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之名,包辦所有,“啃老族”的出現,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前幾年“啃老族”這個詞突然就火了起來。“啃老族”就是指那些有工作能力卻天天呆在家裡靠著爸媽來養活。根據數據來看,“啃老”比例最高的年齡段在28到38歲。哪怕是月入過萬的中青年,依舊有四成表示當過“啃老族”。所以並不是只有”窮人“會啃老!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明成就是條件不錯依然“啃老”的典型例子。

以愛之名,包辦所有,“啃老族”的出現,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啃老現象遠比我們想象的範圍要大,目前中國有65%的家庭都存在著“啃老”問題,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

對於這樣的啃老族,家長們紛紛表示都怪自己當初太慣著了,可見父母也意識到“啃老”現象的出現和家庭教育關係緊密,和父母的教育有直接關係。孩子啃老,父母肯定是有責任的。責任主要在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上。

以愛之名,包辦所有,“啃老族”的出現,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家庭中出現了以下三種現象,孩子長大後,啃老的機率特別大。

1、成長的路上太“一帆風順”

孩子成長的過程如果太過“順利”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經受不住任何的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孩子長大以後依舊會習慣家長的庇護。沒有絲毫想要為爸媽分擔家庭重擔的心。而且遇到困難不僅理所當然的來“啃老”,而且變本加厲。“啃老”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前幾年40歲男人啃老,還毆打80歲母親,兒子被拘留,母親還是拼命護兒。

以愛之名,包辦所有,“啃老族”的出現,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還有離婚帶孩子啃老,竟然弒母!

以愛之名,包辦所有,“啃老族”的出現,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2、家長給孩子做決定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做的決定肯定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因此常常會以自己的思維方式直接幫助孩子做出正確的答案。不管孩子想不想要,家長從來不管不問,這樣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

一旦家長過度幫助孩子以後,孩子就會對自己的事情不在上心,而是想要事事都要父母做決定,但是這是孩子的人生。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很多父母都將孩子當成自己私有財產,也就忽略了孩子成人之後的社會融入性和責任性,只是很多做父母的不承認罷了。

中國青年報社的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曾對2014名受訪者進行過一項關於父母包辦的調查。數據顯示,81.5%的受訪者認為父母習慣包辦孩子個人事務,58.1%的受訪者有被父母包辦個人事務的經歷。

以愛之名,包辦所有,不“啃”你啃誰?三招避免被“啃”。

1、轉變觀念

由於傳統親子觀念的影響,我們父母無怨無悔地為子女傾盡畢生財力、精力,直到子女成年,都無法從這種無條件全方位奉獻的慣性中解脫。

所以,拯救啃老族,我們父母首先需要從根本上轉變親子觀念,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整,真正切斷親子之間的心理臍帶,徹底破除親子一體化心理。父母要深刻認識到,即使親情再濃,兩代人也是彼此獨立的人。

曾經有一篇報道,說是美國總統里根的兒子還去申請失業救濟,這還是在他當總統的時候,而在我們中國這是不可想向的。

中國的父母應該是世界上最愛孩子的了,這種溺愛孩子的風氣是一種毀了孩子鬥精神的惡習。

2、調整認知

有些年輕人是由於虛榮心理或攀比心理,而陷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困惑中,無奈之下開始了啃老的生活。不僅是放棄工作逃避在家者,就是有些盲目考研者也是這樣。所以要調整認知,改變就業觀念。

親戚在國外定居很多年,他的兒子當年以優異的成長考入哥倫比亞大學,可謂前途一片光明。可是他畢業後拿著名牌大學的畢業證書並沒有馬上去找工作,而是在家啃起老來了。親戚很著急,問孩子為什麼不去找工作呢?孩子問父母:咱們家缺錢嗎?

以愛之名,包辦所有,“啃老族”的出現,大多是父母的“功勞”

這其實也是很多我們中國家長在教育中的的缺失,“我們家的錢都是你的”這個觀念根深蒂固。而實際上父母的錢跟你沒有關係。

3、逐步前進

為了減少行動中的困難,我們最好在行動上採取小步子的策略,步子越小越容易成功。必要時可以在心理諮詢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比如,第一步是開始承擔家務,第二步是勇敢走出家門,第三步嘗試比較容易適應的短期工作,第四步從事比較長期的工作,第五步再謀求比較理想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記錄下每一步小小的成功來不斷自我強化,促使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堅強地一步一步走下去。

父母要讓孩子深刻認識到,人生之路,首先是生存,然後才是發展。剛剛開始人生,最大的光榮是自己養活自己,最大的成功是自食其力。何況,從社會責任感而言,就業是成年人的基本標誌之一。經濟上不能獨立的人,何談作為“人”的社會意義,又何談人生?

————————————————

歡迎關注@妙媽育兒,專注中醫育兒,讓寶寶少生病不生病,讓媽媽輕鬆愉悅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