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續地、安全地、正確地做決策?

一、先分享三個小例子


例1:溺水小孩

全書從搶救一個溺水孩子的例子入手。那位小孩溺水半小時後,心跳停止。他們開始搶救,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用各種機械、藥物,最後救活了。其實兩小時是一個嚴格的線,兩小時後就沒救了。各種環境當中有幾百項的要素,每一個要素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病人死掉。

比如ICU病房內的178項護理裡,只要有1%的失誤率,每天就有幾十萬人因此而死掉。看起來已經做到最好了,但依然有很大的風險。

例2:舊金山捅傷人

舊金山有人被捅傷了,救了半天,此人差點死掉,後來發現搶救前忘了問一個問題,即他到底是什麼捅傷的。沒有人想到舊金山會有一個瘋子模擬成老兵,拿把刺刀把他捅了。正因為忘了問,整個醫療方案都有問題,導致差一點病人就死了。

所以,手術團隊是否有工作清單,是否有團隊嚴格按照清單行事,會直接影響最後的結果。

例3:腎上腺切除手術

作者還講到一個自己的親身案例。曾經做一個腎上腺切除手術,一不小心把病人的腹腔大靜脈弄破了,心臟很快就停止了跳動。

他把病人的胸腔打開,握著病人的心臟,三秒鐘按一下,此時大量失血爆發,感覺整個心臟都在縮小,很恐怖。

儘管這不是一個很大的手術,但他的團隊準備清單時,問最大的風險是什麼?說可能是失血,所以當時提前準備了大量血液。

雖然失血過多隻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但後來這個病人還是輸了三倍的血液。這個人最後瞎了一隻眼睛,因為失血太厲害。

他認為,這雖然不是一個很完美的故事,但如果沒有當時的清單,這個人肯定就掛了。失血過多屬於小概率發生事件,經常容易被醫生疏忽。

以上三個小故事來源於《清單革命》一書

《清單革命》的作者[美]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是一位外科醫生,為我們列舉了許多與醫學有關的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知道,手術的例行程序異常複雜,醫護人員犯下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壓力重重的環境中,即便再優秀的醫生也難免漏掉其中一個步驟、少問一個關鍵問題,以致在手術過程中出現失誤。葛文德還拜訪了飛行員和建造摩天大樓的建築人員,並從他們那裡找到了應對複雜問題的方法。即便超級專家也需要一張清單,需要把一些關鍵步驟寫在小卡片上以幫助其完成工作。


二、無知之錯與無能之錯

本書還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角度:犯錯分無知之錯和無能之錯。

無知之錯是指這個事情的確不懂,但犯錯了,這種情況大多數時候都能理解。

但作者認為,其實現代社會反而出現了大量的無能之錯,都不是無知,而是根本不應該犯的錯誤。

比如,醫生手術後病人死亡率非常高,關鍵原因在哪呢?原因就在於醫生只要手術之前嚴格洗手,感染率立刻就降下來了。

現在,我們出現了大量的無能之錯,核心是什麼呢?現在系統的複雜已經到了僅靠責任心和經驗,很難避免出錯的階段。

醫院治療絕不是一個靠醫生想出一個診療的方法就夠了,每一次手術都有上百個步驟,中間錯一點點,病人可能就掛了。比如,某一種注射濃度大一點就掛了,或者病史沒有詢問清楚。

醫學已經不能靠一個主治醫生的單兵作戰,必須是一個團隊協作,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手術清單就是最好的避免無能之錯的工作方法。

三、制定清單的原則

制定清單原則包括:權力下放、簡單至上、以人為本和持續改善

1.權力下放:每個人都是清單的主導者和參與者。

清單是基層的操作要點,每個人都要使用,都有修改的權利,不是某個領導的決策和要求。

關鍵:高層需要做的並不是直接進行決策,而是督促大家積極參與討論,讓他們擔負起自己的那一份責任。

人們需要自由和協調。使用一整套清單來確保那些看似簡單但十分重要的步驟不被人們忽略,而用另一套清單來確保人們充分溝通個,互相協調,承擔責任,並賦予他們權利,讓他們用所知的最佳方式來解決瞬息萬變和出乎意料的問題。

2.簡單至上:從來沒有全面的高效,從來沒有一張清單能涵蓋所有的情況,冗長而含糊不清的清單是無法高效並安全執行的。清單要素的選擇,必須堅守簡單,可測,高效三大原則。

“好清單和壞清單:壞清單:模糊不清、不精確,而且冗長,不便使用;好清單:非常精確、高效、切中要害,即便在最危急的情況下也便於使用。”

道理很簡單,清單不是操作手冊,作者談到,世界衛生組織編寫了大量的操作規範手冊,涉及方方面面,內容詳實,但這些手冊下發後卻被束之高閣,落滿灰塵,因為醫生們還是自行其是,所以清單一定要簡單;其次,清單是要不斷地持續改進,那麼清單執行過程的情況就應該可以測量出效果,以便及時更新;高效也毋庸置疑,因為清單不是操作手冊,是核心要點,是關鍵時候的檢查和執行要點,因此它必須高效,不能冗長複雜。正如書中中談到的,在沒有一張清單能涵蓋所有的意外,在意外發生時,清單的使用需要簡潔、方便,冗長、含混不清的清單可能會適得其反。

3、以人為本:清單不是萬能的!解決問題的是人,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建立防範錯誤的科學。

清單可以幫助專家記憶如何操作複雜的程序和設備,它們能夠幫助人們搞清楚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並且促使人們進行團隊合作,但解決問題的主角是人而不是清單。因為人在執行清單,所以,淸單不該是無所不包的操作手冊,而是幫助使用者發揮專業技能的有效工具,要做到簡潔、快速、實用。

對於清單應該在複雜的工作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一問題,人們可能會產生誤解。無論是對建造摩天大樓的工程師來說,還是對應對險情的飛行員來說,淸單都不應該是無所不包的操作手冊,而應該成為幫助使用者發揮專業技能的有效工具,要做到簡潔、快速、實用。清單也正是因為達到了這些要求,所以才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4、持續改善:保持清單的自我進化能力

每個項目都需要適時調整。就算是最簡單的清單也需要不斷改進。簡潔和有效永遠是矛盾的聯合體,只有持續改善,才能讓請單始終確保安全、正確和穩定。首先,每個團隊、項目的清單不盡相同,彼此之間是存在差異的,要結合使用者自身的環境和情況變化進行調整;其次,即便真的清單可以複用,在執行中也會出現情況變化需要及時調整;最後是分權:分權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安全不是機長一個人的事情,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來,每個人都有對飛行操作提出質疑的權利。

在改進過程中,要刪除一些項目的確是難度最高的一個部分。簡潔和有效之間存在著矛盾。如果刪減的項目過多,那麼對安全性很重要的許多步驟就無法檢查,但如果保留的項目太多,清單又會變得十分冗長,不便使用。

四、建立清單的步驟

“即便超級專家也需要一張清單,需要把一些關鍵步驟寫在小卡片上以幫助其完成工作。”

1、設定清晰的檢查點設定: 使用者在這些節點根據清單列出的項目執行檢查程序,當某些情況發生的時候也需要進行檢查;

2、選擇合適的清單類型: 編制者需要在“操作-確認”和“邊讀邊做”這兩種清單類型中做一個選擇。在使用“操作-確認”清單的時候,團隊成員先根據記憶和經驗完成各各自的操作,然後再一同確認是否都做好了。而在使用“邊讀邊做”清單的時候,使用者一邊念出檢查項,一邊進行檢查。這種清單更像菜譜,所以,在編制新的清單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類型;

3、簡明扼要,不宜太長: 清單千萬不能太長。有一種說法認為,檢查項目的數量應該在5~9項之間,因為人類工作記憶的容量也就這麼大,但布爾曼認為不必恪守這一法則。他說:“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某些情況下,你只有20秒時間,但在其他情況下,你可能有幾分鐘。”但是,如果某個檢查點的停留時間超過了60~90秒,使用者就會覺得不耐煩,會偷工減料,跳過一些步驟。所以要儘量讓清單做到簡明扼要,不宜太長。因此,我們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一旦跳過可能會造成嚴重威脅,但又常常被人們忽視的步驟上。它們被稱為“殺手項目”。航空專家會對每步驟的重要性進行評估,並統計每個步驟被忽略的頻率;

4、清單用語精煉、準確: 清單用語要做到精煉、準確,語言為使用者所熟悉的專業用語;

5、清單版式整潔,切忌雜亂無章: 清單版式也很重要。檢查項目的長度最好不要超過一頁,不要排列得雜亂無章,也不要隨便使用各種顏色,大小寫字母要結合起來使用以便閱讀;

6、必須在現實中接受檢驗:無論在編制清單的過程中多麼用心,多麼仔細,清單必須在現實中接受檢驗,因為現實往往比我們想象得更為複雜。第一稿往往很難通過,編制人員需要對失敗原因進行仔細研究,對清單進行改進,並不斷測試,直到在各種現實環境中清單都能順利使用。

作者舉了一個航空業的例子,航空業有一款二戰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非常牛的轟炸機。這個轟炸機用了很多新技術,各項指標都非常好,於是準備試飛。大家看著飛機剛飛起來,就掉下去了,而且飛行員是美國非常出色的王牌飛行員。五個技術人員,死了兩個,包括那位王牌飛行員。軍方一看,試飛就掛了,怎麼能用?很多航空專家開始分析,既然性能這麼好,為什麼不能飛呢?

後來開始整理一個非常重要的航空業清單,才發現飛機墜毀的原因在於:有一個最簡單的操作,飛行員忘做了。此後,波音公司就開始研究,怎麼能讓飛行員減少出錯?於是就做了一個起飛清單,類似一兩頁紙。飛行員就對著這個清單,一個一個檢查,每次都要確認。有了清單之後,這架飛機再也沒有出過以上低級錯誤,並在二戰中立了汗馬功勞。

清單在航空業裡是貫徹非常非常徹底的,他們有一個最簡單的清單指引,機組人員分別幹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整套的方法。

空姐和機長經常是混搭的,有時候在一起,有時候不在。他們不像長期的同事關係,有時候甚至相互都不認識。但只要有一個嚴格的清單,對著工作清單做一遍,就不會有問題。

航空業的穩定運行本質都是一張清單的勝利。當然,也有所謂的英雄式人物,或者團隊協作的勝利。畢竟新聞都喜歡去尋找簡單的英雄式人物,再把英雄變成一個技巧高超的人。

其實,航空業在清單這一點上是非常非常牛的。也因此,飛機的安全性遠遠高於其他交通工具。

儘管有的人並不喜歡清單,比如本能排斥,覺得這東西太枯燥了,沒什麼意思,就喜歡創作性的工作。或者由於自己太有經驗,老容易忽略一些步驟,總是看一眼就完了。

然而,清單仍然是最有效的經驗傳承,也是團隊快速協作的基礎。

哪怕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的地方,哪怕很多語言和文化都不一致,但只要嚴格按照清單執行,結果就能保證大概率好。

簡單來講,清單就是把幹好一件事情的原則和關鍵點都寫下來,保證曾經成功過的方法和結果能大概率地可復現。

總結:

1、讓清單成為一種習慣! 超越複雜性,提高系統的穩健性!

2、"‘關鍵點’比‘大而全’更重要!"

3團隊合作:創造奇蹟光靠單槍匹馬是不行的,而要考慮各方因素的有效協同。

4、一定不能讓清單變成僵化的教條,就算是最簡單的清單也需要不斷改進。

5、清單是一種支持,如果它起不到這個作用,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但如果它真能起到這個作用,我們就應該敞開心扉接受它。

6、清單是有效的刻意練習

即使列出了清單各項要點,最重要的還是強化學習這種能力,並內化為一種行為方法。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刻意練習。

7. 將事情第一次做對!效率,質量和成本,清單帶來的額外優勢。

8. 職業精神:無私、訓練有素、值得信賴、有紀律

“ 在極端複雜的世界裡,必須這麼做,因為我們別無選擇。只要稍加留意,我們就會發現,相同的錯誤會一遍又一遍地發生,即便是那些英勇果敢,才華橫溢的人也不例外。



思考題:

作為一個老闆,工作中應該列哪些清單呢


如何持續地、安全地、正確地做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