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被隔離的時候,動物們可要出頭了

人類被隔離的時候,動物們可要出頭了


動物說不定根本搞不明白為啥人突然少了這麼多。

人類被隔離的時候,動物們可要出頭了

受疫情影響,上百萬的人被迫在家隔離。這一原本用於控制疫情的行為,也有一些連帶的好處,例如,更藍的天,更安靜的街道,更寧靜的海岸。

對人類來說,這個時節相當難熬。但多大多數地球上的其它居民來說,事情可能恰恰相反。

由於郵輪班次停止航行,意大利港口卡利亞里又能見到成群的海豚。布拉諾運河上又出現了天鵝,這同時直接抓住了社交媒體的注意——即便威尼斯附近常能看到許多天鵝。

人類缺席之後,動物們並不是立刻就填補上了空間,但它們的確逐漸的在推回自己的陣線。日本奈良,梅花鹿又重新出現在了他們以往的棲息地,奧克蘭的森林公園當中也重現了野生火雞的身影,逆戟鯨又重新出現在了溫哥華伯勒爾海灣,活動範圍遠超往日。

威爾士北部,有些不那麼客氣的山羊已經直接出現了,開始大吃灌木叢。

這些新出現的情景提醒著我們,動物們一直就和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我們或許不把自己的城市看做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但它們其實是的。

不管如何,看到這些動物逐漸擴大它們的棲息地,令人感到一絲寬慰。

當然,這種動物活動範圍的恢復並不是第一次了——不同種類的災難中,這些都很常見。

在福島核電站的舊址,自2011年出現核洩漏、上千人被迫疏散之後,野豬、野兔、獼猴等的數量又開始增加了。

另一個例子是幾十年前的切爾諾貝利。直到今天為止,事故發生地的核輻射仍然高的嚇人,但野生動物們卻因人的離開而獲得新的生機。

不過,對於動物來說,這也不完全是好消息。

儘管天鵝、海豚什麼的開始重新擴大自己的棲息地,其它那些依賴人類生存的動物,可能快要需要我們了。

就像泰國華富里的獼猴一樣。這些靈長類動物在城市著名的帕普朗山姆猴廟(PhraPrang Sam Yot)的猴子廟裡閒逛,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人類的存在。但由於新冠疫情讓遊人們待在家裡哪兒也不能去,這些猴子開始為了一點吃的大打出手。

一旦這些猴子們習慣了人類餵養,他們就會進而習慣人類的存在。現在人不來了,沒吃的了,這些猴子就會變得非常狂暴。

不過,威尼斯的天鵝不在乎。海豚也不。對大部分陸地動物來說,人少了,它們就活分了。


文章內容基於知識共享協議編譯。文中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免版權網站,已保留原圖地址。

文中任何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