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熱衷於講故事呢?可能因為我們太好騙了!

瑞幸咖啡的業績造假門,不僅讓瑞幸的股票直線跌落,也讓中信出版社1月份出版的《瑞幸閃電戰》一書,成了2020年最尷尬的財經暢銷書了。

打臉,來得太快了,沒有一絲絲防備啊!

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熱衷於講故事呢?可能因為我們太好騙了!

年度最尷尬的商業暢銷書:瑞幸閃電戰

在圖書市場上,最暢銷的一類就是各種著名企業與企業家的傳記作品了。其中,就有很多翻車的,比如《絕望鍛鍊了我:朴槿惠自傳》、芮成鋼的《虛實之間》,這些“商業軟文書籍”或“人物誇讚傳記”的書,如果是沒有蓋棺定論,總會面臨一個“爆雷”的風險。

儘管如此,那些成功人士還是以各種形式,到處講著關於成功的故事。

那麼,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熱衷於講故事呢?

表面的原因,是受眾喜歡聽,渴望從這些成功故事中得到啟示,讓自己也變得成功。

但是,每個人都聽過、看過這麼多成功的故事,為什麼能取得成功的人還這麼少呢?

這是因為,我們太相信這些成功故事了,而這些“成功的故事”其實都是經過包裝和渲染的,離真實已經很遠,甚至沒有一絲絲關聯,浮虧程度堪比玄幻小說。

讓一個企業真正成功的是無數個決策一環扣一環、落實到執行、以及良好的制度和企業文化、管理方式所共同帶來的。另外,還有可遇不可求的時機與運氣。

我們愛聽這些經過包裝渲染的成功故事,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我們人性中的一個弱點:捷徑思維,總想不付出,或者付出很少,而得到很多。

所以,我們熱愛一切簡單、快速且有效的的法門。

所以,那些被人廣為傳播的成功故事,總是講得“簡單、快速且有效”。

故事越簡單,就越容易理解,也就越容易傳播。再通過人為製造矛盾、對立和懸念,喚起大腦的興奮,推動受眾去傳播故事。

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熱衷於講故事呢?可能因為我們太好騙了!

以蘋果為例。

喬布斯曾經說過:蘋果從來不做市場調研,我們不問用戶要什麼,我們告訴用戶他們需要什麼。這個故事很好聽,很有趣,很有顛覆性 —— 但蘋果真的不做市場調研嗎?


2012 年,在與三星的訴訟中,蘋果被曝光了一份文件。文件是標題是《2011 年 5 月蘋果市場調研》,主要調查不同國家的消費者購買iPhone的原因。文件中調研了安卓市場的增長,以及在7個國家的消費者中詢問“考慮安卓之後,為什麼最終還是選擇了蘋果”等問題。

很多我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它也許真的就是個故事而已。它被精心包裝、設計,抑或在傳播過程中被添油加醋,距離真實越來越遠。沒有人願意去揭穿它,大家都心照不宣。

日常生活中,我們最常見到的,無非就是各種“逆襲”的故事了。

  • 我曾經只是個公務員,自從 balabala,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 我從一個小小的文案,通過 balabala,實現了財務自由。
  • 曾經,我只是一個底層小職員,通過 balabala,我擁有了自己的公司,旗下有幾十人的團隊……

他們的核心是:我是如何成功 / 升職加薪 / 月入十萬 / 財務自由的,只要你購買我的課程,學習我的秘訣,你也可以像我一樣成功 / 升職加薪 / 月入十萬 / 財務自由……

這些有用嗎?當然有。

但他們不會告訴你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有多少比例是運氣的作用,有多少比例是時機和市場的作用,還有多少比例乾脆就是隨機和偶然性。我做錯了什麼,走了哪些彎路,吃了什麼虧,錯過了哪些機會,付出了什麼樣的機會成本。

一萬個人按照這套經驗去學習,能脫穎而出的有多少個?也許一個都沒有。

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熱衷於講故事呢?可能因為我們太好騙了!

因此,任何企圖將成功進行簡單歸因的行為,都是值得懷疑的。

更不要去相信通過包裝自己的“成功”,來煽動你的情緒,推動你去進行衝動購買的行為。比如,那些野雞商學培訓機構裡的商業導師,他們用各種名號把自己包裝成地球最牛X的商業天才,其實就是為了收你的天價學費而已。

最後,雖然知道可能沒啥用,還是要給一點建議:

當你遇見那些成功人講成功的故事時,不妨先問一問自己:他所歸因的事實是否可靠、確切?連接事實與觀點的邏輯是否嚴密?他所講的,是否是“正確的廢話”?是否對多數人都適用?是否有反例?是否能夠複製?是否具備可操作性?是否為玄學?

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也是他們所不希望你去思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