鏈打造融為一體,實現生態產業化,全面保護好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著力構建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結構和生物群落。

在天池湖畔生活了40多年的沈朝輝,親眼目睹了天池湖水由濁變清,湖岸變綠變美的過程。她說:“天池湖治理過後,生活在這裡特別安逸!清澈的湖水、花團錦簇的湖岸,真的就像他們說的生活在瑤池一般!”(華鎣記者站 周松林 張開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