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鑿壁偷光的勵志故事竟然是假的?

匡衡:鑿壁偷光的勵志故事竟然是假的?


榜樣的力量


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榜樣力量是無窮的,它是一個人心中的標本,它會讓你不知不覺中摒棄許多東西來做更好的自己。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出生在淪為金國統治區的山東濟南,他的爺爺辛贊為他取名棄疾,希望他以西漢名將霍去病為榜樣,長大後衝鋒殺敵趕走金人,讓家鄉重回到趙氏宋朝的懷抱。


明朝民族英雄于謙,自小便將南宋愛國名將文天祥的畫像掛在座位之側,幾十年如一日,如同祖宗一樣虔誠供奉。


當瓦刺大軍直逼北京城外,于謙在沉默的朝堂中挺身而出,帶兵廝殺,最終力挽狂瀾,打贏了北京保衛戰。


可見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

每個時代都需要榜樣,但不接受偽造榜樣


炒作可不是現在明星的專利,它自古就有。


早在千年之前,古代文人們就已經掌握了炒作手法,通過一些真假參半的故事,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這些經過藝術加工的故事隨著後人的傳唱,成功塑造了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榜樣,甚至成為了大眾口中的典故。


匡衡:鑿壁偷光的勵志故事竟然是假的?

話說,2000多年前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個七歲的男孩為自己夜晚不能學習,浪費大好光陰而在茅屋籬笆院裡來回踱步。


這個手不釋卷的小男孩想借著月光讀書,可惜月光太微弱了。


他自幼貧寒,瓦灶繩床,住在一陣風吹過就捲走屋上三重茅的低矮潮溼的屋子,他和所有窮人都一樣夢想過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而在那個封建的時代,唯有讀書才能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願望;正當小男孩兒發愁的時候,隔壁老王家牆裡漏出來的光讓小男孩機靈一動——借光。


從此,小男孩便藉著隔壁老王家牆洞射出來的光熬夜搞學。


隔壁老王也從不計較小男孩砸的越來越大的牆洞,每夜不計損耗的點著油燈,為小男孩的學業添磚加瓦。


最終男孩憑藉自己對於《詩經》獨到風趣的見解,長大後脫穎而出,獲得皇帝賞識,從此開啟輝煌的人生之路。


這個小男孩的故事,是不是似曾相識?


對,他就是鑿壁偷光的主人公——西漢匡衡。


一個半夜不睡覺,想要讀書,最終憑藉自己的努力出人頭地的楷模。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小時候總被家長拿匡衡鑿壁偷光的事教育要珍惜大好的學習條件。


同時,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聽完家長的批評,選擇默默承受。因為《鑿壁偷光》載進課本,而課本是權威的、不可動搖的。


故事的真假我們不用懷疑,不想懷疑,甚至不敢懷疑。

匡衡:鑿壁偷光的勵志故事竟然是假的?

匡衡也憑藉自己的勵志故事千百年來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當然,我小時候的榜樣也是匡衡。


故事中的小男孩匡衡漸漸長大了,他步入仕途,在官場上游刃有餘的他後來晉升為權傾朝野的丞相,中飽私囊。


故事外的我也慢慢長大了,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數戀舊,其中包括我。

社會節湊越快,越是懷念自行車慢慢轉動的時光,微弱的燭光下吃過的晚飯、讀過的書和玩過的紙牌。


如果人坐在離蠟燭遠一些,紙牌和書就玩起了隱身。那匡衡為什麼鑿壁偷來的光能看到書上的字呢?


匡衡一定有火眼金睛,所以他晚上能看到書上的字。

呵呵,只有小時候才會這麼天真的以為。


隔壁老王的燈一定是阿拉丁神燈,能照亮很遠的地方。

呵呵,而立之年的我沒這麼幼稚。


匡衡:鑿壁偷光的勵志故事竟然是假的?


從歷史揭開真相面紗


東漢史學家班固《漢書匡衡傳》裡並未記錄過他鑿壁偷光讀書的事情。鑿壁偷光出自西漢劉歆(我國目錄學鼻祖劉向的兒子)寫的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根據此記載流傳開的,現在載入課本的《鑿壁偷光》一文也是根據此記載而寫的。


小說經過藝術加工,以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大眾眼球。

經小說塑造出的經典人物數不勝數。


曹操在東漢末年平定北方戰亂,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一千兩百年後,曹操卻被明朝小說家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設成了心胸狹窄的亂世奸雄;


李世民精心策劃了宣武門之變、滅同胞兄弟滿門,在小說《隋唐英雄傳》卻成了一個被逼無奈、仁心宅厚的受害者;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生經歷過三次婚姻,卻落得窮困潦倒、仕途坎坷,現在的各個版本的電影電視劇卻把唐伯虎反轉成了處處留情、放蕩,不羈、家境殷實的大贏家。


可見,僅憑西京雜記做依據,匡衡鑿壁偷光是站不穩腳的。


既然小說不可取,那就從史書上尋找答案。


漢書匡衡傳:“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


從此我們不難看出,匡衡世代務農,家境貧寒。


既然匡衡偷的鄰居家的光,那麼我先來說一下古代的居住劃分。


《管子·小匡》:"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為國家的強盛做出重要的貢獻,齊桓公問管仲如何使民眾安居樂業?管仲說把民眾分士、農、工、商四個行業分開居住,使他們便於學習與鑽研本行業的技能,而不會"見異物而遷",這樣可以安居樂業。


管仲實施的這種分開居住方式,使得各個行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受到同時期各諸侯國乃至戰國以及秦漢時期的沿用。


既然匡衡家世代務農,那毫無疑問他一定居住在窮人區。


在農耕社會,老百姓的生活非常有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換而言之,因為燈油是緊俏而昂貴的消耗品,普通老百姓根本使用不起,才這麼有規律的日入而息。


匡衡與鄰居都居住在貧窮區域,每日奢侈地點蠟燭,自然是天方夜譚。


退一步講,鄰居偶爾點了一次蠟燭被匡衡知道了,就那一團昏黃飄忽蠟燭的光,三米開外人畜莫辯,匡衡站在牆外靠一個洞射出來的光更是滑稽之談。


退二步講,鄰居家燈火通明,可牆體被砸開一個拳頭大的洞,半夜颼颼地冷風通過匡衡鑿的洞也已把蠟燭吹滅。

匡衡:鑿壁偷光的勵志故事竟然是假的?

溜鬚拍馬的劉歆,真相給你一記耳光


既然子虛烏有的事,為什麼劉歆要在《西京雜記》上記載這件事呢?


劉歆生於公元前50年,死於公元23年。他的一生經歷了漢元帝、漢成帝、漢哀帝以及王莽的新朝。


漢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24歲的劉歆受詔與其父劉向領校"中秘書"(內秘府藏書),協助校理圖書。


匡衡生卒年不詳,但官位顯赫,漢元帝(楚腰纖細掌中輕的趙飛燕老公)時位及丞相。


同時期的匡衡和劉歆的交集因利益而出現。位卑言輕又急功近利的劉歆為了巴結權貴匡衡,所以虛構了鑿壁偷光的故事。


隨著匡衡鑿壁偷光這個勵志故事在各層階級廣為傳開,匡衡的形象也高大起來。


劉歆成功為匡衡塑造了一個偶像級別的人設, 對於藝術加工能力,對於熱點的把控,輿論的引導,讓人歎為觀止,這對當時的匡衡政治上是一步非常好的棋局。


也許有人質疑:憑什麼說這是劉歆溜鬚拍馬的精品?那要從劉歆的人品分析。


漢哀帝時期,外戚與宦官干政,皇室權威衰弱。外戚王莽為了篡漢是順應天命,就像陳勝吳廣起義時製造了篝火狐鳴一樣,王莽也需要製造輿論。


王莽本以為拉攏劉歆需要大費周折,畢竟劉歆的五世祖劉交與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是同父異母的兄弟。


人再怎麼厚顏無恥也是有底線的,誰也不敢褻瀆祖宗。王莽篡漢簡直就是挖劉歆的祖墳,哪有不屑子孫會自掘祖墳的。


有,劉歆就是。


王莽萬萬沒想到,劉歆得知了他想篡漢的消息後主動投靠他。劉歆為王莽量身制定禮儀、製造輿論、包裝人設,王莽建立新朝,劉歆功不可沒。


試問:一個劣跡斑斑的人,他的話或文章能有幾分可信度?


劉歆的《西京雜記》也被歷代文人稱為偽書,雜抄漢魏六朝佚史而成,所述西漢之事,怪誕不經,多不足信。

匡衡:鑿壁偷光的勵志故事竟然是假的?

比起追求富貴,扭曲的人生價值觀更可怕


日夜苦讀經典,或許可以把人變成一個侃侃而談的學者,但若不從經典中汲取那些珍貴的品格精神,就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民族脊樑。


步入仕途的匡衡並沒有像張良、蕭何那樣為國家盡忠盡責,而是為了一己之私阿諛奉承。


據記載,身為太子少傅和光祿大夫的匡衡在朝廷中說話做事有三個原則:


其一,炫耀才華,任何事情都引經據典,這是第一原則;

其二,阿諛奉承,但凡中書令石顯(漢元帝時期奸臣,名將蕭望之被他逼迫自殺)支持的事情,匡衡都支持,這是第二原則;

其三,溜鬚拍馬,但凡石顯所反對的事情,匡衡都反對,這是第三原則;


試問這樣一個趨炎附勢的小人,怎麼配活在在千古傳頌之中?

試問這樣一個虛構捏造出的故事,怎麼配成為人們的榜樣?


什麼是真正的榜樣?


郭子儀在“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安史之亂中金戈鐵馬挽救大唐,他是英雄,是榜樣;


兩歲喪父寄人籬下的范仲淹,為了改變命運,他在醴泉寺斷齏畫粥、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刻苦讀書,考上進士,步入仕途後政績卓越,他是名相,是榜樣;


東漢黃香,九歲喪母,他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他是孝子,是榜樣。


時代需要榜樣,但不需要偽造榜樣。紙終究包不住火,一旦真相大白,只會令人嗤之以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