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有个读者给我发私信,说我对电力目前看法太悲观了,在我眼里所有的能源方式都有问题,甚至最好的结果是保持现状,不要发展。

不得不说,他说的还真不全错,有些道理。我对电力特别是火电写了多篇文章,确实总体以指出问题为主,对火电前景不看好。

我相信这位读者的看法代表了一大批人的观点:电力特别是火电目前是成绩为主,参数越高规模越大,掌握了最先进的发电技术。它能快速拉动GDP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大干快上是历史的潮流,符合电力发展的规律。

的确,电力的成绩很瞩目,电力这些年可能发展最快的行业。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公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运煤电装机容量为1,004,948兆瓦(10.05亿千瓦),是2000年(199,376兆瓦)的5倍,平均每年增长8.9%。煤电得到长期发展。

每天都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喜讯”、“捷报”,xxx百万机组胜利投产,xxx项目正式签订基建协议,xxx成为新的能源基地……

我的看法是,歌功颂德的文章已经够多了,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也需要一点不同的声音。特意查了一下,像我这种长期专注电力发展问题的公众号并不多见。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也有人说我是良心公众号,是电力基层群众的喉舌。这个说法让我诚惶诚恐,很惭愧,我也没那个能力和本事。

我的希望是,能在新能源快速突起和煤电狂飙猛进的发展引擎上增加一个警示灯,能够把基层的声音传递上去也算是为行业贡献出一点力量吧。

我常年去不同的火电厂,这么多年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见证了这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

前几年还是主流推进350MW超临界机组,还打着“供热供暖”、“上大压下”的旗号。

这几年干脆都在上大机组,清一色的660MW、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动辄2台甚至4台的规划。

上这些大机组的理由无非是缓解供电紧张形势、加快电源结构调整、提高电力系统综合经济性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事实上煤电产能已经过剩,早在几年前!1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19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火电厂平均利用小时数只有4293小时,同比减少85小时。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我看火电现状和未来

我去过这么多电厂,即便是经济发达地区江浙沪,最好的机组可利用小时数也不过5000小时左右,经济大省广东甚至只有4011小时,“三北”地区甚至不到3000小时,碰到新能源丰富的云南,煤机干脆就长时间趴窝了。

国家投资那么多钱建设的大机组,没有负荷就只能停机,这浪费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大家都说那是国家的钱,国家的钱不也是纳税人的钱?民脂民膏何其不易?这不是拉动经济增长,这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早在2017年9月,《关于煤电应急调峰储备电源管理的指导意见》正式下发。660MW或者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煤电居然被列为应急调峰储备电源,可见煤电过剩程度能有多厉害。快速启停、深度调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普遍起来。

我坚决反对火电机组快速启停、深度调峰。这是对设备无情摧残和糟蹋,是置机组安全于不顾的短见之举。

电网说这是因为电网不好操作,新能源不稳定,只能靠火电调峰来满足电网需求。电网难操作就活该火电要牺牲吗?

大机组启动和运行有一套完整的规程,机组启停次数是有限的。快速启停和深度调峰给火电机组带来的交变应力和疲劳作用贻害无穷,岂能是调峰补助所能弥补的?非要酿成重大事故才会正视这一操作的危害?

现在是关停中小机组的理由是“节能减排”,新上马大机组的理由也是“节能减排”。

100万的火电可以深调到30万,66万机组可以深调到13万。那这么说来,100万的机组带30万负荷时,跟30万机组满负荷时,谁比谁更耗能?

江苏、山西、河南、广东都在关停30万以下的煤电机组,有些机组其实状态还很不错,保养得很好。他们都上了脱硫脱硝超低排放,环保指标也都满足,寿命到期的也花了很多钱做了延寿。在潮流面前却也无可奈何。

想想也对,大机组都没负荷,怎么会容许中小机组生存下来呢?

体制内有一句话很流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是一个基层电力员工,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我的眼光有局限性。

我现在看到的、接触到的火电日子都是苦不堪言,步履维艰。我盼望火电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火电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但是火电将来是个什么样子,谁又能知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