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社會地位提升的祕訣在於將才華運用到你認為錯誤的地方

獲得社會地位提升的秘訣在於將才華運用到你認為錯誤的地方

本文屬於小技巧。

目的是通過討論將才華運用到哪裡,讓人學會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一般稱,升官、受尊敬、掌握權力等等。

一、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的才華必然有其限制,換句話說,才華來源於自然界對其的認可,即人的天賦。

再換句話說,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需要,有了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他的意願可能受到阻礙與支持。

對於這個人,當他有了上進的意願,則表示可以運用一種自然法則:人的靈——人為萬物之靈。

什麼意思呢?古代人表示這個字,用了手持物品正在歡喜舞蹈的人作為圖像,表示人的活動能夠產生智慧,從而改變生活狀態。推知,古今人具備相同觀點,人是可以具備創造能力的。這一點,已是驗證到不需要驗證的鐵打事實,否則就不會有飛機電器高樓城市。

於是在道理上,我們解決兩大問題:A才華是人將其天賦運用於某個方向的表現。才華源於天賦;

B人的努力有沒有效?答案相當肯定:有的。當問為什麼?

答案:人得一以靈。

二、

人具有靈性。從此可以成為公理。

只是已產生以下諸多子問題。

當把時間縮短到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可以是一年,十分鐘。再問:人的努力有沒有效?

再縮小到只有一個人的範圍。問:一個人的努力有沒有效?

已知:部分人的努力是輕易有效的,順利得自己也驚訝(幸運兒)。部分人的努力是沒有用的,夢想壓根實現不了,等待人的就是絕望(倒黴蛋)。部分人的努力總是歷盡艱難(事倍功半,總有曲折)。部分事情上的努力總是大眾都能成功(燒水煮飯)。部分事情上的努力只有少數人能夠成功(科學發明)。部分事情上的努力需要一定時間(漲工資,買車)。

公理與所見出現偏差,看起來似乎是這樣。

於是我們瞭然,為什麼世界各地的人不相信靈性公理,亦不相信政府名人,而是出現了另外一些信仰與主張。

於是我們知道,這之間究竟在哪裡出了問題。

我們當然不可能給整體人類提供答案,能提供的答案是給這樣一種人:願意上進,努力似乎沒有效。

三、

究竟其由,人天性中的靈——改變的能力,也是一個人才華的源頭,不能發揮。第一是因為不知道自身具備如此的能力,第二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去發揮。

周朝時候,魯國是周武王的親弟周公旦的封地。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

後因周公旦攝政,於是讓兒子伯禽前往封地魯國擔任國君,伯禽到國三年後才向周公回報政績,周公就問他,為什麼花了三年這麼久?伯禽說:“我去到就先做了移風易俗的事情,所以才花了這麼長時間。”

後來,姜太公受封在齊,但他到國五個月就回報了政績,周公覺得很奇怪,就問他為什麼這麼快?太公說他一去當地就隨鄉入俗,然後又簡化了一些君臣禮節,所以很快。

當時周公聽後就感慨道:“看來以後,我們魯國就要北面侍奉齊國了。”事實證明,後來齊國確實稱霸春秋。

伯禽花費三年,移風易俗。

太公花費五月,隨鄉入俗。

為什麼周公會這麼高瞻遠矚?他從伯禽和太公治國上看出來什麼?

四、

懂不懂裝糊塗?

我們有句古話叫:難得糊塗。通常是老年人對於青壯年的教導。

但什麼是糊塗?你懂不懂裝糊塗?

一個新人來到公司,他本身具備專業的知識,先進的經驗,名校的出身。進入公司,做的事會是什麼?

指出公司的弱點和不足

提出更優秀的模式

規劃藍圖

五、

中國現代的企業歷史驗證了,通常這麼做的企業:

迅速在一些範圍內獲利

公司立即陷入掙扎中

大量骨幹人員流失

大多數倒閉

六、

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先進帶來毀滅,聰明帶來後悔

專門研究成功的成功學,專門研究說服人的話術推銷術,是典型的例子。

信了這一套,將之用於生活事業的,要嗎走向騙人深淵,要嗎自己跳下去。

看起來很是先進的思想與方法,當運用到實際中,發生危機。這是為什麼呢?其中所缺少的究竟是什麼呢?

七、

答案我們之前既提到了又沒有提到,答案是 不會裝糊塗,答案是沒有學會將才華運用到你認為不對的地方去。

以下論述。

八、

我們得承認,社會地位其實就是指在人群中的位置。莊子曾專門論述了位的重要。社會地位可分析解釋為一個人能指揮多少人,動用多少資源。再深入即發現,社會地位指權利掌握,指與一群人去做事時,這個人處在什麼位置。

那麼即明白,有一部分人是天然具備社會地位。(因為有資源人脈才學)

多數人的社會地位是後天努力獲得。

不管哪種人,都需要進一步的提升。

這就可以明確到這樣:所謂社會地位的提升,其實是一次又一次的與一群人共同去做某件事情,在這些事情中通過對才華的運用從而獲得認可,之後逐漸累積而成。

九、

發現:所謂對企業對別人對家庭提出建議與改良,多數時候犯了一種錯誤:

違背多數人意願。看起來似乎是在為別人好,但是別人認為你是在與他們作對,即使他們一再說不會。

因為與多數人的意見相左,所帶來的就是與多數人為敵。你怎麼能夠相信與大多數人作對,能讓你在社會上的地位提升呢?

十、

因此我們可以又走回頭去,看看古代人的移風易俗,裝糊塗,潛移默化等。究竟是怎樣的內容了。

A 人與人有差異性

B 人與人有學識經驗努力程度的不同

因此一定會出現見解主張不同。

A 人使用身體去經驗

B 使用腦去思考

因此一定會出現理性不足。

A 受環境影響

B 受工具影響

因此沒有人可以做到對事物認知時的完全客觀,客觀僅僅是一個追求的方向,但不可能成為現實。

以上,我們結論:人的知是相對的,而並非一定正確。

推論:再優秀的人,他對世界得認識也有侷限性,更有必然錯誤性。

推論:一切人認知的世界都是一個假的世界。因為不能直接等於自然。如果真的直接等於自然,則意味著此人的一切所思所想所願都是正確,都能如願,可是人類歷史上即使是神話中也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人。

因此得出對“真”的使用方法——認可人的無知是一種屬性,常常裝糊塗是一種態度,謹慎而又再謹慎是一種方法。

十一、

我們終於明瞭什麼是老子說的 知,與為什麼要絕聖棄智。

我們也明白了什麼是小聰明,什麼是大智慧。

十二、

淺顯的講,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要通過與另一群人一起去做一件事去樹立自己的地位。不與人共事,不帶人一起謀事的人,當然就沒有地位。

與人共事的第一要訣就是約束自己。無論認為別人有如何不對,自己如何高明,切忌要求別人聽從自己。這個步驟是為了減少阻礙,杜絕給自己樹敵,從而才有獲得地位提升的空間。

第二秘訣是才華運用。才華的運用不是用來打擊對手,更不是打擊自己人。而是順從多數人的方法習慣思想等,即使你認為是錯的,但在這一過程中,你的才華得到實施了,就會得到認可與地位的提升。最高明的運用當然是獲得成功,較次的高明卻是即使是錯誤,也獲得了地位。

十三、

最最重要的,自負才華,願意上進,努力似乎沒有效的朋友。

你的才華其實沒有用對地方,過去所有的才華其實都用在給自己樹立障礙上了,地位又怎麼能提升呢?

但是你們的自我安慰往往都是這樣:自己厲害、清高;別人愚蠢,社會黑暗。

真正的原因,還是不懂得大智若愚,才華用於尋找他人不足上去了呢。

十四、

以前講述這一觀點的人也不少,貴在讀者究竟是真明白還是假明白了。

(關於中國古代人如何論證人具有靈性,具備怎樣的靈性,怎樣開發和使用等等,是太專業的知識。大眾運用結論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