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與偏見》:生活中的伊麗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最近重讀了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傲慢與偏見》講述的是19世紀初期,英國鄉紳之女伊麗莎白.班內特五姐妹的愛情與擇偶的故事。

可我印象最深的是伊麗莎白和好友夏洛特大相徑庭的感情境遇。

01

伊麗莎白:追求精神的契合,有愛的婚姻

伊麗莎白出身於一個鄉紳家庭,父親班納特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根據當時的法律,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一旦父親過世,伊麗莎白和她的姐妹們將一無所有。

基於此,就像她們的媽媽認為的那樣,她們最好的出路就是嫁個有錢人。

但伊麗莎白並沒有以物質為標準去尋找愛情,她拒絕了物質條件不錯的表哥柯斯林的求婚。因為柯斯林是一個特別愛炫耀的人,經常在人前說他的花園和房子怎麼漂亮,說他和哪些地位高的人有什麼樣的交情,對地位比他高的人阿諛奉承,還非常的自以為是,伊麗莎白十分反感他。

伊麗莎白對物質有一定的要求,但對愛情婚姻有著更高的要求,她渴望精神上的溝通和思想上的交流,彼此共同成長,彼此相愛,彼此欣賞,有良好而深厚的感情做基礎的婚姻。

很顯然她表哥柯斯林和她在精神上是無法溝通的,這樣的伴侶她無法接受。

所以當好友夏洛特選擇和柯斯林訂婚的時候,伊麗莎白對夏洛特的選擇感到不解,也為好友選擇無愛的婚姻感到悲哀、難過。

《傲慢與偏見》:生活中的伊麗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拒絕表哥的求婚後,伊麗莎白對達西的莊園心動過,但她認為達西仗著自身條件的優越,不苟言笑、愛挑剔人,總是一副高高在上,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樣子,過於傲慢,再加上小人威克姆汙衊抹黑,伊麗莎白越發對達西看不順眼。

當達西第一次向她求婚時,她並沒有為自己可能成為當地最好莊園的女主人而感到高興,而是被達西一邊向她求婚,一邊看不起她的家人的態度所刺痛,伊麗莎白認為達西在侮辱她,堅決地拒絕了達西的求婚,拒絕了擺在她面前的富裕生活,對於伊麗莎白而言,再富有的愛人,也不能沒有良好的品質。

後來,伊麗莎白隨著對達西的接觸和了解,她知道了達西先生沒有苛刻威克姆,是威克姆自己貪得無厭,企圖從達西家撈好處。後來參觀彭伯裡,又聽到管家對達西的讚賞,也親眼見到了達西的彬彬有禮,她認識到了達西的高尚品質。

特別是在看到達西鼓勵賓利先生向姐姐求婚,幫助斡旋妹妹莉迪亞和威克姆私奔的事,保住了她家的名聲,伊麗莎白明白達西就是她想找的伴侶,無論在個性方面和才能方面,都最適合她,縱使他的見解,他的脾氣,和她自己不是一模一樣,可是一定能夠叫她稱心如意。

《傲慢與偏見》:生活中的伊麗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而達西表面傲慢,但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男人,懂得欣賞有思想深度和會思考,自信的女人。伊麗莎白真實不做作,充滿活力的生活態度,出眾的個人魅力,脫俗獨特的思想都深深吸引了他。

他不再居高臨下地愛她,而是放下身段,以最真誠的姿態愛她。

伊麗莎白最終收穫了理想的愛情和伴侶。

但現實是無奈的,不是所有人都像伊麗莎白那樣有條件和勇氣去追求愛情,大多數人都像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特那樣,不得不向現實和婚姻妥協。

02

夏洛特:迫於現實,選擇不愛但合適的婚姻

伊麗莎白的朋友夏洛特,她明知柯斯林不愛自己,自己也不愛柯斯林,為什麼還是選擇柯斯林呢?因為這是她能抓住的最好的選擇了。

夏洛特和伊麗莎白是好友,但她們很多方面的條件都不一樣。伊麗莎白是當地著名的美人,她年輕,不到21歲,她還深受父親的寵愛。她的種種優越條件,夏洛特全都沒有。

她27歲了,在當時的社會是超級大齡剩女,長得不漂亮,沒有什麼財產,還被家人嫌棄。

因為,按照當時不成文的規矩,姐姐沒結婚,妹妹出來社交是不得體的,夏洛特高齡未嫁,底下的幾個妹妹也被她耽誤了;其次,她的兄弟也怕夏洛特會在家當一輩子老姑娘,就得由兄弟們養她了,她已經成為了父母和家人的壓力。

《傲慢與偏見》:生活中的伊麗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沒有任何有力條件能支撐她繼續等下去,而且相對於愛情,夏洛特更渴望婚姻,她明白:“對於受過良好教育但卻沒有多少財產的青年女子,嫁人是唯一的一條體面的路”。

雖然她不愛柯斯林,但柯斯林是有體面、有地位的牧師,有固定的收入,將來還要繼承貝內特家的財產,物質基礎不差。得不到愛情,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相對好的物質。

就像書裡說的那樣:“只考慮金錢的婚姻是荒謬的,不考慮金錢的婚姻是愚蠢的。”

柯斯林的條件對夏洛特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結婚對象,再等下去,也許她會既等不到愛的人,也遇不到像柯斯林這樣條件好的人。

所以,她對伊麗莎白說:“你知道,我不是個浪漫主義者,從來不是那種人。我只要求能有一個舒適的家。就柯斯林先生的性格、親屬關係和社會地位來看,我相信嫁給他是能夠獲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並不亞於大多數人結婚時誇耀的那樣。”

基於種種考慮,夏洛特向現實妥協了。

03

比選擇自己愛的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更重要的是,愛自己所選的

伊麗莎白和就像是生活中那些執著追求愛情的人,堅持婚姻必須要有愛情做基礎,追求有思想,精神相通,彼此相愛的愛人,寧缺毋濫。

而夏洛特就像生活中,因為年齡、因為物質條件、因為身體狀況,因為世俗的偏見等各種原因,不得不現實地為自己的現在和將來做打算,選擇一個條件相對好的人,步入將就婚姻的人。

伊麗莎白:寧願一直單身,也不要將就的,沒有愛情的婚姻。

夏洛特:想要一個家,但遇不到愛情,只好向現實妥協。

兩種選擇,兩種不同的婚姻,兩種不同的生活。

很多讀者欣賞伊麗莎白對愛情的執著,看不起夏洛特選擇將就的婚姻。

我們都希望能像伊麗莎白那樣遇到彼此相愛,精神想通的愛人,但不是誰都能像伊麗莎白那麼幸運的。

在這裡不是鼓勵大家選擇將就的婚姻,但對選擇將就的人,我們可以多一點包容和祝福,當生活無法盡如人意時,學會順勢而為也是一種智慧和成熟!

《傲慢與偏見》:生活中的伊麗莎白不少,但更多的是夏洛特

這兩種選擇,沒有哪種選擇對,也沒有哪種選擇錯。

我欣賞伊麗莎白對愛情的執著,也理解夏洛特的將就。

其實,愛情也好,婚姻也好,沒有天生最好且匹配的兩個人,比怎麼選更重要的是選擇後,認可自己的選擇。

柏拉圖曾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幸福?

蘇格拉底說:“我請你穿越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麗的花,但是有個規則——你不能走回頭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柏拉圖按蘇格拉底的要求做了。許久之後,他捧著一朵比較美麗的花回來了。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美麗的花了?”

柏拉圖說道:“當我穿越田野的時候,我看到了這朵美麗的花,我就摘下了它,並認定了它是最美麗的,而且,當我後來又看見很多很美麗的花的時候,我依然堅持著我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再動搖。所以我把最美麗的花摘來了。”

這時,蘇格拉底意味深長地說:“這,就是幸福。”

比選擇自己愛的和選擇適合自己的更重要的是,愛自己所選的,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眼前的才是最應該珍惜的。

文/文/心妤心語 一個生活在北方的南方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