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東: 為新型農業發展“擔”來金融活水

農時不等人。眼下,氣溫回暖,春耕生產進入了關鍵的“節骨眼”,組織人員、農資、機械投入春耕春播,保障春季生產刻不容緩。受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潁東區的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生產經營、資金回籠等方面遇到了問題,春耕面臨著缺資金的境地。困境之下,潁東區“政銀擔”跑出春耕加速度,“擔”來金融活水,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

人勤春早。3月31日,在潁東區口孜鎮洪陽村白晶晶家庭農場,400多個溫室大棚呈現在眼前,成排成片的,折射著春日的晨光。棚內春意盎然,生機勃勃,西瓜苗、冬瓜苗、黃瓜苗、豆角苗長勢喜人,工人們三五成群勞作,有的在拿叉,有的在搭架,有的在鋤草……春耕春種井然有序。

“多虧了6天前到賬的18萬元擔保貸款,不然的話,這個家庭農場確實無法週轉了。”農場負責人康偉光說,白晶晶家庭農場去年種植了297畝地的蘆蒿,年前年後正是銷售旺季,卻迎來了疫情爆發,往年銷售量最大的國內市場——武漢,今年一兩也沒賣掉,除去捐贈的蘆蒿和10%銷量,今年損失了近90萬元,而去年一季下來,至少要掙個60萬元。

潁東: 為新型農業發展“擔”來金融活水

白晶晶家庭農場是洪陽村的主要扶貧帶貧產業,常年在此務工的貧困人口有24人,流動貧困戶達到50多人。往年,農場經營無需貸款。今年受到疫情衝擊後,仍然種植了400畝特色蔬菜和200畝的水果玉米。“最困難、最頭疼的是4月份的大棚管理後續資金缺乏,只要能堅持到5月初,水果蔬菜上市銷售,困難就會迎刃而解。”康偉光當時一籌莫展。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潁東區擔保公司項目二部總經理崔康便上報公司,再與潁東區農商銀行口孜鎮分行聯繫,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的原則,實行無抵押放貸,快速下撥款項,一週的時間,18萬元的貸款劃到康偉光的賬戶。崔康說,“特殊時期,特殊對待,疫情期間,不應讓融資問題成為農村新型實體經濟發展的‘絆腳石’,而應成為‘加速器’,更好地用在脫貧攻堅上、鄉村振興上。”

春耕時節,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在潁東區冉廟鄉軍霞家庭農場,100多畝地的西瓜大棚已重新換了鋼管、薄膜,地膜、灌溉滴管、農家肥等備用農資也已準備好了。“要是沒有這19萬元的無抵押擔保貸款,疫情期間的春播春種肯定要推遲,西瓜上市時間差打不出來,效益肯定好不了。”農場負責人孫軍霞說,“我們農場信用好,接續6年從區擔保公司融資貸款,款項撥付到位快,今年貸明年還,資金循環利用率高,利息還低,對我們幫助太大了。”

潁東: 為新型農業發展“擔”來金融活水

在金融活水的滋潤下,軍霞家庭農場穩步發展,當初種植規模不到100畝、用工5人、單一品種種植,年收入幾萬元;現在發展到300畝、解決當地貧困人口20多人就業增收、種養結構優化,“林下跑雞”等生態農業受市場歡迎,年純收入超20萬元,是村裡的特色種養扶貧基地、致富帶貧的示範戶。

“政銀擔”送來春耕“及時雨”。疫情特殊時期,潁東區相關部門積極發揮“政銀擔”作用,按照《關於印發潁東區設立融資風險補償基金支持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區擔保公司與金融部門主動下沉,上門考察,對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貸款擔保業務,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題,便民惠農,還給予貸款擔保業務50%貼息優惠。今年前3個月,潁東擔保公司為區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金額791萬元、惠及43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勇擔發展責任的同時,又“擔”來金融活水,化解融資困局,激發區域農村經濟新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