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看完這個短片,教會我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都愛孩子,可以給他們全部的愛,但是切忌,這個愛要把握好度,不要成為溺愛。

《巨嬰》看完這個短片,教會我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前言:《巨嬰》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動畫短片電影,片長僅有7分56秒。該片主要描述三口之家,父親是唯一的經濟來源,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問,母親對於兒子的任何要求都會極力滿足,兒子在母親無所不至、事無鉅細的溺愛下漸漸長大成人。

後來父親出車禍不在了,家裡沒有經濟來源了,日子很難過下去,母親靠著賣傢俱的錢維持生活,最後因為孩子喜歡上一個VR眼鏡,母親割了自己的一個腎換來了錢,母親卻死了,孩子因為肚子餓了,喊母親沒人應,自己就到處找吃的,卻沒有找到,最後跑到母親身邊,鑽進母親的肚子裡。

雖然這部動畫小短片僅幾分鐘時長,但極具教育意義, 是典型的中國式親子關係,溺子如殺子;短片極其極端的展示了父母溺愛子女的一面,最後掏出的腎令人咂舌。由於父母的溺愛,導致孩子最終喪失了自理能力,這一切又怎能不怪父母呢?

今天我就從溺愛以及溺愛的危害這兩個角度分析巨嬰這個短片,文章的第三部分,我會結合這個電影來談談我對如何教育孩子的幾點思考。

《巨嬰》看完這個短片,教會我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01作為父母,給的愛要適度,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毫無教育,最終會害了孩子

短片開頭給我們展示的是,母親為已是中年的兒子穿衣,餵飯,刮鬍子,兒子卻一直拿著遊戲機打遊戲,只會以命令的口吻吆呼母親為自己服務,一點也沒有感激之情,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大少爺生活。

兒子如小時一樣看到電視裡的VR眼鏡,就要求母親買 ,母親拿著廢舊品換得幾分錢,哀嘆無奈,未得以滿足的兒子怒氣衝衝,咬牙切齒。母親回憶起兒子的童年時期,第一次看到電視裡的玩具,她拿起電話,玩具就快遞到家了,後來兒子要求什麼,她都一一滿足,而父親一言不發,只管掏錢。回到現實中,母親唱起了兒歌,想安撫兒子,未能如願,反而更加激怒兒子,最後母親拿下了自己的一個腎給兒子,兒子非常開心的拿著腎出去換了錢,買了喜歡的眼鏡,開心的玩著遊戲。短片中的父親,一句話都沒有說過,一直在掏錢中,對於兒子的事情,從不過問。

此刻,看到這裡,我在想,現在的這些習慣都是父母給養成的,母親一味的滿足,從不教育,應該說教育的很失敗。事無鉅細,無所不至,把孩子看的過重,以至於生怕受到一丁點傷害,一點挫折,犯了錯也從不教育不加以引導,最終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巨嬰》看完這個短片,教會我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02孩子在溺愛下成長,會變的自私,甚至喪失自理能力

在短片裡,對於父母所做的一切,兒子都是以命令的口吻吆呼母親為自己服務,沒有一點感激之情。父親出車禍去世,兒子並未表現出一丁點傷心,還是沉浸在遊戲裡,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家裡唯一經濟來源斷了,生活變得拮据,母親也老了,拖著年邁的身子,推著廢舊品拿去賣,兒子毫無關心,只沉浸於自我快樂之中。因喜歡一個眼鏡,沒有得到滿足而遷怒母親,最後母親拿下了自己的一個腎給兒子,兒子得到暫時的滿足,繼續沉浸於自己快樂之中。

最後兒子餓了,喊著母親,到處也沒有找到吃的,而此時母親趴在沙發上再也沒有起來過,最後沒有自理能力的兒子又鑽回了母親的肚子裡。

該短片雖然很誇張,但是很現實,現在生活中,很多的人都溺愛孩子,讓孩子成為了巨嬰,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媽寶男,總之作為父母,要教育好孩子,不能一味的滿足,什麼事情都代辦了,這樣會讓孩子喪失自理能力,在社會上無法存活。

《巨嬰》看完這個短片,教會我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03基於《巨嬰》短片中的遭遇,談談關於溺愛的幾點思考

短片中是三口之家,父親是唯一的經濟來源,對孩子的教育不管不問,母親對於兒子的任何要求都會極力滿足,兒子在母親無所不至、事無鉅細的溺愛下漸漸長大成人。

我現在也是一個媽媽,也會遇到很多的問題,身邊人都說我太慣著她了,有時候,我也在思考,如何去教育好她,一不滿足她的要求就耍賴,我就想揍她,又擔心她心裡會受傷,以後也會用暴力去解決問題,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在學習進步中。對於溺愛有以下幾點思考:

1、溺愛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

我們愛孩子是件好事,但是過度的愛很可能會變成溺愛,溺愛屬於是家長對子女一種畸形的愛,也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愛。

容易變的自私;有的父母認為自己已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已得到愛的滿足,無需與同伴交往;有的父母愛子心切,當孩子在與同伴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紅皂白,馬上上前保護而不去了解原因。長期以往,所教育出來的兒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滿足,代人缺乏真誠,極少考慮他人感受,不會明辨是非、缺乏責任感。

上次就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媽媽拿零錢的時候不小心擋住了玩遊戲的孩子,然後孩子就拳打腳踢的打他的媽媽,我看到這個視頻的時候,真的挺替這個媽媽難過,可能平時從小孩子就是這樣,不滿足他的要求,就會發脾氣,長大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所以還是從小教育好。

失去獨立自主能力;有調查指出,溺愛型家庭的幼兒比嚴厲型家庭和民主型家庭的幼兒更易發生感統失調。因為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過分溺愛保護,總是怕孩子受傷、受欺負長期摟抱式保護,剝奪所有孩子能夠獨立自主的機會,長期下來孩子就失去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巨嬰》看完這個短片,教會我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2、給孩子適度的愛,拒絕溺愛,我們該如何做呢?

不要輕易滿足要求;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慢慢的去引導他。

避免隔代溺愛;家長應該首先和老人溝通好,遇到孩子做錯事時,老人可以到別的房間去或者藉故出去,讓家長單獨來解決。剛開始,可能孩子會繼續哭鬧、扔東西,當發現無人理他時,孩子就會有些恐慌,哭鬧就會減弱,最後可能會主動找家長承認錯誤。我覺得我家小孩非常吃這套。你們也可以參考一下。

《巨嬰》看完這個短片,教會我如何去愛自己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希望將一切美好的都給孩子,但是我們要學會正確的方法去愛孩子。

作者簡介:邂逅春天,90後全職寶媽,分享身邊事,傳播正能量,用文字記錄美好的生活,喜歡我就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