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塘草原上的吾朵變了

草原生活是什麼時候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家裡通了電,是用上了手機,還是有了一輛小汽車?45歲的曲多自己也說不清楚,但他知道:當吾朵可以像藏刀、藏服一樣被售賣時,時代確實不同了。

曲多的家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珍秦鎮十一村,這裡屬於被雪山環抱的嘉塘草原。千百年來,牧民趕著牛羊遊走在這片水草豐美的草場,好似碧藍如洗的天空中不時飄過的朵朵白雲。

生於此,長於此。嘉塘草原的牧民說起吾朵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戰士打仗需要武器,牧民放牧離不開吾朵。”與曲多同村的牧民久美旦周說,由牛毛編制而成、形似牧鞭的吾朵,集合了格薩爾王使用過的所有兵器的優點。

嘉塘草原上的吾朵變了

在曲多家,記者看到了已經制作完成的10多根吾朵掛在牆上。它由特定花紋編制而成,中間較寬的部分用來兜住石頭,使用時依靠慣性甩出的石頭可以被拋至兩三百米外的區域。曲多說:“吾朵上有‘九眼’‘弓箭’的紋樣以及彩色的牛毛,每個部分都寓意了吉祥、平安與美好。”

“我們家每個人都會編制吾朵,就像是會唱歌跳舞一樣,這種技藝流淌於我們的血液之中,不需要刻意學習。”拿起一根製作考究的吾朵,曲多熱情地向記者演示起了它的用法,只見他掄圓了胳膊,朝著兩百米外的目標,瞬間將吾朵包裹的石子拋出。

嘉塘草原上的吾朵變了

一塊風乾肉,一小袋糌粑,就是牧民放牧一天所需的口糧,他們與牛羊相伴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中,一走就是一天。“在草原上放牧,難免遇到猛獸,但是帶著吾朵就不會害怕了。”久美旦周說,吾朵末端的“措吉”抽打在地上會發出像鞭炮一樣的聲響,不僅打發了放牧的寂寞,也能驅惡避邪。

時過境遷,伴隨牧民生活的變化,吾朵也被賦予了新的功能。“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好了,草原上很多人搬了新家,有了自己的汽車,吾朵就成了掛飾,用來保佑全家平安。”曲多說,通過編制售賣吾朵,一年能為家裡增收5000元左右。

在牧民生活蒸蒸日上的背後,主要還是當地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轉變。2015年,曲多所在的十一村成立了嘉塘生態畜牧業合作社,全村405戶牧民的42萬畝草場被整合成夏季、秋季、冬季草場。

談起草場變化,作為合作社副理事長,久美旦周感到自豪:“輪牧使草場有了‘休息’時間,草比原來長高了。合作社統一管理又使村裡60%的勞動力可以選擇外出務工,還可以在縣城照顧年邁的老人、上學的娃娃。”

四月的嘉塘草原還覆蓋著白雪,但對於這裡的牧民來說,春天早已來到。曲多手持吾朵,甩出清脆的響聲,將成群的犛牛趕向白雲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