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行業陷入“燒錢遊戲”,究竟為哪般

電視劇行業陷入“燒錢遊戲”,究竟為哪般!

電視網行業市場陷入“燒錢遊戲。”近日,各家電視臺和網站陸續公佈了2018年電視則菜單,毫無例外的是其購買價格均一路飆升。如定檔於東方衛悅和江蘇衛視的《如懿轉》為例,兩家購實此則各為300萬元每集,加上騰訊視頻網絡獨家版權價50萬元體該網版權已達到500萬元。2018年1月10日報道,2018年江蘇衛現投入15億元用於購買,浙江衛視的購劇預身達到20億元以線大劇價格售價超過了億元,頂級製作售價超過5億元來計算,各大衛視一年最多也只能購買二五部大劇。當前電視劇行業陷入“燒錢遊戲”,展露出電視劇市場的三大“行業病態”。

一是明星效應的單一吸睛標準推高明星片酬。明星超高片酬電視劇製作價格飆升、電視臺購劇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明星片酬一直離譜上漲,甚至突破億元大關,佔到電視劇製作成本的85%左右。據北京日報2016年11月10日報道,2016 年電視劇演員片酬的最高報價是吳亦凡的1.2 億元,周迅以9500萬元緊隨其後,而鹿晗9000萬元、Angela baby8000萬元、楊洋7000萬元的片酬也毫不輸陣。明星之所以索要天片酬是因為市場依賴、需水決定供給、觀眾偏愛消費小鮮肉小花旦的顏值。

電視劇行業陷入“燒錢遊戲”,究竟為哪般

二是急功近利的行業追求降低電視劇質量。電視劇陷入“燒餞遊戲”的歸結在於演員的“天價”片酬,除此之外,行業的急功近利才是電視劇製作的冠結所在。為追求高投資回報率,片方將拍攝時間能省則省,拍攝50集以上的電視劇,一般僅需3-4個月。風摩全球的10部美劇,如《權力的遊戲》卻拍攝了約半年,這還不包括特效製作時間。一味追求速度自然要犧性質量,也必然會表現在對劇本道縣、剪輯、特效等方面的敷衍。這些粗製濫造電視劇播出後經常被觀眾吐槽為“劇本有毒”、“五毛特效”和“辣眼睛”。對此,製片方往往通過選擇高人氣演員來規避市場風險,對於投資方來說電視劇質最差點沒關係,只要話題度夠高就能賺錢。

電視劇行業陷入“燒錢遊戲”,究竟為哪般

三是無序競爭的非理性發展擾亂電視劇市場。電視劇進入“一劇“兩星”時代以來,製片方與電視臺分別面臨著電視臺銷售渠道變窄、盈利減少;電視劇售價提高,二. 三線衛視無力購買高價電視劇,影響力下降的危機。然而,這種局面卻給視頻網站帶來難得發展機遇。視頻網站由於不受播出內容及播放時長限制,能夠利用“一劇兩星”時代拓展自身市場空間,迎來前所未有發展機遇,使更多電視劇資源向視頻網站傾斜。

電視劇行業陷入“燒錢遊戲”,究竟為哪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