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相聲,炸油條的手藝和你的兩把刷子

很多年以前,曾經看過一部虛擬現實題材的電影,大膽預測了未來世界裡人類的生活方式,其中關於工作場景的一段描述是這樣的:每一天我們打開互聯網,屏幕上就會顯示來自全球的任務工單,每一張工單上面標示著工作的要求和價格,你可以從中挑選最喜歡的任務,完成它並獲得報酬,這種工作方式叫做“專業化生存”。

當時感覺這創意真是天馬行空,可是放眼當下,這不就是現代版的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和某寶代購嘛。

未來已來,誠不我欺…

不過“專業化生存”這麼高冷的名字,實在讓人親近不起來,就像中學時我們的物理、化學,聽起來就感覺長著一張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撲克臉”,還沒學就嚇退了一大群人。如果物理改名叫“大自然的秘密”,化學改名叫“鍊金術”,你會不會好奇心爆棚呢?

所以“專業化生存”可以叫做 “兩把刷子走天下”。

什麼是“兩把刷子走天下”?就是在我們喜歡並擅長的領域擁有可辨識的技能優勢。

有人曾經調侃郭德綱說,你們寫段子的要是哪天江郎才盡了怎麼辦?他狡黠又油滑地反彈回來:你去看炸油條的會不會擔心自己哪天江郎才盡?我們說相聲的和炸油條的是一樣的,靠得都是一門手藝。

郭德綱對相聲的熱愛和多年磨礪的才華毋庸置疑,而且在華語世界裡,贏得了老曲藝人的認可和廣大觀眾的普遍歡迎,這就是郭德綱的技能優勢,也是未來可以長久依靠的“兩把刷子”:愛幹,能幹,值得幹。

郭德綱的相聲,炸油條的手藝和你的兩把刷子


那我們現在是靠什麼生存呢?

與“專業化生存”相對應的叫做“角色化生存”,比如,有人是警察,有人是銀行職員,有人是醫生...大家在職業角色下飾演著相應的劇本。“角色化生存”的好處在於高效統一,千人一面,有點類似京劇裡的“臉譜”,男的不是“老生”就是“武生”,“小生”,女的不是“花旦”就是“青衣”,最多再加上一個“丑角”就可以演繹萬千的故事情節了。

但是這種整齊劃一的背後隱藏著某種壓力和剝奪。如果你家裡馴養過寵物,讓它學會上廁所,你多半會經歷威脅、打罵和即時獎賞等手段,與其說是貓狗學會了上廁所,倒不如說他們按照角色的要求(聽話的寵物)失去了隨地方便的能力。

所以當我們扮演“角色化”時常常覺得疲憊不堪心好累。不過也正因如此有些“角色”變得偉大,比如“母親”,通常意味著“犧牲”和“奉獻”。

而且大家普遍對“打官腔”的人愛不起來,因為那不是鮮活的人在說話,而是冷冰冰的“角色”在說話。所以有經驗的銷售和大客戶建立關係時通常不是先賣產品,而是先交朋友,如果我們和客戶的關係僅僅限制在業務層面,那是角色和角色在對話,很難共同建立深厚信任的長久關係。

而在“專業化生存”模式下,大家“千人千面”,從事的都是自己喜歡又擅長的工作,獲得發自內心的動力和能量,每天只是做這件事就足夠開心,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蘋果手機的滑動翻閱設計,兩指一撐就能把一張圖片擴大,就連小朋友都能操作。將這種技能發揮到工作上更容易取得成績,至少人在過程中是愉悅幸福的,比如:幫人整理房間榮升福布斯年度人物的近藤麻裡惠,看過紐約凌晨四點鐘的可比...

我知道我這麼說,你可能納悶好像還沒有一件事能讓你有這種感受...

認識和發現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些優勢很明顯,比如顏值高,能歌善舞,但是有些優勢其實最開始很隱秘,你莫名會對某件事、某個領域特別有感覺,於是你自動自發,不厭其煩,經過時間,這項技能變成了我們的優勢,讓我們變成不一樣的人。比如:寫了 “明朝那點事”的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當年明月。

所以“天才一萬小時定律”真實的表達不是任何一件事堅持一萬小時就能成天才,而是在有天賦的地方帶著熱忱不斷重複,天賦於是變為了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