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看點

數學是諸多學科發展的基礎,也是許多學生最為薄弱的學科。如何有效地提升數學能力,成為家長與學生們的關注點。本期帶來的是由被楊振寧、豐子愷和谷超豪推薦的數學教育家劉薰宇先生,為中小學孩子編寫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全書共三冊,數學和文學相結合,讓孩子學會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數學世界真奇怪:

農民伯伯總是喜歡把雞和兔裝在一個籠子裡,

甲、乙二人總是從某地出發,或相向而行或相背而行或同向而行,

年齡和植樹問題也總是讓人摸不著頭腦……


曾經登上《我是演說家》演講臺的遊斯彬,一個畢業於英國華威大學數學專業的數學痴學者,用一場精彩的演講告訴大家,數學到底多有用,它不僅是一切學科的基礎,更是人類認知世界最底層的思維方式。如果能夠運用好數學,威力甚至能勝過百萬雄兵。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眾所周知,多做題是學習數學的訣竅。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否重視閱讀數學書籍、會不會讀數學書籍、在讀數學書籍上花了多長時間,這也直接影響了數學成績!

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的華羅庚在初三時的幾次考試中,數學老師王維克認為華羅庚肯定能考滿分,乾脆就不讓他考了,但向他推薦了一些數學書籍讓他閱讀。這件事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他對於學習數學越來越有訣竅、有方法,為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的蘇步青,無論在中學,還是大學,成績都非常優秀。他學習數學的經驗,除了多做題,就是多讀書。蘇步青認為,學習數學的第一步是弄清基本概念及每個基本概念是如何引出來的,這就需要仔細閱讀數學書籍。他說,對於數學書中的某些內容,有時需要反覆讀6遍才行。


跟華羅庚和蘇步青比,在做數學題的數量方面,同學們一般相差無幾,但在閱讀數學書籍的數量方面,同學們卻相差甚遠。那麼應該如何挑選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數學書籍,從而讓孩子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建立數學思維呢?我認為: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直接來解答算術問題,是一個很好的導入點。


今天推薦一套豐富、有趣的數學書籍,特別適合中小學生閱讀,這套書是《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一共有3冊。


01 中國數學科普著作的開創者

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的數學科普經典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橫跨民國和新中國兩個時期

有這麼一位數學家

他曾任多所大學和中學數學教師或校長

審定過我國中小學數學教材

出版了中小學數學教科書和科普讀物

發表了大量數學教育方面的論文

他的論著對楊振寧、谷超豪、豐子愷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他就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馬先生談算學

講述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收集100多道題目加以解釋

收錄學習算學的態度 思索問題的途徑 探究題目間的關係和變化

便於觀察和思索 使算術更貼近實用


▲內容簡介:

《馬先生談算學》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寫給中小學生的數學科普經典。本書以第三人稱——“馬先生”的口吻進行書寫,主要圍繞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收集了100多道題目加以解釋,充分體現了作者對數學嚴謹的態度。


數學

趣味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著名畫家豐子愷作序

在嬉皮笑臉中來談點嚴肅的數學法則

說理淺明 深挖數學的內在趣味


▲內容簡介:

《數學趣味》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寫給中小學生的數學科普經典。本書中所收錄的都是作者從日常生活中隨處拾來的數學文章。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難、令人頭痛的數學題材和算法經過作者巧妙地書寫,都變成趣味豐富、令人愛讀的文字了。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數學的園地

一部數學基礎概念的傳播史

一部數學江湖的演繹史

一部高等數學入門手冊


▲內容簡介:

《數學的園地》是著名數學教育家劉薰宇寫給中小學生的數學科普經典。本書比較系統地說明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抽象、枯燥的高等數學內容,經過作者巧妙的手法寫出來,只要學過初等代數和幾何的人,就會很輕鬆、毫不費力讀完並掌握,所以該書完全可以作為中小學生必備的重要自學書籍。


02 他們一致向中小學生誠意推薦: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楊振寧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楊振寧:

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1983年和香港中學生的談話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谷超豪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 谷超豪: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劉薰宇的《數學的園地》。它介紹的微積分和集合論的初步思想,把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豐子愷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著名作家、畫家 豐子愷:

我一直沒有嘗過數學的興味,一直沒有遊覽過數學的世界,到底是損失!最近給我稍稍補償這損失的,便是這冊書裡的幾篇文章。我與薰宇相識後,他便做這些文章。他每次發表,我都讀,誘我讀的,是它們的富有趣味的題材。我常不知不覺地被誘進數學的世界裡去。

——豐子愷1933年為《數學趣味》作序


03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

圖解法在數學中的妙用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孩子學習數學,如果僅僅只是停留在會做題的層面,也實在是對數學太過“大材小用”,著實可惜。


用圖解法直接來解決算術問題,這不但便於觀察和思索,而且還可使算術更貼近實際。圖解,本來已溝通了代數和幾何,成為解析算學的骨幹。所以若從算術起,就充分地運用它,我想,這不但對於進修算學中的其他部門有著不少的幫助,而且對於學習理工科,乃至於統計等,也是有益的。


04數學與文學相結合

情景交融、風趣幽默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在數學中什麼是“八仙過海”和“韓信點兵”?

王老頭子一生到底賣了多少湯圓?

假如我們有十二根手指頭又該如何記數呢?

……


數學確實有著迷人的魅力,但這數學的殿堂也不是能輕鬆攀登的。對於那些精深的數學理論,用一種文學的方式來呈現,怕是別有一番意味吧。


▼如書中的題目是這樣被引出的:

“這本來是咱們中國的一個老題目,它還有一個別致的名稱——韓信點兵。它的算法,有詩一首: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你們懂得這詩的意思嗎?”

“不懂!不懂!”許多人都說。


於是馬先生加以解釋:

“這也和‘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謎一樣。三人同行七十稀,是說3除所得的餘數用70去乘它。五樹梅花廿一枝,是說5除所得的餘數,用21去乘。七子團圓月正半,是說7除所得的餘數用15去乘。除百零五便得知,是說把上面所得的三個數相加,加得的和若大於105,便把105的倍數減去。因此得出來的,就是最小的一個數。好!你們依照這個方法將本題計算一下。”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又如:

馬先生看見大家的呆相,禁不住笑了起來:“從前有個先生給學生批文章,因為這學生是個公子哥兒,批語要好看,但文章做的卻太壞,他於是只好批四個字‘六竅皆通’。這個學生非常得意,其他同學見狀,跑去質問先生。他回答說,人是有七竅的呀,六竅皆通,便是‘一竅不通’了。”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05 叢書特色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雙色印刷

★印刷更精美

★學習不枯燥

★增加學習興趣


開本增大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字大行疏

★保護視力

★舒適的閱讀體驗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圖文並茂

★直觀清晰

★便於思考

★運算便捷


原來數學可以這樣學!數學和文學相結合,用圖解法探索數學知識!

《數學原來可以這樣學——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全三冊),遊走於數學江湖,這一套武林秘籍就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