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熟”水果:是噱頭,還是勢頭?

來源:中鮮網(ID:bjzxw201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更健康、更新鮮的生鮮商品更受消費者青睞。比如消費頻次較高的水果,種類多樣、營養豐富。一直以來,在水果的售賣中都存在一項默認的操作,出於便於採摘、運輸、儲存、銷售的角度考量,果品還未完全成熟時就會採摘下來,然後開始走向銷售市場的各個流程。由於多數水果自身的商品特性,若是採摘完全成熟後的水果,再經過長途運輸,途中避免不了磕碰擠壓,以及長時間運輸而發生變質,加劇損耗,直接影響終端水果銷售。

未全熟採摘水果,目的是減少損耗,儘早上市,但是也面臨著口感味道方面的缺失。於是,近年來,“樹上熟”概念反覆被提及。近日,又有超市企業推出“樹上熟”水果,以自然成熟、第一時間和上乘品質的概念向消費者推送價格也相對更高一些的“樹上熟”水果。


“樹上熟”水果:是噱頭,還是勢頭?



一、熟度與價格


以“樹上熟”為售賣標籤的營銷越來越多,從理論上說,自然熟成的水果味道和口感自然更好。但是,樹上熟就意味著市場流通時間會減少,特別是本來鮮度易失的水果,要真正做到“樹上熟”的難度可想而知。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相應的運輸、保鮮、人工成本也會隨之增加,售價自然也會提高。


“樹上熟”水果:是噱頭,還是勢頭?



二、標籤與標準


消費者是很難分辨或判定“樹上熟”,更多是依靠商家,樹上熟到底是不是僅停留在營銷口號層面而己?所以有人會質疑水果的成熟度基本都是粗略的感受,如何界定怎麼樣的熟度才算樹上熟?其實,樹上熟至今還未形成明確統一的標準,現行的標準多是商家在原有基礎上做出的提升,之前可能4-5成熟度採摘,現在8-9成熟度採摘,接著以空運的形式快速出現在門店,以供消費者遇見最佳賞味期。

以芒果為例,樹上熟的芒果口感風味最佳,而現在市面上大多數芒果都是在成熟度四、五成時就被採摘下來。貴妃芒算是少數能夠實現真正”樹上熟”的芒果品種,其在樹上的生長成熟期,一般可達到150天,而“採後催熟”的芒果,在樹上的生長期一般只有120天左右。相比之下,樹上熟的芒果,留存在樹上生長的時間多了,也就吸收了更多養分,有機物轉化的過程更長,糖分增加,酸度減少,香味產生,澀味消失。

三、物流與時效


通常來說,香蕉等水果都是未成熟採摘,在分銷之前多是經過“催熟”才會上市。但是芒果、榴蓮等品項由於商品自身的特殊性,多是在沒有完全熟透的情況下就可以陳列至貨架,之後會有自身繼續生長成熟,也符合其週轉期較短的特性。樹上熟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水果,有些水果樹上熟口感並不好,它需要採後放置沉澱,口感更好。

相比未完全成熟的水果,“樹上熟”水果對冷鏈運輸、冷鏈運輸時效以及貯藏、銷售等方面要求更高。“快”成為了運輸生鮮水果產品的關鍵點。基於“快”的要求,有的企業藉助航空運力,推出“次日達”和“隔日達”業務,解決了冷鏈運輸的時效問題。

與傳統運輸相比,通過冷鏈物流運輸,提高冷鏈配送時效和品質,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果運輸中的損耗,同時也為“樹上熟”水果市場銷售提供了保障,讓消費者品嚐到水果“自然成熟的真正味道”。


“樹上熟”水果:是噱頭,還是勢頭?



“樹上熟”概念基於為消費者呈現更好的食用體驗,為了呈現口感風味更好的水果而選擇了一條比較艱難繁瑣的路徑,出發點是基於消費需求而產生。

其次,在此類賦予標籤化的商品操作中,商家要大力度,多角度呈現商品從採摘到上架全程可視化給消費者,比如多媒體宣傳、pop、銷售人員的面對面介紹等等,讓顧客真切地感受到商品的價值和真實感。

最後,“樹上熟”是商家給消費者的品質提升的承諾,而不是有些不良商家以此欺騙顧客的理由,標籤只是一個入口,真正能走多遠,要看企業自身的堅守以及相關配套能力的提升。


“樹上熟”水果:是噱頭,還是勢頭?


“樹上熟”水果:是噱頭,還是勢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