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er
整體來說,在明朝時期中原王朝對西域(新疆)的統治很薄弱,除了哈密在明朝的直接控制之下外,西域其它地方都是藩國林立。大部分西域小國都向明朝朝貢(非納貢),雙方商市互通,關係相對友好。儘管明朝在西域有廣泛的影響力與威攝力,但是這些西域小國並不是明朝的藩屬國,明朝也無法直接控制他們。
明朝建立後,北元勢力對西域還有很強的影響力,明朝為了防備瓦剌的勢力向中原擴散,特意在哈密設置了駐兵。當時西域的小國主要有:哈烈、撒馬兒罕、別失八里、俺都淮、八答黑商、迭裡迷、沙鹿海牙、賽藍、渴石、養夷、火州、柳城、土魯番、鹽澤、哈密、達失幹、卜花兒凡十七個小國家。這些國家大都積極嚮明朝朝貢,以便取得明朝的賞賜與官爵。
朱元璋時期,蒙元勢力還很強大,西域小國經常叛明,而朱元璋總是興兵滅之。到了朱棣時代,蒙元勢力式微,對於西域偶爾的叛亂,明朝總是以勸說威脅為主。永樂年間,明朝官員陳誠三次奉命出使西域各國,賜給各國大量財物,進而增加了明朝對西域各國的影響力!從明朝官方形態上看:在經濟上明朝認為經營西域費錢不討好,有損中國財力;在文化上認同上明朝認為西域乃化外外之民;從戰略經營角度看,明朝經營西域的目的是保衛陝西。
也就是說在明朝時期,新疆處在一個藩國林立的時代,各國都買明朝的賬,彼此也能相安無事。明朝對西域的經營更多的是貿易經營,確保了絲綢之路暢通無阻;其次明朝對西域諸國的控制相對較弱,只要他們不幫助蒙古攻擊明朝,明朝就不會去打西域諸國。
大秦鐵鷹劍士
新疆古稱西域,自公元前60年漢宣帝設西域都護府起這裡就已被納入中華版圖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之中,直到南北朝時期興起於阿爾泰山的突厥人征服了這裡,使中原地區同西域的聯繫一度被切斷,但在大唐滅東、西突厥後重新在西域地區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等行政機構進行管轄。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安西駐軍東調內地平叛,早已對西域虎視眈眈的吐蕃並沒直接進攻唐朝在西域地區的安西四鎮,而是出兵侵佔了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是連接中原和西域的咽喉要道,這一地區的失守意味著大唐的西域軍團被切斷了同中原內地的聯繫,從而成為一支徹徹底底的孤軍。然而令吐蕃出乎意料的是已成為孤軍的西域留守軍團卻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事實上西域守軍的頑強不僅出乎吐蕃人的意料,連李唐朝廷也對此始料不及:公元780年已是安史之亂後第25個年頭,此時安史之亂早已平定,大唐天子已由玄宗換成肅宗再換成代宗繼而又換成德宗,在經歷頻繁的變遷後人們似乎早已忘卻大唐在遙遠的西域還有一直孤軍一直在堅守,然而就是在這年北庭都護府守將李元忠、安西都護府守將郭昕派遣使者間道奏事,至此朝廷才知道這支已失去所有補給援助的孤軍,這支被認為早已葬身沙漠的孤軍竟已獨自堅守了25年。唐德宗對西域軍團的忠貞進行了嘉獎。西域軍團的傳奇並未就此終結,事實上在此之後他們又獨自堅守10年,直到德宗貞元六年(790年)吐蕃攻佔北庭,而唐朝在西域所設的另一都護府安西也從史籍上消失了。安西都護府最終淪陷的時間目前已無從考證,但一支孤軍獨自堅守35年以上這本身就是一段傳奇。隨著安西都護府的陷落,西域同中原的聯繫再次斷絕。
西域同中原的聯繫斷絕後在今天新疆的土地上先是被吐蕃佔據,後來逐漸興起了伊斯蘭化的喀喇汗國。1041年喀喇汗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1134年東喀喇汗國的阿赫馬德汗死後其子易卜拉欣汗不得人心,造成康里人和葛邏祿人叛亂,被迫邀請被金軍大敗而逃難至此的契丹人耶律大石出兵協助平亂。耶律大石很快平定了康裡和葛邏祿,並把東喀喇汗國降為附庸,割取其北疆一帶為自己的直轄領地。當年耶律大石定都於八剌沙袞(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改年號康國元年。耶律大石自稱古兒汗即世界之王。歷史上稱耶律大石創建的政權為西遼或喀喇契丹帝國。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魯古外出遊獵時被蒙古降將、乃蠻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被迫讓位。屈出律儘管沿用西遼國號,但這個政權已不是契丹耶律氏所統治的了,1218年西征的蒙古軍團徹底消滅了西遼政權。隨著忽必烈仿照中原漢制建立元朝後他同堅持維持舊制的蒙古宗王之間矛盾越來越多並由此最終引發了蒙古帝國的分裂——元朝和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伊爾汗國逐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元朝在今天新疆東部的哈密地區設有衛所,而新疆絕大部分地區在當時屬於蒙古四大汗國中的察合臺汗國。
1321年後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被帖木兒帝國取代。而就在前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大明王朝。同年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等人率軍北伐併成功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元順帝逃回漠北草原,明朝取代元朝成為中原正統王朝。後來明王朝“定陝西、甘肅諸鎮,嘉峪關以西置不問”——然而《明史》這句話其實有誇大的成分:當時新疆絕大部分地區的確不在明王朝的控制下,但在新疆東部的哈密地區明朝是設置有衛所的,不過後來被吐魯番部奪走。事實上明成祖朱棣在派鄭和下西洋的同時,也在積極經略西域地區:先後在嘉峪關以西設置哈密、安定、阿端、赤斤蒙古、曲先、罕東和沙州等關西七衛。那麼除了關西七衛之外的新疆地區在當時是個什麼狀態呢?
在關西七衛的西部今天新疆地區的絕大部分在明代仍屬於東察合臺汗國,只不過這時史籍中更多是用亦力把裡這個名字稱呼東察合臺汗國。1432年亦力把裡分裂為亦力把裡、葉爾羌和土魯番三國
葉爾羌汗國的創始者賽依德是東察合臺汗國滿速爾汗的三弟,他聯合另一兄長赫力烈在伊犁河谷和七河流域發動暴亂反對滿速爾汗,卻被滿速爾汗鎮壓了下去,於是他逃亡到帕米爾高原並控制了費爾幹盆地,後來又逃往阿富汗的喀布爾城投奔帖木兒的後裔巴布爾。在巴布爾的幫助下賽依德從中亞揮軍東進,重新統一南疆,建立葉爾羌汗國。葉爾羌汗國的首都在現在的莎車,鼎盛時期的疆域包括吐魯番、哈密、塔里木盆地:汗國版圖的東方是嘉峪關、南方是西藏、西南是克什米爾、西方與烏茲別克布哈拉汗國為鄰,與烏茲別克以費爾干納谷地為界,北方以天山為界,與東察合臺吐魯番汗國相鄰。在這一時期喀什噶爾、和田、阿克蘇重新拓展成為商貿繁榮的城市,這些地區的綠洲農業也得到了恢復與發展。新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此時也取得了重大進步,維吾爾傳統藝術“十二木卡姆”在熱西德汗時期由汗妃阿曼尼莎汗主持整理成型,成為一個體系。葉爾羌汗國信奉伊斯蘭教並逐漸形成了黑山派和白山派兩大教派:白山派的支持者主要是哈薩克人,而黑山派則主要是吉爾吉斯人支持。
15世中葉土魯番汗國吞併附近的哈刺火州、柳城,日漸強大起來的土魯番開始同明朝爭奪位於如今新疆東部的哈密等衛所。明王朝自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後國力出現中衰跡象,儘管後來明朝又有過幾次中興,但始終無法恢復到洪武、永樂、仁宣時期的強盛局面。與此同時西蒙古瓦剌部也日漸興起,於是在哈密地區形成了明王朝、瓦剌和土魯番三方爭奪的局面。明朝對嘉峪關以西的哈密等衛所的統治模式和內地不大一樣——明朝接管這裡後就讓當地歸附自己的蒙古人在盡忠臣服的基礎上繼續駐守。明成化八年土魯番趁明王朝和瓦剌在對峙中互相削弱的天賜良機出兵攻佔哈密,代表明朝駐守當地的蒙古王公罕慎向北京的大明朝廷求救,卻沒得到任何回覆,不得已之下罕慎聯合其他歸附明朝的蒙古部落同土魯番交戰。在歷經十年的激戰後罕慎成功收復了哈密,然而僅僅一年之後土魯番就設計擒殺罕慎,再次佔領哈密。這時恰逢明王朝在明孝宗的治理下迎來短暫的中興局面,於是明孝宗下詔書斥責土魯番,在明朝的威脅下土魯番被迫放棄已到手的哈密。四年後土魯番再次發兵攻佔哈密,這次明朝決定發兵教訓一下這個對手,於是甘肅巡撫許進率兵挺近哈密,從土魯番人手中收復哈密。土魯番並未就此放棄對哈密的野心,直到王越出任明朝三邊總制後屢次以重兵擊敗土魯番,迫使土魯番消停了十五年。正德八年土魯番策反了哈密指揮使拜牙,使其攜哈密重鎮投降土魯番,此後明朝再未收復過哈密。
明末由瓦剌部演化而來的衛拉特蒙古人大量進入北疆地區,形成漠西蒙古諸部,其中的準噶爾部逐漸崛起成為北疆地區最為強大的一股地緣政治勢力。1670年噶爾丹成為準噶爾部的首領後利用南疆葉爾羌汗國內部白山派和黑山派之間的矛盾出兵滅掉葉爾羌汗國,準噶爾汗國成為整個新疆以及鄰近的中亞地區的新主人,直到清乾隆年間準噶爾汗國被清軍消滅——不過這就是後話了。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明朝時候的新疆,今天的學術界一般稱之為“東察合臺汗國”,存在於1348-1509年,1389年東察合臺汗國奉明朝為宗主國,明朝在新疆哈密設置行政機構,1509年東察合臺汗國因內亂四分五裂最終滅亡,取而代之的是葉爾羌汗國,隨著葉爾羌汗國的不斷強大,明朝失去了對新疆的控制,1524年明朝關閉了嘉峪關,從此再無聯繫。
自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後,新疆便和中原建立了聯繫,《明會典》裡稱嘉峪關外,統稱為西域。
17世紀準噶爾興起,葉爾羌汗國為抵抗葛爾丹攻擊,1655年向清朝稱臣,1680年葉爾羌汗國依然被葛爾丹所滅。1760年乾隆剿滅葛爾丹,在新疆設行政機構伊犁將軍。以上是明清時期新疆的政治形態。
圖為新疆哈密,建造伊斯蘭風格的七世回王陵墓。
而明朝對西域的態度取決於明太祖朱元璋的制定的政策: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所以明朝對西域地區採取威德兼施,招撫政策,1374年西域撒裡畏兀兒安定王遣使來貢,1387年中亞撒馬兒罕帖木兒來朝,1391年別失八里王黑遣使來朝,在明朝時期,西域與中原有往來的國家有58個。
清朝乾隆平定新疆後,設正一品伊犁將軍,為新疆地區最高軍政長官,圖為伊犁將軍府。
明朝時在民間,活躍在明朝和西域之間一般是從事絲路貿易的世家大族,比如寫亦仙虎家族,常作為西域各國的使臣進貢,周旋於哈密與明朝、吐魯番之間,得到明朝的厚賞與授職,取得合法身份後從事雙邊貿易。
圖文繪歷史
新疆被伊斯蘭化,就是從明朝開始的。明朝在中國封建王朝中,是一個最奇怪的存在。從朱元璋、朱棣之後,後面幾乎就沒有出過什麼管事的皇帝,後來出了個萬曆新政,也主要是張居正乾的,幾百年江山渾渾噩噩就混過來了。混到崇禎這個勤政、勵精圖治的皇帝手裡,明朝卻滅亡了。
回頭說新疆,當時還不叫新疆,叫西域。元朝滅亡後,管轄東疆的元朝肅王兀納失裡投降明朝,明朝封其為忠順王,在此地建設哈密衛。從此後兀納失裡的後裔均被封為忠順王或者忠義王,並由明朝派來的漢人充當長史輔佐外加監視,這個半獨立的附庸政權被稱為哈密國。
實際上統治大部分新疆地區的是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在元朝末年分裂,西部中亞地區被巴魯剌思部,速勒都思部,札剌亦兒部,乃蠻部等原本是蒙古人的突厥化的部落掌控,察合臺汗國由此分裂為中亞的西察合臺汗國和南疆的東察合臺汗國。
在分裂過程中東察合臺蒙古貴族開始全盤伊斯蘭化,其大汗也開始採用了速檀(蘇丹)稱號。西察合臺汗國不久之後就被出身巴魯剌思氏的駙馬帖木兒給篡奪了,這個帖木兒是個不安分的傢伙,喜歡東征西討,很快拿下了東察合臺汗國。並控制了伊爾汗國(波斯)的舊有領土,奪取了早已分裂的金帳汗國的大片領土,準備東征明朝,還沒走出察合臺汗國的疆域,他就一命嗚呼了。對明朝來說,不知道是禍還是福。
帖木兒死後,生前統治的區域全盤分裂,繼承領土最多的沙哈魯開始給明朝朝貢。東察合臺汗國也擺脫了帖木兒帝國的附庸地位,開始恢復入貢明朝。後來又遷都亦力把裡(伊犁),因為又被明朝換了稱呼,從別失八里改成了亦力把裡。 東察合臺汗國此後又開始了發展,不但大力推行伊斯蘭教,還開始向瓦剌部用兵,甚至奪取了中亞一些帖木兒後裔的領土,並開始武力征討哈密國。
東察合臺的君主阿黑麻曾多次擊敗瓦剌人,為了吞併哈密國,阿黑麻遷都吐魯番,這時候明朝又改他們的名字叫了土魯番,後世也常將該國俗稱吐魯番汗國。 阿黑麻的兒子滿速爾最終吞併了哈密國,因為我明朝對這些藩屬的不重視,土魯番吞併哈密國後,明朝沒有采取干預措施,只是封鎖了商路。結果不但沒讓滿速爾害怕,反倒讓滿速爾入侵明朝,導致明朝一度放棄了嘉峪關以西的所有領土。
於是土魯番開始在哈密國強行推行伊斯蘭教。導致最後一批堅持不信伊斯蘭教的畏兀兒人東逃明朝融入明朝境內的黃頭回鶻(撒裡維吾爾),和黃頭回鶻最終形成了裕固族。 阿黑麻還有一個兒子叫賽德,佔領了喀什,建立了葉爾羌汗國。傳了幾代之後,吐魯番汗國在瓦剌蒙古和葉爾羌汗國的夾擊之下亡國。 賽德的哥哥巴布爾,被表弟攻擊的無路可走,逃到了印度,居然也征服了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賽德由於早年命運多舛,所以十二分虔誠地篤信伊斯蘭教,尤其是信仰黑山派的和卓。黑山派的和卓非常得勢,就不斷打壓白山派。 葉爾羌汗國後期,白山派的著名和卓阿帕克和卓被篤信黑山派的葉爾羌汗國君主驅逐出國。阿帕克和卓非常生氣, 藉助五世達賴喇嘛的關係,與信奉黃教的葛爾丹聯手征討葉爾羌汗國, 新疆從此被準格爾汗國統治,一直到被清朝消滅。
這就是明朝的新疆,如果明朝的皇帝們有一點兒作為的話,新疆可能不一定伊斯蘭化,當然也就不會有土木堡之變了。
謝金澎
很多人看到明朝的地圖就會得出結論:明朝的新疆不是被一個叫亦力把裡的國家統治著麼?跟明朝一點關係都沒有嘛!前面那句話大體沒錯,明朝時期,新疆地區的確是有一個強大的亦力把裡;但後面這一句就有問題了——這一塊土地,與明朝還是有關係的,而且交情不淺。
亦力把裡這個名字古怪,其它的前身是察合臺汗國。至正七年,察合臺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其中東察合臺汗國的中心位於伊犁地區,明朝以音譯,稱之為亦力把裡,其實更合適的名稱應當是“伊犁八里”。“八里”意為“城”,還記得元朝的首都叫什麼嗎?對,“汗八里”。
而亦力把裡在洪武年間就嚮明朝稱藩了,也就是說,在地圖上看似與明朝各自獨立的亦力把裡,其實一度是明朝的藩屬國。永樂年間,朱棣設哈密衛,在西域地區大量冊封蒙古汗為王,所以這一大片土地在明朝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以明朝為宗主國。當然,這種宗藩關係比不上明朝對朝鮮、越南、琉球那般穩定,但從法律角度來看,其“外藩”的地位卻明白無誤——當然,這僅限於明朝強盛的時期。
隱語
明代時期新疆,對中國來說是處於淪陷狀態,眾所周知西域在西漢時期就是中國一個地區,可以說現在叫“新疆”是不對的,新疆是滿清部族征服這個地區後的稱呼,當然對滿清部族政權來說是新的疆域,對中國來說是自古以來的疆域,談不上新。
中國控制西域是在西漢,公元前60年,西域都護府的設置。
公元前60年,駐紮西域的日逐王賢撣降漢,天山南北諸地均歸漢朝中央政府統屬。
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標誌著西域諸地自此成為我們統一多民族偉大祖國的組成部分(中國自古以來是多民族而不是自古以來都是56個民族)。漢朝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了西域同中原地區的關係。
明代時期西域(新疆)對與中國來說是蠻荒無任何價值的地方,自從絲綢之路從路上轉移到海上,
在去控制西域地區不會收到好處,還會加重百姓負擔,得不償失。
說了西域在明代是什麼狀態,在說一下滿清部族統治時期西域的狀態,錢穆老師的看法:
漢心永存
新疆最大的失敗就在於綠化了,還有漢人太少了。如果明朝大量移民戍邊的人到新疆來,現在的新疆一定不會是這種狀態,希望不要再犯這種錯誤,新疆真的特別需要內地來的漢人。 新疆阿克蘇房價最低1360元一平米,均價2500元左右一平米,歡迎全國各地能有更多的朋友移居遷移到阿克蘇投資開發建設發展興業旅遊生活居住。
移民阿克蘇計劃
新疆,最早期稱呼為“柱州”,漢代稱西域,意思是中國西部疆域。西域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西漢文獻當中。
同樣在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開始設置地方政府機構。所以自漢代之後,西域便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
而西域這一地區稱謂自此也一直沿用到清朝統一新疆之後。統一之後,清朝統治者正式將這一地區由原來的西域更名為現在的新疆。
新疆位於中國西部,亞洲中部地區,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新疆(西域)歷史上,一直是聯繫東西方交流的重要交通要道。由此,在新疆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產生了十分頻繁的民族交往與綿綿不斷的遷徙。如此以來,久而久之這也造就了錯綜複雜的民族關係及繁多的種姓族屬。
西域很早就同中原地區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
很久以前,中原產的絲織品便經此地遠銷歐洲及南亞,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古代“絲綢之路”,從那時起,古代歐洲人便稱呼中國為“絲國”。
這樣一直持續到了隋唐時期,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迎來了第一次最大規模的空前繁榮。強盛的唐王朝統治者便仿效漢朝時的做法,在西域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以管理廣大西域地區,而這兩個地方政府部門的設立也有利加強了唐中央政府對西域地區的控制,維護了大唐的安定與統一。
—————————————————————
又過了幾百年,公元1206年,蒙古汗國正式建立。蒙元這一時期,西域大部分成為了成吉思汗次子察合臺的封地。
元朝滅亡明朝建立之後,西域又成了東察合臺汗國的屬地。(明朝時,東察合臺汗國)
東察合臺汗國從1348年建立,歷經八代,15位大汗主政。
到明朝中葉,公元1514年,東察合臺汗國又被葉爾羌汗國取代,共計立國166年。
縱觀東察合臺汗國這166年,西域一直被蒙古人佔領管制。而這一時期中原大地已是明朝天下。
東察合臺汗國也一直同明朝保持著友好關係。特別是 黑的兒火者(人名) 登上汗位不久,便遣使臣到南京進貢。明太祖朱元璋盛情接待來訪使臣,並賜宴賞物,朱元璋甚至派使臣回訪東察合臺汗國。
(明朝時期,使臣陳誠出使西域圖)
此後歷代東察合臺汗國歷任大汗都奉明朝為「宗主國」,並經常向明朝進貢東察合臺汗國特產如:馬、駝、西域玉石、皮貨等。明朝則賞賜他們江南盛產的絲娟、金銀等財物。
——明朝為了統轄西域,於1406年,在今天哈密設衛(部門名稱),哈密衛是明朝在西域建立的行政、軍事二合一機構。
——除設立管制機構外,明朝還冊封西域各部首領為王,如:吐魯番王、哈密王、瓦剌王等。
——除上述之外明朝還任命西域各部頭目為都指揮、都漸僉事等官,以管理各自本部。
縱觀無論是蒙元時期還是明朝時期,西域一直同中央政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西域各族人民都為保衛和開拓祖國這一西部邊疆做出了巨大努力與犧牲。
小司馬說
先給大家看一張明朝中後期的版圖,在明朝時期,新疆還不叫新疆,當時統稱為西域,在清朝乾隆年間,打敗了大小金川之後,新疆這名字才被叫上的。
洪武時期,明朝西北疆界達到今新疆東部哈密地區,並設置一系列衛所。15世紀後,西北吐魯番與青海蒙古部日益強大。1472年,哈密衛城一度被吐魯番攻破,衛內遷,後復,1514年再度被並。15世紀後半期後,西北諸衛全部喪失,明朝退守嘉峪關。非不想為,而不能為。
也就是說,在明朝時期,大明王朝的版圖內,是沒有新疆,也就是西域的,當時的明朝只是佔領了新疆很小的一部分,最後還是因為管理不到位,放棄了。
穿越大朝代
朱元璋小農意識太強,修九鎮長城防蒙古騎兵。倭寇擾民,激起鄭和下西洋、海上絲路發達,哪個鳥不下蛋的草原丟在荒漠裡,滿族崛起打斷了嚮往擴展的動力。
兩個農民打架,最終李自成革明朝的命。
大明海比西域重要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