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野豌豆苗,就是詩經《采薇》的“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詩經《采薇》


為什麼說野豌豆苗,就是詩經《采薇》的“薇”?


一個網友在我底下留言,說你說了半天也沒有辦法證明薇是野豌豆啊?

其實後人也是用推理的方法證明的。


我們要知道先秦之前,文字都是用來記錄重大的事件,所以老百姓吃什麼用什麼,很難進入正規的歷史資料。


但是中國古代的先民,是嘗百草而獲得的蔬菜食品的經驗。人們的物質生活簡陋,是從刀耕火種開始的農業生活,一部分可以留種栽培的,便於管理和收穫的,就成為家常的蔬菜。但是一年四季,並不能滿足口腹之需,那麼野外生長的野草蔬菜就成為了一種食品必要的補充。


為什麼說野豌豆苗,就是詩經《采薇》的“薇”?


果樹之桃李梅杏,乃至樹葉之榆葉柳芽,田間之枸杞,薺菜,但凡無毒可以果腹的,先民都吃過,且古風遺留到今。


詩經是先秦時代的民間歌謠,雖然裡面提到了132種植物,但是作為蔬菜能夠可以吃的卻有20餘種,這中間包括了種植的和野生的。


”采薇采薇,薇亦出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這首詩說的是3000多年前周朝替代商朝的戰爭中將士在戰爭的間隙採集野菜的生活和歌唱。


首先薇作為一種植物,而作為農民的戰士認識它,它肯定是一種可以吃的野菜,而且在家鄉也有。那麼它有兩個可能,第1種可能就是這種植物一直在被馴化,作為蔬菜種植,另一種可能就是野生的這種菜到處都是,只是因為沒有時間馴化,而口感差,但蔬菜糧食緊缺時,可以替補。


為什麼說野豌豆苗,就是詩經《采薇》的“薇”?

廣東的冬,不像冬


同期的伯夷叔齊,隱居在深山裡,他們曾經是貴族的公子,自己種菜也是正常的,但他們是在西山,採山上的薇草,證明他們的薇草是一種野生的植物,需要登山採集而來。


也就是說薇這種植物,有一部分已經人工種植,有一部分生長在廣袤的田野。而從它的形狀來看,是低矮的草本,且四季生長,繁殖能力強。


隨著農業的發展,在可以吃的野菜當中甄選培育可以當蔬菜的品種。就是現在我們吃的蔬菜的來源。


為什麼說野豌豆苗,就是詩經《采薇》的“薇”?


那麼薇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它南北山地平原都有,並非是一種特殊的山裡的植物或者水邊的植物。它一定會被馴養。其實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可以馴養的沒有南北地域之分的蔬菜並不多。所以後代很容易從家裡種植的蔬菜,推出薇的種類。只有豆類的植物,可以適應大部分的地方。而戰士們不是採蕨,因為蕨類通常生長在溼潤的山林,量不大,不足解決戰士們的蔬菜量。


倒推過來,也只有這種野豌豆,可以作為牧草,也可以作為饑荒口糧,從春天的嫩芽吃到豆子的成熟。


這就是為什麼李時珍,推理斷定,薇草是野豌豆的原因。因為沒有一種野草野菜,可以滿足諸多的條件。


為什麼說野豌豆苗,就是詩經《采薇》的“薇”?


那麼野豌豆馴化種植最為成功的,不在中原地區,也不在江南地區,而是在北方水草豐沛的草原。這也就是豌豆後來在中原地區流行,成為重要的品種。而中原地區的野豌豆,要不就是因為人工培植不成功,要不就是被其它的蔬菜所替代,任它在江邊山林,如草生長。但是廣大的中國農民喜歡它的嫩葉,可以作為春荒蔬菜的補充。


有中國人類的文明歷史以來,在中國的廣大地區並沒有經過特別劇烈的地質變化,導致草類物種的消亡。所以李時珍所說的,采薇采薇的薇是野豌豆,是可信的。


有人說會不會是另外的品種?但是我們要相信人類的智慧和歷史。不是每一種野草都可以吃,也不是每一種野草,都能滿足巨大的需求。


只有野豌豆。


為什麼說野豌豆苗,就是詩經《采薇》的“薇”?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