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把“內向”當作一種性格弱點

你是一個外向的人嗎?或者,你是一個內向的人嗎?人們總習慣用內向或者外向描述一個人的性格。在一般人眼中,內向是一種弱點,對“內向者”有很多認知誤區,然而心理學意義上的內向和外向,可能與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不完全一樣。

內向、外向是一種人格特徵。心理學家認為,內外向是一種秉性,也就是說,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決定的。這兩種特質的區別在於: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而不是普通人所認為的“喜不喜歡人際交往”。外向的人能量指向外部,因此他們更活潑健談,喜愛社交,待在一大群人中間;內向的人能量指向內部,因此他們對內心世界更感興趣,更安靜,喜歡獨處,喜歡閱讀、寫作,自省和思考。

請不要再把“內向”當作一種性格弱點

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完全符合其中一種,這也很正常。因為幾乎沒有人是完全內向或者外向的,只能說有的人更偏外向,或者更偏內向。

通常說來,人們對於內向者有以下七大誤解:

誤解一:內向就是社交焦慮或害羞

有些被視為“內向者問題”的現象,可能實際指向的是“社交焦慮”或“缺乏社交技巧”。但內向與社交焦慮並不是一回事。

社交焦慮是指參與社會交往時感到焦慮、緊張,同時伴有較高的生理喚醒水平(出汗、發抖、口吃)的狀態。社交焦慮者中的很多人,內心是渴求與他人接觸的,只是對外部評價(尤其是負面評價)的過分關注和擔憂,對犯錯誤的恐懼和尷尬,阻擋了他們與人交往。與之相比,內向的人並不害怕社交活動,不參與活動其實是他們的自主選擇。多數情況下,他們並不渴求與人接觸,他們更喜歡獨處。

誤解二:內向者不善言辭

內向者並不是不善言辭,他們只是不喜歡七嘴八舌的、無意義的閒聊。比起一大群人出去玩樂,內向者更適合並擅長於一對一的談話或和少數幾個人的小範圍交流,並偏愛有內容和深度的談話。簡單來說,內向者的寡言、獨處等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能”,而是“不想”。

另外,一個研究結果可能出乎許多人的意料之外:以口才謀生的人(比如主持人、相聲演員、演說家)中,內向者的比例反而很高。對他們來說,說話是一項能夠很好駕馭的工作,他們可以自如地在眾人面前發表演說、在舞臺上表演,但可能在私下裡卻不喜歡在一大群人中進行社交性質的聊天。

誤解三:內向者不如外向者快樂

外向者總被認為樂觀、精力充沛,內向者可能因沉默而被貼“不合群”、“高冷”的標籤。需要在家裡獨處的內向者總是被朋友勸出門“放鬆一下”;內向的孩子雖然自己並沒有什麼不適,卻可能會被憂心忡忡的父母強行要求“變得活潑些”等等,而這些經歷可能更容易給內向者帶來心理困惑和自我否定。但人格特質其實與快樂無關。內向者並不是不快樂,他們只是喜歡享受另一種類型的快樂,比如沉浸在無人打擾的平靜中,讀一本書。

誤解四:內向者的情感不夠豐富

其實,內向者的表情、言談、舉止雖然不是那麼張揚或誇張,但並不代表他們的內心沒有豐富的感情。內向者往往善於控制、內化自己的感情表露,也會在他們獨處或小範圍交友時作出相應的表達。

誤解五:內向者缺乏幽默感

就像很多內向者是天生的演說家一樣,他們當中也有許多人是幽默大師。雖然他們施展幽默的方式可能是冷靜的、剋制的,並且通常是在小範圍的朋友聚會上,但也許他們更能夠觸及幽默的核心。

誤解六:內向者自我封閉

常人對內向者的這一判斷大錯特錯。雖然內向者不喜歡一些進入自己看來是無意義的社交場合,但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去新的地方,接觸新鮮的事物。

誤解七:內向的人不適合做領導者

事實上,在各行各業的領導者中都有內向者的身影,只是旁人可能看不出他們是內向的人。內向者非常適合做領導,因為他們的選擇自主性更強,有獨處機會的工作,可能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揮長處。同時,身處領導者崗位的內向者是更好的傾聽者,他們往往更能捕捉被他人忽略的細節、更擅長收集信息、激勵員工,也善於思考抽象的藍圖,對於決策更慎重,特別是他們往往能夠在管理團隊中的外向者時很有自己的一套。

(心理諮詢師-孔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