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一天,丟失了自己,該怎麼辦?

可能誰都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把自己弄丟,然而,在法國作家小說了,確實存在一個丟失自己,尋找自己的人。

若有一天,丟失了自己,該怎麼辦?

法國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小說《暗店街》講述的就是失去記憶,尋找自己的故事。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暗店街》講述了失憶主人公居伊·羅朗不斷追尋自己的過去最終卻尋而未果、陷入迷茫的遭遇。

尋找過去,也反映了人類命運的荒誕與存在的虛無。

在小說的最後,作者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只留下一個象徵著無盡黑暗的地址“暗店街2號”。

有時候,我更願意相信,在主人公在頑強拼搏、堅持不懈的之後,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照亮前行的路。

1 尋找自己

主人公居伊·布朗是偵探於特的助理,他沒有過往的記憶,他忘記了自己是誰。

名字和戶籍都是老偵探於特為了居伊·布朗工作和生活的方便而任意給他設定的。

若有一天,丟失了自己,該怎麼辦?

在這本書中,名字和戶籍伴著居伊尋找的終始。

在歷經一個個似我又非我的對象面前,居伊慢慢蒐集到“自己”的點點滴滴。

在一個個破碎片段面前組合起自己的形象,看似鮮明,卻模糊不清。

但同時居伊·布朗又和那未知的自己有過擔心和恐懼,但居伊並沒有全然喪失尋找自我的勇氣。

雖然他幾次懷疑似地問他人,懷疑他人把自己帶入“死衚衕”。

但他在其間克服自己心理的重重障礙,言談得體,一種“就是我”的態度貫穿於談話的各個階段。

這是居伊作為偵探的一種敏銳,一種職業反射。

整個尋找過程又是一個回憶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中來確認自己過去生活的點滴,以此來確認自己、肯定自己。

2 尋找的困境

在尋找的過程中,書中表現了兩點。

一是表現尋找過程中的艱難險阻,二是記憶混亂表現出的似是而非,兩者都指向一個問題——即人在現實中能否把握真實的自己。

主人公居伊夜晚在於特偵探所忽明忽暗的燈光照耀下所閃現的幕幕場景正是心底的邏輯推理與組合。

《暗店街》中酒吧新娘和瓦爾多·布蘭特的妻子“兩女一男”和“藍色騎士”聽到的種種迴響。

莫迪亞諾以蜻蜓點水的筆觸,藉助於人的表象與語言來“推測”可能發生的事,給人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

主人公居伊在現實場景中游刃有餘,又在虛擬世界中沉醉不得自拔。

在現實中,他尋找虛擬的過去,又在超現實的過去中回到現實而繼續尋找自我。

主人公居伊病態的敏感,思維混亂,感官知覺和思想都處於不正常狀態。

他常處於迷離恍惚狀態之中,有時清醒,有時思維混亂。但是,對於在現實中感受到的,他都進行著思考和探究。

一面是記憶,一面是現實,尋找陷入困境。

3 突圍自我尋找

主人公的自我迷失不僅是個人痛苦的心路旅程,更是時代的反映。

二戰後,一代人心中有著不可捉摸的命運意識,各種不確定,片面的真實,透露著無奈和悲哀。

若有一天,丟失了自己,該怎麼辦?

帕特里克·莫迪亞諾的父親是猶太人,在二戰期間從事走私活動。

猶太人的身份在二戰期間受到重重壓迫,作者在心底也期望一種身份認同感。

一方面,作品中各色人物的出場,都帶有各自的國籍。

另一方面,作者帶著對故鄉的愛戀,甚至對巴黎的公園、旅館,每一條街道都熟記於心。

莫迪亞諾試圖說明過去比當下和將來更為重要,沒有過去,談不到將來。

莫迪亞諾在現實世界裡又給自己建了一個立足於現實的文學天國,讓文學從天上回到人間。

重新腳踏實地,並立足於現實建立了一套自我認同的價值觀,找到了心靈的歸結點。

對居伊·布朗及莫迪亞諾而言,需要的就是這樣一種心靈的歸屬與認同。

在這份歸屬中突圍了自我。

尋找自己,也就是在尋找一個身份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